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耳
编辑:北齐
图片来源网络



1
在北海道宗谷岬
有个渔民的儿子
从海底捕捞渔歌
晾晒在东京桐朋学园
音乐系的课堂上
同期学生小泽征尔
深受启发。此后
他经常去海边
指挥海鸥和浪花大合唱
2
后经恩师卡拉扬的指引
青年小泽征尔去了柏林
在贝多芬的故乡
以指挥棒为犁耙,耕耘
收获了人与自然的合声
多年后的一个仲夏之夜
在维也纳,在金色大厅
小泽征尔像个老牧人
手举指挥棍,如举牧羊鞭
在贝多芬的田园里
放牧一支世界著名交响乐队
3
奏鸣曲式:乐章始
初到乡村的双簧管
像一个巧舌如簧的妇人
和两只略显低沉的巴松管
讨论田园风光和乡村气息
弦乐们不甘寂寞的回应
清新、明亮的早晨
才是乡村的第一主题
4
不算快的快板:如痴如醉中
怀孕的第二小提琴
在林中漫步
她向雍容华贵的大提琴
温婉诉说,一生挚爱
阿尔卑斯山小溪边那只雄鹿
5
行板如歌:早春二月
木管乐器逐一指认出森林里
那些夜莺、鹌鹑、布谷鸟们
并模仿它们清冽的歌唱
6
快板:管弦乐突降雷雨
在定音鼓和长号的强力策动下
瞬间闪电雷鸣,风雨大作
弦乐在一串半音阶上急速跳弓
夹杂着雨水和洪流
从音乐声波的峰值倾泻而下
跌落到弦乐低音区的深谷
雨水打湿了第四乐章
小泽征尔浑身颤抖,指挥
蝌蚪从曲谱返回水中
7
回旋奏鸣曲式:乐章终
欢快的舞曲。人与乐队都沉浸在
暴风雨过后的欢乐和感恩情绪中
弦乐以优美的旋律亲吻了管乐
定音鼓以热烈的轰鸣声拥抱了锣钹
在阿尔卑斯山下的牧场
一支温柔的牧笛,反复吹响并贯穿
乐观、安宁、幸福的永恒主题
8
夜已阑,金色大厅又到谢幕时
从悠远的长笛声中,孤独地走出
一个满头白发的瘦小老头
已是名扬天下的指挥家小泽征尔
面露羞涩,频频向观众鞠躬致谢
此时贝多芬的田园,又有蛙鼓声
在观众的手掌中响起



作者简介
罗耳,原名罗继清,祖籍湖北,现居昆明。曾经从事新闻记者及报刊编辑工作,1997年"下海"经商至今。1985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见《十月》、《鸭绿江》、《星星》、《绿风》、《诗神》(《诗选刊》前身)、《青年文学家》、《诗歌报》(《诗歌月刊》前身)、《长江日报》、《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河南日报》、《海南日报》、《海口晚报》、《齐鲁晚报》等部分国内报刊。1994年因故停止写作,2019年重拾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