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林褪环翠,莺燕归巢寒 974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挐冠临鉴前
叹鬂流霜染
秋野褪环翠
莺燕归巢寒
鸣雁南归声
霄汉生月明
千里书难寄
杳知天道同
清风月下街有痴!常入淤藕觅莲衣。匆匆半载流云过,万般缘尽皆省思!狂言狂句谁人出?一字一文化秾福。智者自识其中妙,何必苦苦问天使!飞花流光溢悠时,直教仁者忽凝望,冥冥也知归来迟,三杯五杯醉不已。寒门苦子逐师道,惘然襟坐筵席前。默然此世逐波远,天道酬勤法自然。霜白古今天下事,林麓川泽总无言。悠悠云梦落枕畔,榭边弯月垂光莲。南塘采莲昔华日,亦无飞鸿亦无仙。清照剪梅上兰舟,独采藕塘入晚秋。沧海茫茫不知归,书香万里寄北斗。星风雪舞纵今宵,花草兀然天涯娇。人生相见犹不见,天涯海角共今宵。

莫做墙头草,随风自缠绵 975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浮露染白岭
夜书透轩寒
江奔近文诵
思开引拙篇
月明众星隐
云高天下观
莫做墙头草
随风自缠绵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的载体。为什么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我们必须从中国古典优秀文化中寻根问底,因为中华文明中蕴涵着古典文化的力量与道性!只是人们日用而不觉罢了。文化载道,知识为术!以道御术方是人类社会的正途大道发展方向所在!得道者则得天下,谁掌握了以道御术的能力,谁就掌握了人类的未来。《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社会脱胎来源于宇宙自然并以宇宙自然为其生存环境,所以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规律必须符合适应自然规律之要求,即人道必须遵循天道。
文化载道,知识为术。虽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属于术数范畴。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它是人类践行大道的工具,是人类社会进入某个发展阶段的产物或手段。如果用以术数为基础“阶段性产物”来指导人类永恒不变的大道方向则必定难以胜任,因为人类发展所遵循的是“规律”道性的东西而非“术数”性日新月异的东西。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华文明渊源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以一贯之”中心理念,这就是“道”。天道,地道,人道,道法自然。道是什么?道是事物的本体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自古中国传统教育以“传道授业解惑”为首,故而“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在何处呢?《中庸》曰:“道也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道不离万物而又无处不有!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微尘量子,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无不依道而行,悖道而亡。
文以载道,大化天下。古言文以载道,大道之理其实已被先贤诸子蕴藏于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际就是“道”性教育。中国不管古代何种文化皆承载大道之理,一旦悟道其理便会触类旁通,因为大道的本质及其规律是相通的,道性教育属于文化教育而非知识教育。当今中国提出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谁掌握了人间正道之方向,且以道御术,向道而行,谁也就掌握了世界的未来。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3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