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余
原航空航天部五院五二九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司局级)

刘福余,男,民族:汉族,1936年7月1日出生,辽宁盖县(今盖州)人。1969年12月1日入党,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二九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司局级);现已退休。
个人荣誉
1957年,在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被部队评为“一级技术能手”。
1965年,参加庆祝建国16周年天安门民兵授阅,被评为“五好战士”。
1970年,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执行任务中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
1970年,荣获航天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五好职工”称号。

1971年,应国防部邀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军四十四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招待会。
1979年,被评为北京卫星制造厂“模范共产党员”。
1978年至1981年,刘福余担任北京卫星制造厂总装车间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期间,卫星总装车间连续四年先后被厂、院、部,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其个人被评为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七机部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表彰大会。
1980年,被北京卫星制造厂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4年,在完成“东方红二号”通讯卫星任务中做出贡献,被授予三等功。
1982年,获“北京市四好家长”称号,并通报表扬。
1990年,在本单位民品开发生产过程中,成绩显著,获单位嘉奖。
1994年,在完成卫星“尖兵一号乙”任务中做出了重荣立要贡献,荣立集体一等功、个人荣立二等功。
2000年,应国防科工委邀请出席“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三十周年纪念大会。
太空报约稿《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毛主席》出贡献,被授予三等功。(注:受毛主席接见)获三等奖。
个人事绩
刘福余,自1958年一1996年退休,近四十年从事国家航天人造地球卫星的制造测试及相关工作。

他先后参加“东方红一号”、“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尖兵一号”等多颗卫星出厂前的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现场指挥。
负责“东方红二号”卫星地面专用设备在总装车间组装调试期间的组织协调工作。此专用设备属于国家空白“功关”项目。该设备研制成功后,获国家级奖,本人被授予三等功。
“东方红一号卫星”,出厂前总体测试中,突然出现技术故障,此时离要求出厂时间紧迫,故障不排除,卫星不能按时出厂,影响后续发射,后果严重!(毛主席、周总理亲自过问)关键时刻刘福余提出了排除故障的方法并被院领导批准深纳,亲自操作进除了故障,保证了卫星准时按要求出厂。
刘福余陪同卫星一起赴基地发射,当卫星进入发射倒计时的千钓一发之际,卫星又出现问题,此时,发射火箭的燃料已加注完毕查清故障并排除需要冒着很大危险。此时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爬上几十米高的发射塔架,按刘福余的想法,入第二次排除了故障,保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次发射成功。当东方红乐曲响澈太空,全民振奋,举国欢庆:在国际上有划时代的影响。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在全国上下欢庆之际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一节的晚上,刘福余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亲切接见,毛主席微笑着两次和我们国防科委发射卫星的代表亲切握手,刘福余心中无比的温暖、激动、高兴、自豪。
“敬爱的周总理送走毛主席之后留下来和我们发射卫星的同志们合影留念,并鼓励我们说你们辛苦了,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现已过去50多年了,每当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的音容相貌,记忆犹新,终身难忘;对我们航天事业的支持、鼓舞、鞭策。”(刘福余/语)
1971年初,第二颗卫星实践一号在卫星总装厂,总装车间进行紧张的星上仪器单元测试、总装、电性能综合测试,测试合格后,国防科委“815”部队(现航天五院)首长点名叫刘福余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向周总理汇报整星出厂前的性能工作情况,在汇报之前周总理问来的单位和人员情况,当问到刘福余时,周总理问他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多大年龄?当刘福余回答辽宁盖县34岁时,总理说盖县我知道,你很年轻。
在汇报卫星的情况时,周总理听的特别认真,问的特别仔细,当汇报到星上零部件时,总理站起来亲手拿起零部件看,使刘福余特别感动,周总理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让人受教育,让人尊敬。

在职期间,刘福余参加了多颗卫星的研制测试工作。先后七次赴卫星发射基地执行卫星发射任务。
其中“实践二号”作为副领队:“尖兵一号乙”作为领队(队长)执行基地发射,由于完成任务出色,被评为集体一等功、个人二等功。
在职期间和退休后,刘福余曾多次接受《航天报》及中央电视台记者专题采访,并形成记录片在电视及其它媒体平台播出。
大型电视系列片《军工记忆》有我的专题采访和视频。
著作及论文:
(1)《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毛主席》:
(2)论文《企业防止和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科研生产工作形成“两张皮”的探讨》
(3)《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党委统一领导和厂长全面负责制的关系》。
(4)《建立干部党风党纪考核档案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种好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