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划子
作者:冯广泉
我的故乡堤角,原为汉口北郊的广福乡所属。这里塘洼沟汊密布,离此不远的小河口是府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所以这里鱼虾特多。当然,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小时候,常常看见一些渔民挑着鱼鹰划子到我们街上来,那些划子很少见,既不像丽江上的鱼鹰竹排,也不象汪曾祺笔下的大划子,它是由两个高一尺四,宽一尺二,长丈许的小划子平行摆开,再用两根方木一前一后把它们固定,中间留一个尺把宽的巷子,鱼夫就站在中间,用扁担绳子挑起划子,可自由走动,鱼鹰则三、四只,分别站在两边的划子上,嘎嘎地叫个不停。
大人们嘱咐小心鱼鹰啄人,所以我们又害怕又爱看,把头上的辫子(备注一)含在口里,离得远远的,跟在划子后面,看它们麽样捉鱼。到了水边,那些人把划子推到水里, 便叉开脚站在划子上,手舞竹篙,把鱼鹰赶进水里。不一会,只见鱼鹰们含着鱼次第冲出水来,渔人一手握鱼鹰的脖子,一手抓下鹰嘴中的鱼,便把鱼鹰又扔进水里。我们在一旁手舞足蹈,又喊又叫。但我一直在想;鱼鹰怎麽不啄那人呢?它怎麽那听话,不把鱼吞下去呢?看了好一会,才晓得鱼鹰捉鱼时,脖子上都系了一根草绳子在。
街上有人家冒起炊烟,渔夫们挑起划子,到街上卖鱼去了。后来,建了肉联厂,再也没有看到鱼鹰划子了。
多少年后,读到《蜀道难》,读到“蚕丛鱼凫”,我又记起那些鱼鹰划子,他们到哪去了?莫不是朔长江,沿蜀道,去追寻它们的先民去了
备注一:夫君是家里长子,父母对其寄予无限期望,留辫子寓意健康成长。
备注二:此文乃吾夫君冯广泉遗作,用本人田永菊(昵称:亲亲宝贝)的账号发表,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