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花牛,味你而来》
——走进麦积区花牛镇兴旺山村万亩苹果基地
~-~-~-~-~-~-~-~-~-~-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青水秀,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的美称。隶属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区,地处天水市市区东部。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南北气候兼而有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
麦积区森林资源丰富,是驰名中外的“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所在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麦积山景区就镶嵌在东南部的林海群峰之中。景区内有秦州“第一洞天福地”的仙人崖,享有“小黄山”美誉的石门,曲溪,小陇山植物园以及净土寺、蛟龙寺。麦积区还有街亭温泉、甘泉、马跑泉以及新开发的中滩温泉。境内还有诗圣杜甫流寓秦州时的东柯草堂、国画大师齐白石题匾的双玉兰堂、牧马滩秦汉古墓葬等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及龙园、香积山。更有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凤凰山景区、崇福寺景区等旅游景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众多景观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人前来寻根问祖,旅游观光,赏花品果。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我和市委党校的李克锡主任、赵氏祠堂的党支部书记赵立文老师、赵应安副会长一行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沐浴着清晨田野的花香,领略着高山之巅林草繁茂的清幽,嗅着从远处飘来的硕果累累的芳香,赏阅着满山遍野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树冠硕大的老柿树缀满宛如红灯笼的柿子果实累累,看着漫山遍野繁花似锦,宛如童话世界般的田园丰收秋景图,真是神清气爽,怡然自得。不知不觉间车子就在满目葱茏,干净整洁,村容村貌井然有序的花牛镇兴旺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戛然而止。
一下车,早就被等候在这里多时的村书记兼村主任赵斌热情相迎进村办公室。只见敦厚纯朴的赵书记身材魁梧,年轻有为。从言谈中了解到,他在这个村里担任村书记近10年,28岁时就在村里担任文书,34岁时就开始担任村书记。他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他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怀有浓厚的情感。对于村里的家家户户,沟沟壑壑都耳熟能详,在他敢为人先,思路开阔,辛勤付出的努力和引领下,兴旺村人作为周边高山区人的日子红红火火,大多数人都是围着自家的田间地头,很少有人外出打工也能收入颇丰。
仔细聆听着赵书记如数家珍的给我们详细介绍着兴旺村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全村常住人口 123户566人,耕地面积2610亩,果园面积2300亩,其中种植苹果1200亩、花椒500亩,樱桃200亩。养殖户2户,一户养牛18头,一户养羊20只。全村群众主要收入以苹果、花椒、樱桃种植为主,很少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本村主导产业是苹果种植。花牛苹果人均收入在8000元。今年花牛苹果收成是最好的一年。今年村里基本没有受灾情影响,影响不大。现在村里农产品销售主要是网上和实体销售,近两年农产品没有出现销售难的情况。山区地多,人均耕地4亩。粮食作物去年小麦种植300亩,可以自给自足,家家都有余粮,吃不完的可以卖掉增收。今年小麦种植150亩,油菜种植200亩。还有花椒、樱桃、油菜的收入,村民大多数都是在家务农。听着赵书记声情并茂,专业规范的介绍,仿佛看到村民们在自家的苹果园里嘴角上扬,合不拢嘴在自家地里忙碌采摘丰收成果的喜庆祥和景象。
赵书记还给我们介绍到:兴旺山村打算下一步用足用好上级财政投入的2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持续整治撂荒地,向种植大户流转、承包,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为了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巩固提升计划,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引进新优品种,加大老果园更新改造、标准化生产和防灾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了果品产业健康发展。
不经意间,荣誉墙上的一个个红色奖牌特别的醒目,只见从2002年开始到2022年,村里被麦积区区委和花牛镇委员会先后评为年度先进村、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年度项目综合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奖、麦积区文明村等众多荣誉称号。赵书记本人也是从2012年开始连续多年被花牛镇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兴旺山村人在众多的山区村里是勤劳致富的领头雁,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赵书记年复一年勤奋耕耘、辛勤付出和与时俱进的引领,同时更离不开村民们挥汗如雨的勤劳付出。
