浮生漫记
(5621——5640)
张 鹏

5621.尽管大地上已经拥挤,那些历朝历代的先贤和已故的当代名人伟人们,还是拥有一席之地,故居、坟墓、祠堂、纪念馆,星罗棋罗于每一个省市县区乡镇,诉说着曾经的伟业与辉煌。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限的肉身,每个个体终将被时空遗弃。史书上的文字,却顽强地书写着伟大的先行者的伟大。旅行的重要内容,即是瞻仰这些不凡的存在者的留痕。大地无言,需要不凡者的身影和身影的回荡。
5622.一生未曾见过玉米的东方朔,其墓地周边,一片生机勃勃的玉米植株在秋日的阳光下怀抱小玉米棒子,即将迎来收获季。一生滑稽、诙谐、幽默、机敏、自恋的东方朔,坟头碧草葳蕤,一株大榆树迎风而立。向死而生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应珍惜生命的每一分秒,力争曼妙而诗意,幸福而快乐地度过余生。
5623.先贤东方朔茔前小感
秋风骀荡谒智圣,草木荒冢桑榆芃。
大赋文采耀千载,德云社坛犹恭奉。
5624.白露已过上、中候,天气本该凉爽,怪的是,近十几天仍闷热,秋老虎之谓不虚也。中午课罢赶往家中,衣衫汗渍而透。午休后,备课《左传•鞌之战》,约五时半,浓云阴沉,顷刻闻雷声,雨点乒乓,凉风入户,殊感爽意。时近秋分,期待秋风秋雨沁凉胸臆。泰山之麓,秋雨淅淅沥沥,雷声隐隐约约,天地交泰,万物清肃,灯下展卷,满纸烟霞,气变时易,秋光渐浓。
5625.在这个追求名利、急功近利、利欲熏心的大背景下,谁能提醒你注意身体健康,注意劳逸结合,谁是你真正的朋友。工作、学习、填表都是无底深洞,一天你二十五小时投入,仍感不够优秀。近来老是听闻许多功成名就的优秀人士健康堪忧,一叹。想想父母对我们的叮嘱吧,他们舍不得我们过于勤劳和优秀。
5626.文字的雅致,反映的是思想的干净纯洁和性情的自然奔放以及浓郁的书卷气。说到底,这种雅致,无法从天而降,只是心灵经年累月的淬炼与升华。不少人的文字,首段的前两三句就让我不忍卒读,弃之,出于强烈的自尊与自爱,我生怕俗气与平庸传染了自己。
5627.接受教育的过程,按说应该伴随着自由、快乐、达观、解放和愉悦,这也是教育的本然追求。遗憾的是,不少受教育的学生的成长,却被压抑、郁闷、疲惫和麻木纠缠。我一直认为,一辈子未进一天学校的纯文盲之中,身心健康的平均程度,并不一定低于硕士博士们。即使从对下一代的影响而言,文盲本身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身心在受教育过程中异化、恶化到不健康的状态。众所周知,不少博士硕士的父母其实甚至目不识丁,他们并未影响下一代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清醒认知教育的局限甚至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可以更好地防止陷入“教育自恋”。
5628.遵循自己的内心律令,听从直觉的召唤,笔底自有风云雷电。对于写作者本人而言,最大的敌人,莫过于否定自己与众不同的判断。有时,一旦写出来,非但不是异端,反而是人人心中久存而人人笔下全无的共同心声。对写作者而言,不存在过度自信,需要担心的永远是缺乏自信。
5629.教育,如同任何一种人类活动,自有局限,更有改进上升之巨大空间,特别在今日内卷升级的大背景下。反思教育,将教育置于完善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是教育界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不容回避和躲闪。我们当然希望教育本身是理想的,浪漫的,诗意的,无可挑剔的。
5630.离秋分还有三四天的日子,一场秋雨过后,天空中增添了一丝凉气。今天泰安的天空中云朵特别美丽,大片大片的白云在蓝天之下,自由舒卷,无心出岫。有的如羽毛一样纤柔,有的如马尾一样飞扬,有的如花团锦簇,有的如成垛的棉花,有的如雪莲圣洁,有的如团雾朦胧。纵有神笔,难绘其形。朋友圈里展示最多的,还是古老而年轻的云,泰山雄姿与白云浮动,一静一动,让人心恢复了淳朴与安祥。云朵比人类悠久,当文明尚未萌芽时,云天之状早就兀自而然了。看云时,祖祖辈辈的看,早已通过基因传承至我们的灵魂中,唤醒了代代承袭的美感与诗意。
