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走向禅让
作者:朱双顶
远古离今太久太久,以至于那时的社会形态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无人知晓,就连史学巨匠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只能粗描淡写地记之。但是,那些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还是为今人或多或少地留下些许蛛丝马迹,让人们有了一定的猜想。在美好的愿望之下,就有了神圣般的早期社会的原始共存,以为那时的统治人物,实行的是禅让制,有着人类政权交接一开始就理想的崇高。殊不知这是人类先祖们历经漫长的进化与摸索,才走向了禅让继位,有着天然选择的基因。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定的反映。
对创世纪的神化,让先人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走向了聚合抗争,产生了氏族,这为走向禅让制创造了社会细胞。宇宙起源的创立,《艺文类聚》上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宇宙生成的人格化,人类创造自然的幻想化,便借助神话成了人类文明的发端。这也让人类对自然不可抗拒之现象,产生了敬畏的心里,对自然灾难的抵抗,对自身生存的求助,让单个的人走向了聚合的群体,以形成集体抗争力量,这便有了氏族的产生,人类进化又朝前迈进了一步。
对人类起源的神化,让先人们对祖先产生了信仰,走向了膜拜,有了部落联盟的产生,对走向禅制奠定了组织基础。人类起源说,《太平御览》上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geng,读一声,大绳索)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丰富的意蕴,不仅虚构了人类的产生,而且阐释了差别的成因,神话便成了人类始祖起源的创说。随着人类的产生进化,有了氏族的出现,再经进一步分裂聚合的发展,人类向着有趋向、有选择的组织化发展,于是部落联盟就出现了,人类的进化朝着文明又向前迈过了一大步。于是就有了对祖先的膜拜。

对英雄的神化,让先人们有了对贤能的认知与认可,使他们走向归附,有了国家形成的雏形与趋向,这促使禅让制最终出现。人类在与自然抗争中,出现了神话般的英雄,《淮南子•览冥训》上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an,读四声,烤)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an,读一声,善良)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以一己之力补天,重整了宇宙,使四极立定、淫水平息、冀州安定,人民得以生存,四季得以分明。《山海经•海内经》上也有鲧(gun,读三声)禹父子治水的故事:“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yin,读一声,堵)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同“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是天帝的孙子,他看到人间洪水泛滥成灾,就偷了天帝的息壤到下界堵洪水以解救苍生。这息壤十分神奇,只要丢出一小块,立马变成大片的高山长堤,洪水就只能顺着沟壑流走。天帝很快得知,非常震怒,就将鲧杀死在羽山郊外,并收回息壤,人间又是漫天洪水。可鲧治水未酬雄心不灭,死后竟然三年身体不化,天帝知道后命人剖开了他的肚子,一条虬龙飞出,直上云霄,这就是大禹。天帝就命令大禹治水,大禹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疏通河道,终于降伏了洪水,被孔子说成是“其功为百神之主,其惠为民父母(《孔子家语•五帝德》)”。由此舜传位于禹,这留下了治水英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说。神话便成了英雄史话的源头。随着英雄的出现,人们便有了追随的目标,英雄也就成了天下归附的人心所向,贤能与圣德就成了人们的首选,形成了以英雄为中心的更大部落联盟,英雄也就成了部落首领,随之而继位的禅让制就是临门一脚的事了。这种英雄故事在《诗经》中就成了周民族的英雄史诗:
《大雅•生民》一篇就是周人颂赞其民族始祖后稷的祭祀长诗,叙述了后稷从出生到成长到成为英雄的事迹。这在《史记•周本纪》也有记载,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一日在野外看见地上有巨人的足迹,喜而踩上而怀孕,生下后稷之后认为不吉利,弃之于窄巷任人去踩,谁想经过的马牛和男孩都避开。姜原又将他移到山林,一见人多而作罢,最后将他丢在结冰的沟渠上,结果招来飞鸟用它们的翅膀来为他覆盖和铺垫。姜原由此认为这个男孩很神奇,就留养了他,取名为“弃”。弃自小就健壮勇敢,有大志向,喜欢种植农物且长得很好。长大后因此而被尧推举当了掌管农业生产的农师,谋利于天下,立下功劳,就将弃封在邰,称号为“后稷”,另赐姬为姓,成了周朝的始祖。
《大雅•公刘》一篇是颂赞周朝第四代先祖公刘的诗章,叙述了已为部落之长的公牛,迁都于豳的历史壮举,颂扬他的才识和胆略。这在《史记•周本纪》中也有记载,说公牛继位以后,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来到豳地,百姓感念他,许多人都迁徙过来归附于他。他去世之后,儿子庆节继位,就在此地建为国都。
《大雅•绵》一篇是颂赞周朝第十三世祖古公亶父的诗章,叙述了他自邠迁岐,定居渭河平原,振兴周族的英雄业迹。这在《史记•周本纪》中仍然有记载,说他继位后做了大量的有德之事,国人都爱他,追随他来到岐山脚下定居,别的部落百姓听说古公亶父很仁德,也来归附他。他废除了戎狄的习俗,营建城郭房屋,划分出不同的邑落分别居住,设置了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种机构,来统治人民。古老的华夏文明从此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由此可见,人类经过漫长地进化,走过长长的苦难摸索,从渔猎采集到定居农牧,从粗糙石器到金石并用,从乱婚群婚到一夫一妻,从原始野蛮无知到文明晨曦初现,从氏族社会组织细胞形成到联落联盟首领人为产生,先人们最终形成了尧舜禹时期禅让制。
相传尧年老时,经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能出众,于是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年老时也按照同样的方法传位于禹。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政治制度。这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记裁道:轩辕帝修炼德行,扩展军备,建立阴阳五行之说,广种五谷,安抚人民,先后战胜炎帝与蚩尤,得到拥护,被推尊为天子而取代神农氏称为黄帝;帝颛顼,以阴阳五行教化民众,得到到民众的拥护,凡是有日月所照的地方,无不对他尊敬臣服而继位;帝喾,顺天意,知民急,仁爱而威严,施恩泽而讲信义,天下都服而继位;帝尧,顺天应人,治理百官而各司其职,使天下万国都变得融洽和睦而继位;帝舜凭孝顺之德经受住尧的一再考验而禅让得位,由此,天下理想的德政就从他开始。舜年老时就将位子禅让给贤能的禹了。
禅让制,以贤为推,寄托着先人们崇高的愿望与理想。这既决定于当时极低生产力,是原始的共享社会,适者生存的自然属性占据首要位置,当时的天下,最大也就是部落联盟而已,也是一个熟人社会,这是禅让制的社会基础;又决定于当时低下的文明程度,无私有制、无国家的社会,其社会道德是纯朴的,人们的思想是纯真的,这是禅让制的政治前提。德行天下、贤能共推就成了禅让制的唯一考量,天下归服才形成禅让的政治制度。可随着禹传位于子启,家天下的建立,正式宣告私有制奴隶社会国家制的到来,禅让制的远古时代政治也就结束了。这真是神话开遍文明生,殚让跟进德贤灿,而古老的华夏文明却进了一大步,一个新的时代就这样悄然而至。
2023.5.30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