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环岛游》
——走进槟榔谷,讲述海南黎村故事(9)
宋厚健文
你是否知道海南有一个神秘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它就是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槟榔谷,创建于1998年,地处北纬18°,位于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这片景区拥有万余棵亭亭玉立的槟榔林海,被古木参天的热带雨林所环绕,规划面积达5000余亩,它距离亚龙湾26公里,距三亚市中心28公里。槟榔谷的名字来源于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而得名。
三亚槟榔谷由非遗村、甘什黎村、雨林苗寨、梦想田园四大板块组成,主推项目包括大型实景演出槟榔古韵、热带风暴体验馆、刀山火海表演、田野卡丁车、飞林探巢、空中小火车、水陆越野车、山地滑车、高空滑索,此外还可以在波隆人家餐厅,品尝到地道的黎家特色美食,在兰花客栈及田园客栈领略雨林风光,风景秀丽,资源独特,景区内还展示了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

槟榔谷还是海南黎、苗族传统三月三及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秉承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海南黎苗文化,使其生生不息的使命,向世界再现了海南千年的昨日文明,是海南原住民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实践者。
2015年7月,槟榔谷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作为中国首家民族文化型5A级景区,槟榔谷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十大最佳电影拍摄取景基地,分别获国务院、文化部、农业部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与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文化出口重奌项目,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等多项国家荣誉。2022年,获评2022年海南省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022年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2023年10月2日(星期一)上午,由我外甥驾车,我们一行四人从雅居乐清水湾出发,赴三亚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开启了海南环岛游的第九站。我们提前预订了景区门票,在换票过程中,我们特意请来00后黎族女讲解员全程陪同,为我们介绍讲解情况。
小姑娘活泼可爱,身穿黎族传统服装,精神饱满。她口才特别的好,讲解介绍生动有趣,对黎村历史文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十分了解。
进入景区大门,来到清代海黎图广场,看到了龙船石,龙船石旁是黎族人的蛙图腾。小姑娘负责为我们在龙船石前拍照留念,并说明这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象征 。她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地为我们讲述了龙船石的由来,黎村的历史文化就是从这里开始讲述的。

龙船石,长4.6米,宽1.6米,高1.5米,重24.8吨。相传上古时期,一群孩子在海边嬉闹,不慎惹怒龙神,被海浪冲至远方,从此与亲人隔海相望。每年三月三,亲人们会往海里洒下山栏酒,表达深切思念。感动了龙神儿子亚元,他化为方舟,将孩子带回团聚,龙神一怒之下,淹没村庄,亚元乘起黎民百姓,待风浪退去,精疲力竭化作“龙船石”。为纪念亚元,村民供奉起龙船石,祈求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历史沿革
黎族属汉藏语系壮侗族黎语支,有哈、杞、润、赛、美孚等五种方言。《山海经》根据黎族先民的服饰,称其为“儋耳”。西汉称“骆越”,东汉称“里”“蛮”,隋唐称“俚”“僚”,“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距今7000至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南方百越族中的骆越、西瓯部族的人们,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黎族的先民。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下辖16县,黎民先民开始与南迁的汉族交往,促进了黎族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品交易活动的发展。
隋朝时期,黎族地区千余峒“归附”南方俚人首领冼夫人,汉族移民不断增加,黎汉关系更加密切。至唐代,朝廷在环岛地区设立了琼、崖、万安、儋、振5州22县,进一步加强对海南岛的开放和统治。宋元以后,海南与內地连为一体,黎族地区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沿海地区的黎族已经“半能汉语”。

明清两代,黎族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与当地汉族相近,黎汉人氏在经济、文化方面交流和联系进一步密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黎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创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新纪元。
二、黎家的纹身
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在黎语种叫“打登”或是“模欧”,海南汉语叫“秀面”和“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村寨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远古时,洪水泛滥,老先和荷发兄妹躲进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岛,兄妹俩人在岛上寻找人烟,但没有找到,为了延续后代,妹妹荷发纹身纹脸,使得不能相识,于是结成夫妇,这故事与黎族创世纪的歌唱很相似。纹身是黎族女子人生中的大事,充满庄重神秘的色彩,纹身的年龄、地点、日期及纹身的传授方式,纹身的过程,纹身的报酬,纹身的纹样,纹身的部位等,都有一套清规戒律。
纹身是氏族的标志,是成年的象征,其中包含着对美的追求,也包含着祈福避邪的意愿。又传,纹身是那时女子才享的殊荣,听说脸上的刺青条越多,在以前代表的社会地位就越高。我们见到的老太太的脸、脖子、胳膊和脚上都有纹身,据说黎族姑娘在16岁前都得完成纹身,纹身是姑娘们最美的装扮。欧阳洁、孙绍先在《黎族文身诸说析疑》一文中,成人礼说等14类传说,她们承载着黎族的沧桑历史。

