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 小 说 四 题
吴岳华
两 个 半 圆 球
杜大爷一生务农,生有两男两女。家里穷,娶儿媳困难,只好用大女儿换了个儿媳。大儿子人老实,干活是把好手,大儿媳长相一般,人贤惠,过门后,生了儿子。有了孙子,杜大爷很开心,不幸的是大儿子得了癌症,治疗无效去逝。
大儿媳还年轻,不让人家改嫁,于情于理说不过去。杜大爷自然而然地想到二儿子的婚事。二儿子自小聪明,长得又很漂亮。因为上师范不用钱,又包分配,所以成绩很好的二儿子,上了师范。
大儿媳比二儿子大三岁。大三岁不算大,两个半圆球重新组合起来,能转得起来,还有可能转得很好。大儿媳早看出了二老的心思。她与老二这两个半圆球,不完全般配。走出去不等称。老二长得年轻漂亮,她长得一般,显得老。一个是高才生,一个是小学生,显然是“门不当户不对”。
想得最多的是老二,老二是个有孝心的人。他对嫂子很尊重,但对于成为他的老婆,有顾虑。他们两个半圆球,直径相差多少,能不能磨合,能转得好吗,转得远吗?为了侄子,为了父母,也为了嫂子,老二愿意与嫂子组成家庭。一晃过去十年,杜向前从教师被提升为教育局局长,又当上了副市长。
一天, 向前收到两封信。一封是他爱人写的:我一直认为我不配你,我这半个圆球与你那个半个圆球,配合不起来,尽管外界认为很好。另一封信是他的同学写的:我只爱你一个人,我们两个半圆球,是天生一对,如月似日。你们离婚之后,我会待嫂子很好的。
不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杜副市长与他爱人相亲相爱,经常一起散步,两个半圆球拥抱在一起,悠闲而快乐地向前转动着。
此 地 彼 地
葛支书的儿子葛东冬,从小懂事,自理能力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当班长。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是自己找的,在省城化工研究所上班,月工资一万多。工作不到一年,当上了办公室副主任,又被推荐上南大博士。
现在有人开玩笑说,找对象比上大学难,比考研考博还难。葛支书为东冬找对象,拜托了几十个人,凡是亲朋好友都拜托到了,光见面的就有三十四人之多,有的谈了一二年又告吹。眼看已年过三十,到了时不我待的黄金期,急,老俩口急得半夜三更愁醒。
葛支书的大女儿葛春苑是村里的幼儿老师,公公是村小的校长。前年,学校分来一个盐师的学生。柳老师是宝应柳堡人,大家知道,有个电影《柳堡的故事》家喻户晓,特别是《九九艳阳天》的歌曲耳熟能详,春苑与柳老师处得来,谈得来,便试探道:“我有个弟弟在省城工作,还没有找到对象,你愿意不愿意跟他见见面。”柳老师点头答应。
利用清明节放假三天时间,柳老师与东冬在学校见了面。可能是有缘吧,两个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他就是她,她就是他要找的一半。
如果说柳老师是情窦初开,第一次谈恋爱的话,那么东冬是谈恋爱的老手,是很挑剔的,怎么一眼就看中了柳老师呢?东冬一见柳老师,就觉得她就是电影中二妹子的形象,朴实、漂亮、柔婉、甜蜜。一张口,句句使人爱听,既有桃红柳绿的妩媚,更有麦苗蚕豆花的神韵。
近于闪婚,不到三个月,他们就结了婚。东冬与柳老师是才子才女。他们以自己谈恋爱为原型,准备拍一部微电影《九九艳阳天》,让“班长”与二妹子上演一出新时代的恋爱戏。
此 时 彼 时
李芸芸和张良才过了年,就是三十三岁,属于大男大女之列,父母急得坐立不安,带有几分失望和绝望的悲观情绪,难道就这样绝种绝代了,心不甘。
经人介绍,芸芸和良才同一天收到对方的微信。
十年了,那是他们第一次收到对方的照片和信息。
经过时间的浸染,双方毕竟都大了十岁,烙下了浅浅的皱纹,额头上还有几根白发。
芸芸当时瞟了良才一眼,大专生,乡政府工作人员,长相一般,免谈。良才瞅了芸芸几眼,大眼睛,楚楚动人,本科生,国税局工作人员。他想谈,但对方回话不谈。
此时的他们,可不是彼时的他们,他们都降低了恋爱的门槛坎,谈!回得都很坚决。
对方父母还在犹豫观望之中。女方很傲,条件好。男方有些自卑,人家已经是研究生,副科长,而自己还是本科生,乡政府一般的工作人员。
男女双方心里都很清楚,此时再不抓紧谈,错过了,那就后悔晚矣。
男方还不主动,女方便主动起来。
女方对男方不注意衣着,不时提醒要注意形象。男方有点小气,女方也包容他,大手大脚不好。
女方到男方家,小心谨慎,不让未来的公婆觉得她有傲气。
中间也有几次误会,甚至觉得女方脚踏几条船。女方打消男方的顾虑。
芸芸和良才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巧的是撞门喜,怀上了双胞胎。
彼时不可能的事,此时一切皆有可能。
门 当 户 对
对找对象,还是要讲门当户对,这是几千年的标准和传统,也可以说是约定俗成,老规矩,是谈恋爱的规律之一。
彭老是1931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一家九口参加长征,到陕北还活下来的仅有三人。
彭老珍惜生命,珍惜革命成果,对子女的谈婚论嫁,很重视,坚持门当户对的理念,为了子女结婚后幸福,白头到老。
彭老的大儿子三十岁时,是机关正营级干事,他们一家到泰山旅游,鬼使神役,大儿子被一个女服务员征服了。彭老觉得两人差距太大,门不当户不对,这两个半圆球,很难转得好,转到底。结婚不到一年,因脾气不合,便分了手。
彭老的小女儿,三十二岁了,还没有找到对象。一个偶然机会,与一个大厂子的门卫好上了。为了接受大儿子的教训,彭老进行干预,好说歹说,小女儿就是不听,说什么也要结婚。结婚后很快怀了孕,天天为生活小事争吵,没法生活在一起,办了离婚手续。
彭老面对大儿子、小女儿失败的婚姻,托亲朋好友,帮大儿子和小女儿找好了另一半,因门当户对,生活得很幸福。
彭老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已结婚的有了三十多对,都经过彭老把关,婚姻幸福美满。
彭老已110岁,耳聪目明,对孙子重孙子辈的谈婚论嫁,仍坚持门当户对,一抓早二抓对。并要求根据各自的情况,能生一则生一,能生二则生二,能生三则生三。家庭的稳定幸福,则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幸福。离婚率高出生率低,则危及国家的未来。彭老想得很多很远。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