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子是低调的,以至于我在网络诗坛混迹好几年,竟然不认识他。最初听说这个名字,是在我一些粉丝的留言中。有位诗友告诉我:现在除了你炫东和韩林子的诗,别的诗我基本不看。当时虽然很欣喜,可也没当回事。可是后面又有很多诗友也告诉我同样的话,这让我就记住了韩林子这个名字。很遗憾,当时我以为他就是某个网站比较活跃的诗友而已,也没去了解他。那是我的高傲真不是一般的高,这也蒙蔽了我,让我错过了和韩林子早点相识的机会。 忘了是什么时候,我和他加为好友的了′,是我先加的他,还是他先加的我,也记不清了。朦胧记得他好像对我两首诗赞过,并简短留言。我因为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当时想和他好好沟通一下,可他却没有下文了。当时我猜想他可能很忙,也可能很高傲,总之我们第一次沟通每人就说了一句话。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他的一条信息,大意是说看我的诗不错,跟我约一组诗,发在《中华山诗刊》上,我忙上发给他了三首。他只发了一个抱拳的图标,别没多说。因此这次交流也是一句话。我当时以为他的《中华山诗刊》可能就是一个网刊,一个公众号而已。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收到一件快递,打开一看是一本书,正是《中华山诗刊》,是赠我的样刊,原来是纸刊,上面也有我发给韩林子的那三首诗。我认真翻阅了《中华山诗刊》,让我很吃惊,因为上面选的诗个个都挺秀挺拔。要论诗作质量,这本《中华山诗刊》可以中国任何一家诗歌期刊相比美,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它只是一本民刊,也没有稿费,但仍然让人肃然起敬。而这本《中华山诗刊》的主编正是韩林子。上面也有翰林子自己的一组诗,我读过以后,很欣赏。他的诗清新而简约,有内涵和思想性,无论意境还是意象、用词,都经得起推敲和细品,着实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是从这时起,我对翰林子有了好感。我用微信给他留了一条信息,大意是说样刊收到了,很精美,诗作水平很高。对他那组诗也很喜欢。他后来回复并没有客套之词,只是说:你那首《不要和车比优越感》也很好。当我准备和他好好交流一下的时候,他又没有了下文。每次交流只有一句话啊,感觉他应该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但我并没有因为交流的话少,就感觉和韩林子疏远了,相反我却感觉和他越来越亲近。这大概是我们对诗歌有同样的敬畏和追求,而天然产生的吸引力吧。那时我心里已经把他当做好友了,我想韩林子心里肯定也有类似的感觉,不知道这算不算量子纠缠效应。我们话不多,可是心有灵犀相通。 于是,我也抽时间开始去翻看他的朋友圈,开始了解关于他的信息。这一了解,真的很让我震撼。 我这才知道,韩林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写诗。还于1986年在湖北广水二中率先创办应山县<现在叫广水市>第一个文学社,也是当时全国最早的中学文学社团之一,春芽文学社,并任文学社社长兼刊物主编。和李少君,雷平阳,徐敬亚,杨炼,秦巴子,韩东,西川,多多,唐晓渡,韩庆成,郭力家,谷未黄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从九十年代起,他就开始编诗。自己创办了《湖北诗歌》、《中华山诗刊》、《中国韩氏诗歌》、《世界诗坛》四本刊物并担任主编。 这让我肃然起敬,我以为我对诗歌已经够痴迷的了,没想到他比我更加痴迷。我的痴迷仅限于读诗和写诗,他的痴迷不仅是读诗和写诗,还要编诗。他的刊物虽然有人投稿,但大部分还要靠他编完后还要自己掏钱印刷,还要在花邮费寄给作者。对于一个没有财政补贴,也不能公开发行的民间诗歌刊物来说,这一块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从他朋友圈里,我还看到他亲自当主持人,给自己儿子主持婚礼。能当主持人,口才肯定不是一般的好。我突然明白他为什么每次在微信里交流只有一句话了,一来是真的忙,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聊天。二来他是和闻一多一样,是个:别人是先说后做,我是先做后说。别人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那样的人。
虽然是民刊,但韩林子对诗歌的质量把关却非常严格。《中华山诗刊》我是看过的。据说《世界诗坛》得用高标准更高。韩林子也在朋友圈里发布说:《世界诗坛》是世界高档诗人的舞台,是诗歌天空的星星。很多人想上《世界诗坛》,但这个刊用稿要求高,不是普通诗人可以上的。如果你发给我的诗上不了,请不要生气,而要继续努力,检讨自己。 因为《世界诗坛》里有很多海外华人的诗,也有很多外国人的诗,而这些外国诗人多是某些国家的诗坛主将,和国家级别的作家协会主席等。随着这些样刊寄出国外,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很多国内的名家也有意出现在这本刊物上,只是韩林子一向是只认诗,不认人。名气再大的,只要诗不好也不用。没有名气的民间诗人,只要诗写得好,他也用。 除了写诗,他还写有《人类概论》和《韩林子论诗》两组系列长文。《人类概论》对远古时期的人类的发展和文化进行论述,非常有见地,富含哲理和独到的思想,阅读趣味也很高。比起易中天的品三国毫不逊色。《韩林子论诗》的深刻性和见地,还有思想和语言的魅力,国内也只有李犁的《烹诗》可以与之相比美,余者皆不及。