随后,赵书记驱车带领我们来到了15万亩的花牛苹果基地参观,我们站在南山万亩苹果基地观景台的高山之巅,登高远眺,只见满山遍野层峦叠嶂,果园种植面积规模宏大,无比震撼。果树一棵棵枝繁叶茂,连绵成片,栽植有花牛苹果、富士苹果,樱桃、花椒、油菜等。
因为“花牛”苹果成熟期比红富士早一个月,正值中秋节和国庆节上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一般采收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后及时预冷、入库贮藏。“花牛”苹果上市早的特点使其价格高,销路畅。除中国各大中城市外,还通过外贸及民间贸易销往中国香港地区、泰国、印度、东南亚及俄罗斯等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今天正逢重阳节,我们参观万亩苹果基地时已过了“花牛”苹果的采摘期,虽然没有看到花牛苹果,却看到了满山遍野层林尽染,缀满枝头红彤彤的红富士苹果一个个个大饱满、馨香脆甜、只见皮薄汁浓的红富士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吃在嘴里,脆脆甜甜,唇齿留香。
随后,赵书记又带我们参观了储存“花牛”苹果的冷库,只见冷库旁边需要运走的一框框、一袋袋的“花牛”苹果红艳似火。步入冷库,不觉一股沁人心脾的苹果的芬芳馥郁扑面而来。只见零下2度的冷库整整齐齐排列有序的存放着无数框写好村民名字的“花牛”苹果。热情好客的赵书记抵挡不住我们的再三阻拦,非要我们品尝一下他家亲手种植的“花牛”苹果而心情激动,看着我们满眼喜悦点头赞许“花牛”苹果香甜爽口的神情,他真是喜不自禁。
移步异景,来到村口,只见硕大的牌子写有“花牛苹果的历史”,只见毛主席和邓宝珊将军笑容可掬双手紧握的照片突然映入我的眼帘。
花牛苹果的历史
听赵书记讲解:1965年秋,花牛寨村民为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给主席寄去了两箱丰收的苹果,主席品尝后,非常喜爱,在家中会见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邓宝珊(今麦积区花牛镇人)时称赞道:“你家乡的苹果很好吃”!随后,专门委托中央办公厅致函花牛寨村民,并随函寄来44.82元人民币表示感谢,花牛寨村将感谢信勒石树碑,永志纪念。
同年,花牛寨将“红元帅”苹果运至香港试销,并参加香港国际博览会,在评比活动中,因其果型高桩、色泽艳丽、五棱突起、风味香甜,含糖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美国“蛇果”而冠压群芳,一举成名。当时香港报纸说: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个“花牛国”,生产最优质的“花牛”苹果。中国“花牛”苹果压倒世界各国名牌苹果,夺得了世界王牌称号。“花牛”苹果异彩初放,轰动一时。世界各国贸易商都与中国出口办事处签订了3年合同购买“花牛”苹果。中国农科院果树所(新红星开发组)在《对我国新红星苹果栽植区划的初步意见》中讲到:天水所产的“花牛”苹果,在香港国际市场上售价很高,为中国出口苹果中信誉最高,数量最多的一个出口商品。以后,中国正式以“花牛”作为苹果商标,向外大量出口。1974年国家外贸部、林业部正式确定天水为六大苹果外销产地之一。
“花牛”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艰苦奋斗造就了一个知名品牌,而这个知名品牌,是以实打实的质量取胜。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修德仁研究员认为:天水的优势是“花牛”苹果,其他地方均无法与天水竞争。他建议天水直接瞄准国际市场建“花牛”苹果出口基地;被誉为“苹果圣人”的汪景彦先生认为:“花牛”苹果是中国最早的品牌,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蛇果”;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秘书长晁无疾教授认为:天水是全亚洲新红星的最大栽培区,是中国的优势产区,发展前景巨大;中国果树所栽培室主任程存刚副研究员在中国苹果优势区域黄土高原发展研讨会上讲:中国都不生产红星系列时,你去生产就是特色。所以,天水“花牛”就是特色。
天水“花牛”苹果被许多中外专家和营销商认可为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从此以“花牛”为主的天水苹果品牌效应初显,畅销全球各地。近年来,“花牛苹果”先后荣获“中华中国知名特产”“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殊荣。
声名远播的“花牛苹果”“麦积花椒”“下曲葡萄”“麦积大樱桃”“麦积核桃”等一系列知名品牌等分外热销,麦积区被评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区”“中国果品产业龙头县区”等称号。以花牛苹果为主的特色果品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南山15万亩花牛苹果基地不仅是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最具示范带动效应的花牛苹果示范园之一。
15万亩花牛苹果乡村振兴产业基地位于麦积区南部山区,海拔在1400多米,涉及花牛、马跑泉、甘泉3镇25村,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该基地从2005年开始建设,按照“项目整流域实施,产业整流域开发,水土整流域治理,扶贫整流域推进,群众整流域脱贫“的思路,突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引导扶持经营主体通过转包、租赁、互换经营和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建园,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7亿元,建成花牛苹果种植基地15万亩,绿化造林2300亩,配套建设产业路360公里,提灌工程6处,培育发展果品经营主体120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和集果品生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多元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截止目前,产业基地果品总产量达22万吨,总产值6亿元,带动3镇25村9163户4.13万人受益,产业基地的建设,对于村民增收致富、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天水市麦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最佳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是驰名中外的“花牛”苹果故乡。