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原创首发】
痴心不悔砥砺行
——我的文学创作路
文/许刚(山西)
我敬畏文字,酷爱文学,缘于家庭的熏陶,得益于父亲的教诲。父亲解州师范毕业,是一个文化人。曾是当地小报社的记者、编辑。后来,虽然父亲改行不在做记者、编辑。但父亲一直从事文字工作。父亲出口成章,讲话稿总是亲力亲为,从来不要秘书代劳。父亲曾一度给县上主要领导做秘书。后来担任西陌公社革委会主任、陌南公社党委书记、芮城县文化局长。

我与文字打交道,便从小学二年级写日记,三年级写作文开始。每逢周五写作文,有的同学就发愁,犯难。两堂课下来,作文还没有完成。时常挨语文老师的训斥,甚至影响到吃午饭。可我对写作文不发怵,缘于我平时的积累。我有剪贴本,把平时看到的优秀文章剪贴下来。我还有摘抄本,把一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有时还张贴在教室后边的阅读栏里。

我自小就怀揣梦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像鲁迅一样的大文豪,像巴金、老舍、赵树理、丁玲一样的大作家。一九八五年,我去永济县栲栳学习写作,离我儿时想当作家的梦有近了一步。尽管我没能成为大作家,但我成为运城市作家协会的会员。

我的文学梦,作家梦。我的创作初心是把爱好当作事业,把业余转化为专业。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从不言弃,从不懈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形成文字,用优美的文字,去教化人,去感染人。竭诚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陆续在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小小说、诗歌、散文、随笔等,十万余字。芮城大事记——金奖苹果专题,一万五千字,被《古魏文化》丛书收编。我多次参加全国诗歌、散文、小小说大赛,并获得优秀奖。我先后被十几家公众平台,文学社团聘为签约诗人、作家。

我的创作风格,朴实,细腻,接地气,忌讳哗众取宠,花里胡哨,卖弄学识,我不搞文字游戏。我曾经遇到过写作瓶颈期。我便沉淀下来,放下浮躁,深入生活。到厂矿企业,社区农村,去采风,去挖掘素材,积累素材。我骑上摩托车,一天行程200公里,带上笔记本,带上干粮和矿泉水,进果园,入农家,进车间,与农民、工人,与各行各业的人,出租司机、外卖小哥、收废品的老人,环卫工人,社区网格员等等,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

刚开始,我的家人对我从事文学创作并不是多么理解和支持。用他们的话说,写文章劳心费神,有不顶钱花,有不能当饭吃。后来,随着我的坚持,也随着我的作品见报,在网络平台发表。我的家人才慢慢理解了我,进而支持我创作。我也时常把我的作品第一时间分享给家人。

网络文学的兴起,对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网络文学以其便捷、迅速、覆盖面广的优势,呈星火燎原之势。但网络文学良莠不齐,需要规范。总之,网络文学已压缩了纸刊文学的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有许多纯文学期刊受到了冲击,业务量锐减。

文学创作的道路是坎坷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通往文学巅峰的道路上,有荆棘,有鲜花,有懊恼,有喜悦,有挫折,有成功。我始终恪守文学创作的初心,要忍的了寂寞,耐得住清贫,要笔耕不辍,永不言弃。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要有理想,有目标,在文学创作上有建树,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

作者简介
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 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作家,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10万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