了解了这些,我对韩林子的印象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但我并没敢奢望会上稿他的《世界诗坛》。没想到两个月前,他又突然用微信给我留言,大意是说我的诗很有特色,让我选五首最好的,发在第四期《世界诗坛》上。我自然是很惊喜,就选了一组发给他。以前和他交流他都是只说一句话,这回他破天荒的回了第二句,他说那我发过去那组诗他只选上两首,还问我为什么不把《不要和汽车比优越感》发给他。我这才知道误会他说“最好”的意思了。我又赶紧把那首发给他,又发了几首别的。然后他又没有下文,没动静了。我想他可能是生气了,那这次上《世界诗坛》的事可能要泡汤了。可是过了几个小时,他又给我留言说,他去我朋友圈选了两首,共用五首。那一刻我感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他作为主编本来可以直接把我的作品毙掉,可他竟然跑我朋友圈里挨个选。假如不是出于对诗歌的真爱,和对我的诗歌的惺惺相惜之情,那我真找不到别的理由能让他这样做了。 这已经很让人感动了,可更让人感动的还在后面。当第四期《世界诗坛》出版印刷以后,我从他转发的目录上看到,我竟然被他放在了诗歌旗帜这个栏目里。而同时被放进这个栏目的还有罗锦华,这也是一个无名的诗人,但诗写得很有底蕴。认诗不认人,真服了这个韩林子了。 就是凭着韩林子认诗不认人和对诗歌的敬畏精神,我敢说他编的刊物,要是论诗作的质量,在当今诗界绝对是一流的水平。假如别的诗歌刊物都消失,只剩下一种刊物就能代表当今诗歌最高水平的话,那韩林子编的这些刊物一定能够胜任。可以说,国内的诗人,不管有多少头衔和奖项,只要没上过《世界诗坛》,就难免会有遗憾和心虚的感觉。 平时在网络上,总是看到很多人哀叹:中国诗歌死了,中国没有诗人了。但是你要是读韩林子编的诗刊,完全不会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中国诗坛充满了光明。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好诗太少,而是烂诗庸诗太多。我们觉得唐诗好,那是因为我们就看到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作品,不好的都淘汰下去了。而在网上看诗的人,是没有经过淘汰的,好诗坏诗都在一起。相当于把一首好诗扔进一万首烂诗里,读一万首烂诗才能读到一首好诗。一般人读几首烂诗就读不下去了,没等遇到好诗就被恶心走了,当然觉得中国诗歌已经死了,没希望了。可是韩林子编的刊物却相当于把烂诗都去掉,把万里挑一的好诗放在一起,所以读起来感觉就很好,感觉中国诗歌大有希望。 真的很庆幸认识了韩林子,同时又遗憾相见恨晚。他曾在微信里和别人说过一句话,记忆很深刻。他说:“认识韩林子是一种幸运,可惜很多人都感觉不到”。不了解他,会觉得这句话很狂妄,了解他以后,方觉得这是实打实的大实话。反正我是感觉到了。 以韩林子的才华和写诗的资历,和认识那么多的名人,假如他不是守着诗歌的底线不放,假如他也能把诗歌当作捞取名利的工具,假如他能更加人情化一些,也许他早就名声大噪的的大咖,光环笼罩了。可他宁愿低调的为诗歌奉献着一切,毫不为名利所动,甘当一个诗歌卫士。假如把当今诗歌比作一艘航行的大船,他虽然不是船长,也不是舵手,但他是一块儿很有分量的压舱石。别人都想走向明面,他却躲在看不见的幕后默默奉献着;别人都拼命往上浮,他却努力下沉,让诗歌的航船稳稳前进。像他这样的压舱石,我相信还会有,不会只有他一个,但数量不会多。有几个这样的压舱石就够了,正是中国诗歌未来的希望所在。'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韩林子,湖北人,上世纪60年代出生,70年代写诗,80年代办刊,90年代出版诗集。1991年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93年政治教育专业毕业,1999年法律专业毕业。为纸刊《中华山诗刊》主编、《湖北诗歌》主编、《中国韩氏诗歌》主编、《世界诗坛》主编。
作者简介:炫东,原名 李振,笔名 炫东。辽宁诗人,祖籍山东。抚顺作协会员。与诗歌结缘三十年,一直主张为现代诗还魂。偶有作品发表于《当代》诗歌版、《诗潮》等刊物。诗观:诗是艺术,更是思想和灵魂的载体,艺术美和思想美缺一不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这首诗有望成为一段佳话
一个中国人写给乌克兰的诗
这首诗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刀郎,这首诗是写给你的,别不敢看
孟晚舟,祖国会为你擦干泪水
评李犁的诗:真正的大诗人都是在写自己
怎样能知道自己写的是不是诗
这首诗要是不火 只能认命
写给潘金莲的,但不是情诗
写给胡鑫宇的一首诗
借鲁智深的嘴,吟一首现代诗
这个男人让我感叹
我不会从你眼睛里逃逸(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