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的合肥和郑州!
当年他对豫皖的好,
“老乡”们都看得到
王千马
吾球商业评论
默哀

吾球商业地理:
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会用鲜花把他抬起来!
采写+主编/王千马
图片/综合;编制/牛儿响叮当+哟嚯
金寨,小时候常和大寨搞混!后来才知道,比起刷在墙上的“农业学大寨”,金寨才和我一个省!它在今天属于六安,安徽西部边陲,再往西一点,就是湖北麻城了!因为属于大别山山区,这地方比较穷,但出了不少将军,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仅次湖北红安!而且,它还在抗战时期,做过一段时期的安徽省会!不过,更多的人知道它,是苏明娟,“希望工程”中的那个标志的“大眼睛”——时年8岁的她,因为解海龙的一张主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在1991年记住了她!幸运的是,她遇上了正在开展中的“希望工程”!此前一年,她的这位安徽老乡正作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带考察组来到她的家乡,并在这里选定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校址。
多年以后,李克强在写给第一所希望小学师生的信中回忆,当年来这里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时,正是冬末初春时节,“不曾想到,希望工程第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的冻土里,破土成长为今天这样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他是这样评价自己当年的举动:“贫穷固然可怕,但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更加可怕;消除贫困或难短时兑现,可创造公平必须刻不容缓。”这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25年来,希望工程已累计募款逾百亿元,先后建起18936所希望小学,资助贫寒学子495万名。

【今天的金寨也通高铁了|摄自王千马】
我相信这和他当年的出身,以及作为知青下乡的经历有关!那种贫穷的生活让他感受,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出路!
当然,我也相信他一定是受“桐城派”的影响!直到今天,他还记得自己幼时在合肥大杂院生活时所遇到的恩师李诚(1906年7月23日—1977年)!这位原名泽宗,字敬夫的安徽贵池人,是文学家、著名学者,也被誉为桐城派最末一位名家(1924年经清末举人王朝忠举荐,受业于桐城派著名学者姚永朴执掌的秋浦周氏宏毅学舍。1926年1月考入南京国专,毕业后经姚永朴推荐,投身桐城派传承人、清史总纂马其昶门下)!他给李克强开的书单,有《昭明文选》《经史百家杂钞》也有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颇有“桐城派”的色彩,此外在与学生交流中,平等平和,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且注重将理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比如他喜欢“为学要像金字塔、又能广大又能高”的治学之道,更喜欢要能“吃冷猪肉,坐热板凳”的治学态度。尽管自“文革”初起就被迫“赋闲”,但他还是打算写一部《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究其本意,是要说明中华文化是绵延不绝的,是必然要中兴的”。多年潜心书斋、不为外界风云变化而动容的李诚,曾讲到慷慨处,引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说,桐城派影响了李诚,李诚则影响了李克强的认知和入世!某种意义上,当年遍布全国的希望工程,其实源头也在桐城派,也在桐城!
站在金寨的土地上,我这个来自桐城的学子,对它乃至他不仅有乡情,更有人文上的共识!所以,尽管他在从政过程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对他内心中的那颗赤子之心,依旧保持敬意!就像他日后所说,国家是人民组成的,只有人民好了,国家才会好;还有,长江黄河不会倒流……我相信,能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它们和以前的滋养都是一脉相承的!
只是,我有些不清楚,当年他为什么会把希望工程首先选址在金寨,但我相信他一定是有乡谊,是挂念家乡发展的!那天,和母校桐中的令狐师弟聊起合肥,说合肥也要感谢他!比如说,合肥汽车产业的再发展,就和他有很大关系!他曾在2015年10月趁着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新任大众汽车CEO马蒂亚斯·穆伦也陪同前来的机会,主动给江淮汽车传话,寻求和大众的合作!到2017年6月1日其访德之际,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正式定名为“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有人说,通过这一具体事例说明了总理事无巨细,落地有声的务实工作作风。同时也说明了总理对家乡企业的异常关心和对家乡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师弟还提到了国轩高科!这个成立于2006年5月,总部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企业,曾一度遇到过麻烦,也正是在他的“撮合”下,国轩高科和大众合作,这才有了今天这个著名的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2年前后,国轩高科又在桐城投资办厂!兜兜转转,桐城对他的滋育,以另外方式得到了反哺!而合肥更因此收益匪浅,一个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市的面目,也因此逐渐清晰起来!
当然,合肥受益于他并不止新能源汽车,还有高铁路网!当年的合肥,在普铁时代一直是遗忘的角落,导致它和昔日安徽省会安庆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甚至比处于京沪铁路大干线上的蚌埠,还没有存在感!当年我北上求学,或者走安庆到北京的路线,或者在合肥坐车,到蚌埠转车!如今,合肥的高铁四通八达!我曾在《城市战争》一书里,描述过高铁对合肥的改变,像沿江高铁将合肥与武汉以及成都紧密相连,早上我们还可以在淮海路逛街,晚上就可以到成都吃火锅!还有就是,从商丘到合肥再到杭州的高铁,不仅将河南,安徽和浙江几个大省紧密连接,更重要的是,它绕过了南京,直接从宜兴、湖州,奔往杭州!以前我们到江浙沪,第一选择就是到南京中转!这无疑加深南京是“徽京”的印象!现在商合杭高铁一出,在我看来,何尝不是一种“去南京化”,换句话说,合肥通过和江浙沪的直接对接,真正确立自己身为“徽京”的地位!
另外,正如有评论所说,搭上“高铁时代”的快车后,身处高水平的“朋友圈”,合肥形成了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成本洼地”,以现代大流通畅通国内大循环,加速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毫无疑问,合肥今天的变化,和他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回顾过往,会发现推进高铁建设,是这位总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与此同时,他还通过“高铁外交”,推动高铁走出去!也正因了这些基建的建设和链接,被长江、淮河分成三份的安徽,将不再“散装”,而居于“皖之中”的合肥,也终将名副其实!
这也正像我站在金寨的群山之中感慨,如果没有这高铁网络的建设,金寨还是被很多人所误解,所遗忘。日后,更多的苏明娟将很快就能走出深山。
不过,人生经历丰富,当总理之前也做过封疆大吏的他,也将自己的视线投向更宽广!今天的河南得承认,它能从全国闻名的农业省,变成了工业省,和他的推动息息相关!
2008年,《21世纪经济报道》就对此有过报道,说的是在1998年,44岁的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长,也是第一位“博士省长”。“那时‘中部崛起’还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在东部先行和西部大开发中均无位置的河南提出东引西进,即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用东部的‘人才、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开发河南的市场、资源、劳动力和区位优势;鼓励河南优势产业和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西部开发,拓展河南发展空间。另一个动作是强调‘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力推‘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来改变河南的落后面貌。2004年10月,李克强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畅谈‘中原崛起’。”

