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镇黎圩
文图/特约作者:饶晓辉
出东乡城区往东南方向大约二十八公里处,有一个地处群山环绕、古色古香的小镇,曾被省、市、区三级政府授予“历史文化重镇”和“生态文明示范镇”等荣誉称号,此镇名曰:黎圩镇。
黎圩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宰相之府,状元之地,诗人之裔美称;蕴育了“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是明代天启乙丑状元,官至礼部侍郎、詹事府正詹--王廷垣的故里,聚居着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后裔。目前全镇共有全国传统村落1个一一浯溪村;全省历史文化名村3个一一浯溪村、上池村、后畲村;全省3A级景区1个一一上池荆公故里风景区。

近年来,这个与王安石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古镇,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来这里采风,写生,探古的文人、游客络绎不绝。到黎圩来,上池、浯溪、后畬、侯家桥四地,是必去之地。上池王家位于黎圩镇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这就是被世人称为王荆公、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故里。走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美观、飞檐掠空、气势恢宏的牌楼,巍峨壮观。村子里“王氏宗祠”的正中央,耸立着头戴官帽,身穿官服,手持卷书的王安石巨型雕像。王安石,这位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齐名为“唐宋八大家”。王氏家族在历史上可谓是星光璀璨,人丁兴旺,有着“一门三代八进士,兄弟七人俩宰相”的美誉传奇。荊公故里上池村东盼铁炉,云雾如烟;南顾珠岭,圆净如璧;北望金峰,嵯峨万丈,峰峦如聚,山明水秀,真是难得的人间仙境。难怪会有数位民间地仙叹言:如此风水宝地,不出人物才怪呢!
古镇黎圩,除了上池,浯溪,后畬这几个与王安石后裔关联的古村外,还有一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嫡传后裔有牵联的古村:侯家桥村。据《侯桥白氏宗谱》记载,侯家桥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当数明乐永间太学士白居易第35世孙白璧。“旋一公讳璧,字至渝,治诗经,为君禀生,公屡赴秋闱不第,永乐于末(1415)贡升于太学,名重当时,偕吴与弼君并称隐君子。”在侯家桥,至今还保存有诸处古老的建筑文物。村头的白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784)古朴壮观,各式浮雕或贺雕,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依旧清晰可见。村南村北各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是该村与外界通联的途经之地。行走在古老的石桥之上,脑海里瞬间浮现元代诗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纵观古镇黎圩的浯溪、上池、侯桥、后畬四个古老村落,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景象。以黎圩镇为轴点,浯溪,上池,侯桥,后畬四地,呈扇形展开。冥冥之中,扇形之上,相互辉映,这真是:世上此间称福地,神州何处比黎圩?如今,古老神奇的黎圩,借助这得天独厚的人文文化,正笑蔼蔼地走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