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冬雪
《与君一席话》陆惟华博士
----------------------
【简介】陆惟华,比利时籍华裔艺术家,195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现为比利时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比利时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秘书长。
【前言】陆惟华博士曾经在2014年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勋章」,他是继陈香梅,李嘉诚,邵逸夫后又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华人。今日十分荣幸能够邀请到陆博士成为座上嘉宾接受今次人物专访。
伟雄问:
闻说陆博士不少画作被国家级博物馆及国家元首收藏,可否同大家介绍一下?
惟华答:
其中有《紫气东来》《春艳图》《丽日图》被中国钓鱼台国宾馆收藏、《金色大地》被中国驻比大使馆收藏、《朝晖-中国驻卢森堡大使馆馆址》被中国驻卢森堡大使馆收藏、《文化摇篮,艺术重镇》被比利时国家博物馆收藏。
另外有《和谐》《观海听涛》被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收藏、《涵养天地》被欧盟首任总统范龙佩收藏、《黄河之水通塞纳,埃菲尔塔望长城》被法国总统希拉剋收藏、《青山欲对高人言》被法国总统萨科尔奇收藏、《情系欧洲》被欧盟主席普罗迪收藏、《德泽万民》被新加坡纳丹总统收藏、《情系万民》被温家宝总理收藏。
婵娟问 :
你在比利时推广中国文化有多久?过程是怎样?
惟华答:
由我和何新梅老师所创立的比利时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至今已经整整30年。回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5000多年历史,而本人对中国文化感情深厚,所以有义务和责任去负起推广中国文化的任务。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比较模糊,他们觉得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披上一幅神秘的面纱,但是不清楚里面到底具体的内容。通过我们努力不懈的推广,已加深了他们的了解。记得初期他们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误解,将中国文化和越南,日本等混淆在一起。这个可能是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文化封锁有关。而当时又以台湾推动中国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都比大陆的强,好像有所中山学校是国民党开办的,还有张大千后人创立的比利时中文学校。
现在比利时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也多了。他们对学习普通话也有一种趋时髦的感觉,属于上等人,所以纷纷去学。
婵娟问 :
我知道你国画油画都很擅长。但是我还知道一样,你的书法也很好,很独具一格的,我想知道你写的那个书法体叫什么体?
惟华答 :
我的体呢,说实际上就是学了多种体以后,有一种体会了,把它混合在一起,属于自创的。
初看我的书法,开始人家都不大喜欢,到了后来他们就渐渐的感觉到我的书法好像有灵魂跟生命在里面。再举个例,我们那个在香港办的书法班一下子为什么响应的人会这么多,这个说明他们能够在听课中,感悟到我所讲的东西,明白我所讲的东西是生活中跟艺术中产生的微妙关系,这个多少也与层次有关,毕竟他们都是大学生,金融界的高管,中医界的名师,老师,大学里面的讲师,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他们的接收能力和吸收能力都相对不错。
婵娟问:
听陆博士的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就好像今天我在这里听得津津有味。学到不少道理。
惟华答:
或者这样说,这个可能是人称的语言艺术,有人跟你讲一堂课,你会感到终身受用,有人讲了几年的文学你也可能不会认同。我认为一点最重要的,不论绘画,写文章和诗词,甚至讲学都好,必须要有重点。这个中心点是最亮的,而且它有层次地向外发放。看官都不会觉得混乱,较易明瞭和吸收。另外能够举一反三就更好。再讲我讲学不用讲稿也不用备课,一切全凭记忆,就像释迦牟尼,孔子,柏拉图讲学也不用稿子。
婵娟问:
可否和我们简单讲述一下中国文字的演变?
惟华答:
中国有四大发明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而我认为文字就是第五大发明了。
中国文字最早的是甲骨文 ,跟著是,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伟雄问:
最后想听一听陆博士对古典格律诗和现代自由诗的看法?
惟华答:
古典格律诗是最精炼的东西。在四句或八句里,已概括很多很多东西,那肯定是要高度的提炼。 还有那个就是说读起来要朗朗上口,亦要抑扬顿挫,给人家一种音律的美,而将诗再谱上曲,就可以唱了,而可以唱的结合是比较完美。
那么现代的人,因他们本身在这个时代生活节奏急促,已经没有那种古人居于深山里面的雅兴,他们写不出那个时代的那种宁静,优美,与世无争,这种感觉氛围都没有了。
也谈谈现代自由诗,像普希金,他写的诗也是自由诗。 但是他有的那种意境在里面,也是蛮好的,叫你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忧伤,不要那个心结,要有勇气,我喜欢他的诗比较哲理。至于一些国内比较出名的近代诗人,爱情和景致也写得蛮好,但是跟国外的那种大师比起来,还是有一点距离。
【后记】由于访谈长达一个半小时,而今天篇幅所限,所以很多精彩内容不能尽录,敬希诸君见谅,将来如发行纸本刊物定必详尽载录。再次感谢陆博士在百忙中抽空应邀作嘉宾,为表示对陆博士的敬意,容我和婵娟以「拙诗一首赠知音,盼望永恒常在心」。
陆续恒持事必成,
惟勤泼墨绘丹青,
华人才艺宏扬远,
闪烁光辉比月星。 伟雄题
笔走龙蛇势,
墨飘兰蕙风。
标奇成绝致,
天下有谁同。 婵娟题
文:伟雄 图:婵娟制(鸣谢黄锦洲老师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