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刘妙枝(院长)
学号: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听梁祝曲有感(七阳平声)
凄凄婉转殇,爱恋咏流长。
化蝶相依舞,随风泪两行。
五绝·秋夜(十灰平声)
秋风送礼来,桂馥溢窗台。
月下轻移步,偷窥墨菊开。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长亭惜别(十一队去声)
古道沐斜阳,叮咛心欲碎。
长亭别泪流,决绝神崩溃。
五绝·秋(二十八俭上声)
只觉菊花黄,哪知双鬓染。
人生近夕阳,切让狂心敛。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5 提交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师亚梅(副院长)
学号: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梁祝情(上平五微)
真情亘古祈,祝泪为梁挥。
化蝶随风去,双双比翼飞。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重阳(去声十二震)
九九又重逢,银丝添两鬓。
风霜已夕阳,老妪仍须进。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3提交沪晨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秦瑜(教官)
学号: LF12-GX192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梁祝(九青平声)
悠悠碧草青,彩蝶戏凉亭。
旷世深深爱,佳传伴月星。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时”不由人(十三职入声)
序令近深秋,燕迁蛙吠匿。
轮回四季更,本不由人抑。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4提交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马凤清(教官)
学号: LF12-GX192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重阳有感(平声十灰)
重阳岭上来,体健踏高台
莫道桑榆晚,青春可复回。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梁祝 (七麌上声)
三载弟兄离,相思甜亦苦,
情深似海时,化蝶双飞舞。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3 20:00前提交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朱贡(教官)
学号: LF11-GXY173-008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重阳(七阳平声)
重阳菊色香,桂子溢蜂浆。
举步邀明月,诗词入故乡。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霜降(二十一马上声)
子夜梦儿凉,霜来明月泻。
窗开翠竹林,举笔情歌写。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4提交沪晨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崔桂香
学号: LF12-GX192-001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特殊节日(十一真平声)
重阳一个人,自乐倍思亲。
赋首诗言表,云回速叫神。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重阳节(二宋去声)
九九节时分,区民欢乐颂。
诗词太极情,幸福氛围纵。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3提交
刘妙枝点评:两首诗均平仄无误,韵律正确。诗作以纪实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亲身感受,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自成一体。好!日后能提炼升华更好。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潘宁
学号: LF12-GXY192-002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踏秋(平声一东)
秋风拂碧空,落叶舞西东。
万木萧疏处,黄花满径中。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踏秋(去声二十四敬)
日暖柳丝轻,秋深花草盛。
闲游赏美颜,把酒吟佳咏。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3提交
刘妙枝点评:两首诗皆平仄无误,韵律正确。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踏秋所见:第一首秋风拂、落叶舞、万木萧、黄花盛的景象,诗脉流畅,紧扣主题。第二首把踏秋的景色和心情都写的很美,“五绝”意境美妙,情景交融。赞!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谭 伦
学号: LF12-GX192-04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 重阳吟(七阳平声)
枫红菊艳黄,雅韵赋重阳。
志趣融山水,逍遥岁月长。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 霜降(三绛去声)
露冷夜凝霜,西风萧瑟降。
高天雁字飞,叶落阶前巷。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8 20:00前提交
刘妙枝点评:两首诗平仄无误,韵律正确。第一首作者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其豪放的性格特点。第二首霜降后的秋景,画面就在眼前,很美!进步很大点赞!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刘玉梅
学号: LF12-GX192-037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 秋韵(平水韵 七阳平声)
风清淡淡香,小院菊花黄。
素节悠悠唱,诗穷画入囊。
注:素节,秋的雅称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 秋(平水韵 八霁去声)
小径岭来风,横山枫叶曳。
枝枝挂着红,摇出纤纤岁。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4
刘妙枝点评:第一首平仄无误,韵律正确。作者利用两个叠字将秋韵刻画的浓如甘醇,又用诗穷画入囊升华了秋韵,好!第二首“摇”平,应仄。按照一三五不论,应该没有问题,但第二次作业要求是按照诗谱完成,微瑕。另外“曳”与前字叶同声母和韵母,挤韵了,读起来影响韵律,有些拗口,是一种诗病,以后会讲到,不必纠结。依你的韵改成“丽”可否?只是个见而已。虽有小问题,但瑕不掩瑜,整首诗仍然诗意满满。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1212
学员:宋兰芝
学号: LF12–GX192--035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过节(十二侵平声)
重阳节日临,舞蹈喜人心。
把酒平安送,余生幸福吟。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赏菊(上声二十二养)
九月菊花香,公园游客往。
娇颜吐蕊芳,驻足呼朋赏。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7. 提交
刘妙枝点评:两首诗平仄无误,韵律正确。第一首诗描写重阳节幸福安康的生活,朴实无华,但贴近生活,普通人的幸福感跃然纸上。不错。第二首赏菊用记事手法将游园赏菊的情景描写的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好。两首诗可见作者功底不菲。加油!