5631.观察过多次,人们对陌生人远比对熟人礼貌客气,一般而言,一件或大或小的事,若能向陌生人求助成功,哪怕多费些口舌与成本,我也更愿向陌生人求助。事成之后,又成陌路,不拖沓,不欠情,利利索索。从某种意义上讲,行乞也是这种思路,一个东北人跑到大西南去乞讨,远比在本乡本土方便利索。
5632.对于写作的冲动,我万般珍惜,这种冲动珍贵无比。一位友人告诉我,他甚至一年到头都产生不了写下一行原创文字的欲望,他羡慕那些能有写作冲动的人。大概率是这样的,写作冲动与写作能力基本上是一回事,在这一点上,写作与喝酒、吃饭相似。
5633.某一具体职务、职称、学位,对一部分人而言,可能是一天奋斗二十五个小时,连续奋斗八辈子也难抵达的境界。富有幽默感的是,对另一些正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而言,却可能是多在此位上滞留一天,即意味着巨大的耻辱和绝望。同样类比一下,某一具体女人,一个男人耗尽毕生精力也追不到手,而这个女人的现任丈夫却有可能分分钟想彻底摆脱之。
5634.风向标似的人物。一个单位,一个领域、一个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能否被晋升、重用、擢升,清晰地显示了小环境的风气。某个具体人的命运,即是具体时空的清浊善恶良莠的显著晴雨表。
5635.你想深入了解一位写作者的内心世界,只有认真阅读他写下的文字,除此之外,别无捷径。你即使一个月请他吃八顿饭,一顿饭聊五小时的天,恐也难以走进他心灵的腹地。他的文字,才是彻彻底底的他。
5636.一个微信群闹得鸡飞犬跳、分崩离析时,解散是最好的选择。问题是,新的微信群之中,入群者仍是昨日之你我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裂隙、轻蔑、冲突与撕咬仍然无法避免。如果你矢志不渝追求遗世独立和我行我素,竭尽全力想逃离不喜欢的人与言,少入群是明智的选择。你奢望进入一个群并企图有所斩获,往往一无所获,徒增了一些被打扰、被蔑视或被无视。近日于岱顶见一幅摩崖石刻,颇喜欢,兹抄录“明镜止水以持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光风霁月以待人”。多面向大自然和自己的内心,或可臻于此境。
5637.一世无缘富贵功名的蒲松龄,却能活到七十六岁,寿补禄爵也。参观蒲氏故居,看到他强身健体所用石锁,颔之。蒲公深谙养生之道,一张一弛,亦文亦动,寿享古稀,吉人天相!如果煞费苦心也搞不到功名利禄,换个思路,养养生,力争高寿,仍不失胜算也。
5638.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点儿不假,每一缕朝阳都新鲜通透莹澈。遗憾的是,人类每天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怀、感悟心得能与日新月异的阳光相匹配吗?日新,日日新,至祈至愿。
5639.学位与刁难。某校青年教师小Z,复旦大学博士,其父母均为偏远山区纯农民。小Z寒暑假回乡度假时,常与其父谈及他在发表论文、职称晋升乃至水电暖安装维修时所受的种种磕绊、刁难与困扰。其父问,儿子啊,你究竟得念书念到何种程度才能无人刁难你呢?这是个真问题。
5640.最不忍目睹的沉沦,是文学和文学评论的沉沦。有思想深度,有语言魅力,有人文关怀,有批判锋芒和反思力度的文字,老是被边缘化,整个文坛和文学批评界,按说应该知道什么是优秀文本,却也主动、被动地硬生生天天进行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游戏。鱼目混珠,装憨卖傻,胡云八扯的文字,一天天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连文学界也拒绝真文学,令人窒息。我天天为阅读不到真文学而沮丧,宛如一个饥饿者,面有菜色,却找不到可以下咽充饥的食品。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