三、黄道婆与黎族的纺织技术
黄道婆(1245年——1330年)松江府(今上海市徐汇人)元代绵纺织家。她在崖州海南岛居住了30多年,并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了纺织技术,掌握了全套的先进技术。
宋末元初,黄道婆返回松江府,将黎族的纺织技术加以改革和革新,总结出一套先进的纺织技术传予故乡人民,促成松江一带成为当时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树皮布是一种无纺织布,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宋代史记就有黎族制作树皮布的记载。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云:“生黎绩木皮为衣”
树皮布制作技术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致窒息死亡,故称为“见血封喉”。黎族人用见血封喉树皮制成的树皮衣、围裙、被褥等,具有极佳的沙菌护肤和自我净化的功效,故至今尚残存一些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见血封喉树皮无纺佳品。

麻纺,我国是大麻和苎麻的原产地,苎麻是我国特有苎荨麻科,多年生纤维植物,主耍分布于我国南方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华夏民族最早釆用的纺织原料是麻、葛植物纤维,这一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时代。
麻纺织工艺是一项最古老的生产技能,它延续的时间最长,涵盖着整个黎族地区。作为黎族手工技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黎族的麻、棉纺织工艺被誉为我国纺织业的一大发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黎族传统纺织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纺织文化和服饰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清代,麻纺织工艺中出现了新的交织技术,麻和丝的交织品轻盈柔软,麻和绵的交织布坚固耐用。由于交织的新技术水平愈来愈高,交织布的质量愈来愈好,生产的精细夏布远销东亚、东南亚和欧美各地。

世界最大的黎族龙被。2014年3月24日,世界记录协会授予中国海南省保亭县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于2006年7月收藏的《龙腾祥云、麒麟双凤吉祥图龙被》,幅宽129厘米、总长284厘米,总面积为36636平方厘米,创世界协会世界最大的黎族龙被世界记录。
在黎族小姑娘的讲解介绍下,我们乘坐摆渡车先后参观游览了非遗村、甘什黎村,观看了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
非遗村是槟榔谷的重点游览区域,这里有两个船型屋搭起的小巷子,有喷泉和果树,走进去可以看见老人在织锦,有时候她们会和你打招呼,这里的村民都很热情。
船形屋是黎族典型的传统民居,以竹木、黄泥、稻草、树枝、茅草搭建而成。因其形状酷似一只倒扣在地上的船而得名,黎族称“隆勾仑”。船形屋冬暖夏凉,防潮隔热。一般分为三间,头间为厨房客厅,中间为居室,尾间为生产、生活用具及杂物房。船形屋是黎族祖先坐船来到海南岛上发明和传统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甘什黎村是让人印象最深的地方,里头还原了远古的黎族部落,村内的图腾、谷仓、陶艺、酿酒坊、古乐表演都值得一看。
槟榔.古韵是一场50分钟的大型黎族歌舞表演,场面非常热闹。
通过上述参观游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近距离了解了黎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接触到了许多黎族人民的专业技艺。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槟榔林海、古木参天的热带雨林以及多样化的黎苗文化体验。探索海南槟榔谷,你将领略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槟榔林海与热带雨林景区坐落在万余棵亭亭玉立的槟榔林海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间,您可以漫步其中,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热带气候的独特魅力。
总之,海南槟榔谷,是个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走进槟榔谷,在这里,有最后一代绣面纹身阿婆,她们用皮肤记载着黎家的苍桑历史。在这里,有中国古代最先进和与众不同的纺织工具:踞腰织机,“纺、染、织、绣”工艺和黎锦在此优美展现,竖起大拇指说一声“阿隆”,意为平安、吉祥、幸福。在这里,可以看到人类在无纺年代所穿的树皮衣,皮服的祖先竞然是用这种剧毒的“见血封喉”的树皮所制。在这里,你可以走进正在消失的黎族传统建筑:船形屋。在这里,你可以通过村口这些仅存百年的谷仓群,目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全岛唯一的明代特大龙被:麒麟双凤龙被,真正体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意义所在。在这里,你更能感受黎家的变迁,从贫穷走向幸福。在这里,还可以通过观看黎族舞蹈表演,带你走入黎家文化,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槟榔谷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无论你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喜欢文化历史,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参观结束,我们一行四人和年轻的黎族女讲解员合影留念,留下了最珍贵的一幕。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