近年来,麦积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果品、畜牧、蔬菜、劳务四大产业,特别是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以“花牛”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天水发展花牛苹果产业还具备诸多优势。天水地处高海拔区,山多川少,大部分果园位于山地,天水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有效积温高、土壤、大气、水质无污染,非常有利于果实正常生长、着色;花期、花后气温稳定,有利于果实座果;在果品成熟期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果品糖份的积累,符合国家农业部优势苹果区域布局规划和生态指标要求。是中外专家公认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1987年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新红星开发组发表的《对我国新红星苹果栽植区划和初步意见》一文中,对全中国各地进行比较,把天水列为发展新红星苹果最适宜栽植区。按照农业部《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苹果生态适宜指标衡量,天水的年均温、年降雨、1月中旬均温、年极端最低温、夏季均温等7项生态指标均达到最适宜区标准。出产的花牛苹果、秦安蜜桃、麦积葡萄、秦州大樱桃等果品色泽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腻、口感好、营养丰富。是北方落叶果树生长发育的适宜区和农业部确定的最适宜苹果栽培区,也是甘肃省千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
花牛苹果,是甘肃省天水市特产。产于该市大部分地区的元帅系优良品种苹果,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牌。甘肃天水花牛苹果,一经央视“曝光”,全国各地可谓家喻户晓。天水“花牛”苹果得益于当地特殊的气候水土环境,营养价值高,光洁靓丽,果实圆锥形,果形端正、高桩、果顶五棱突起。全面鲜红或浓红,色泽艳丽,色相片红或条红色,果个整齐,果肉黄白色,肉质细,致密,松脆,汁液多,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感好,果面细腻,果核小,酸甜适度,果大可口,品质优良,耐贮运。
“花牛”苹果盛产于渭河流域,曾在全国苹果评比中多次获得第一名,1989年12月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1993年12月在泰国曼谷“93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装备展览会”上评为金奖,1994年10月被评为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在SFT,2004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水果及技术展览会中荣获“水果状元”等四项大奖。2006年9月,在“北京奥运推荐果品暨中华名果评选”活动中,天水花牛苹果四个品种被评为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同时荣获“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10月在山东栖霞举办的全国优质苹果评选活动中,花牛苹果又以其独有的品质荣获六项大奖:“花牛”牌苹果荣获中国苹果著名品牌奖、中国优质苹果金奖、中国苹果新优品种奖。花牛苹果成为中国唯一可与美国蛇果相抗衡的著名品牌,为中国苹果占领国际市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中天水市获12项大奖在展评活动中,花牛系列苹果共获得了12个奖项。2011年9月,麦积区花牛苹果荣获CCTV-7《每日农经》第二届魅力农产品嘉年华最佳“人气奖”。2014年10月,花牛苹果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屡获多项大奖的“花牛”,在全国乃至全球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优势显著。
在这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金秋时节,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古城麦积区花牛镇兴旺山村的美丽村庄徐徐铺展。勤劳善良,纯朴敦厚的兴旺山村人正在用手中灵动的妙笔书写着更多、更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刘亚丽,女,甘肃天水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大爱文学交流中心编委。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百余篇,并有作品获奖。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渭水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