【直播中评论|来自截图】
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工业化,没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河南还只能深陷贫困当中, 只能成为沿海的劳动力输出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那人口众多的红利,都被沿海发达地区赚取。此外,对省会郑州,他也大力改变它那除了输送民工便毫无存在感的现状,正如我上篇文章所提及的那样,2000年,李克强3次向郑州市“喊话”,要求规划新区,使之成为中原城市群新的增长点。可以说,郑东新区这个曾经养鱼耕田的地方,如今已是郑州最为亮丽的城市名片,它其实是被他“逼”出来的。
也因此,中原地区多了一个“强省会”。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发展,而且还能带动开封这座历史名城再崛起,还让西边的洛阳、三门峡不至于被西安“拉拢”走。
所以,当他去世的消息传了出来,便有很多河南老乡发抖音纪念,说他们忘不了他对郑州以及河南的建设和提升!更认为,刚刚被批复的郑州都市圈,也是有他的一份功绩的。
有情有义的合肥老乡自然也为他献上自己的追思!几乎天天都见人排队到他生活过的红星路80号献花默哀!

【微博上对此的评价|来自截图】
从此,这座奋起之城,有条路叫延乔路,有座楼,叫红星路80号!
我曾在10月29号那天,坐动车走金寨,然后到合肥!到时已经夜里9点,叫车去80号,可是地图上显示,临近80号的路线依旧是赤红的直线!
不由得想起这句话,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会用红心来丈量他,也会用鲜花抬起他!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