龙凤国学院第12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1212
学员:王胜军
学号:LF12-GX12-09
1.写一首平起平收的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 南飞雁(下平七阳)
高空雁阵翔,一路赴衡阳。
翅带千峰韵,身留五谷香。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 学诗(去声二十四敬)
系水岸边人,诗书文脉劲。
今朝进校园,日月时光聘。
………………
国学院陈晓晖院长布置
2023.10.24.提交
师亚悔点评:两首五绝均平仄无误,用韵正确,起承转合自如,读其朗朗上口,流畅自然,结尾有力。点赞!第二首进换入是否更好?个见。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宁繁昌
学号: LF12-GX192-007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梁祝(八庚平声)
梁山恋祝英,化蝶世留名。
一别楼台恨,千秋颂爱情。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望岳 (四寘去声)
叠岭住祥云,峦峰仙境醉。
攀登至顶巅,一览山中翠。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4提交
师亚梅点评:平仄无误,用韵正确,诗歌文笔流畅,结转自然。特别是《望岳》,诗情画意,令人向往。点赞!
龙凤国学院第12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1212
学员:张妙钦
学号:LF12-GX12-11
1.写一首平起平收的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 霜林(五微平声)
霜林叶蝶飞,落地报双晖。
春好无声绿,秋浓满别归。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 听梁祝感吟(十五翰去声)
一曲诉缠绵,重听愁不断。
双双化蝶飞,愿此长相伴。
………………
国学院陈晓晖院长布置
2023.10.24提交
师亚梅点评:作者文笔流畅,挥洒自如。两首诗歌灵动自然,栩栩如生。点赞哈!作业单依诗谱的话春位应仄。
龙凤国学院第12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1212
学员:杨文学
学号:LF12-GX12-008
1.写一首平起平收的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 秋韵(下平 五歌)
云游放浩歌,菊绽遍山坡。
喜览丰登韵,情浓万事和。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 咏秋(三觉入声)
雁叫报秋凉,枫红涂素岳。
山川美色怡,景韵风雕琢。
………………
国学院陈晓晖院长布置
2023.10.24提交
师亚梅点评:平仄无误,用韵正确,流畅自然。秋景怡然,诗意满满,美哉!赞!
龙凤国学院第12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1212
学员:潘红军
学号:LF12-GX12-003
1.写一首平起平收的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秋园(上平 十一尤)
秋风晓日浮,叶草野花羞。
僻径林中彩,霜涂岸木舟。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秋游仙台山(入声 十一陌)
一夜冷风来,枝头挂埃白。
千山枫叶染,赏景醉仙拍。
………………
国学院陈晓晖院长布置
2023.10.25提交
秦瑜点评:诗友第一首诗作格律正确,意境优美,用秋风、花草、树林小木舟以及霜露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日图,点赞!
第二首小诗意境同样很美,但是格律上存在瑕疵,四句只有第一句是按诗谱,其余三句平仄都不对,第二首应该平平平仄仄,你的是平平仄平仄,而且还犯“孤平”;第三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你的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你的是仄仄仄平仄,而且又犯“孤平”。初学出现小毛病是正常的,只要注意使用工具,严格按诗谱检测就会避免的,相信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史佐君
学号: LF12-GX192-05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咏华山(上平八齐)
危峰耸立兮!堪可与天齐。
陟顶骄阳近,回望云彩低。
秋日一瞥(上平一东)
枫燃岭岫红,雁阵列苍穹。
菊径寻诗叟,花间戏蝶童。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梁祝(上声七麌 仄韵)
三载伴同窗,一朝离别苦。
生难共白头,化蝶同翩舞。
秋日漫兴(上声七麌 仄韵)
冷露浥金英,寒霜凋碧树。
荷枯水上浮,叶落风中舞。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5提交
秦瑜点评:史老师超额完成作业,连做四首诗,必须赞!第一题的第一首立意清新,意境优美,高峰耸立,离太阳近,回望云彩低,好美!微瑕疵堪平应仄,云平应仄,注意按诗谱检测,加油!
第二首格律正确无误,立意清新,读之朗朗上口,枫叶红,雁阵飞,小径有寻诗的老人,花间有戏蝶的顽童,美!
第二题的第一首以“梁祝”为题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古凄美爱情,同样是格律上瑕疵,三平应仄,一仄应平,注意按老师给的诗谱检测。
第二首格律正确,意境优美,冷露、寒霜,枯萎的荷叶以及风中飘舞的落叶,一幅秋景图跃然纸上,相信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1212
学员:余建德
学号:LF12-GX192-013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赏秋(十一尤平声)
榴红雾里收,大雨水声浮。
瀑布窥潭影,清溪觅径幽。
五绝·白云山(二冬平声)
唯尊毓秀容,顶上我为峰。
远影珠江美,人民尽凤龙。
注释:白云山为广州市5A风景区。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梁祝(十四旱上声)
蝶梦久长留,英台澜泪满。
香山结誓盟,共济同舟伴。
五绝·望岳 (四寘去声)
叠岭耸云端,松涛寒底睡。
钟神险俊奇,遍地仙人醉。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5提交
20231025
秦瑜点评:余老师进步很快,四首小诗一气呵成!必须赞!可喜的是四首诗都格律正确,意境优美,各具特色,读来朗朗上口,加油!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第
二次作业
分院:1212
学员:李天祥
学号:LF12-GX192-006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重阳(七阳平声)
枫红染菊香,北雁慕南方。
执杖登高处,诗心坠梦乡。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梁祝吟(六语上声)
蝶恋醉芳丛,梧桐栖凤语。
三生绮梦圆,绝世倾情侣。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4提交沪晨
秦瑜点评:李老师两首诗均格律正确,
意境优美,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第一首从枫红,南雁联想到诗梦,好美!第二首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梁祝的千古凄美爱情,读来仿佛置身于万花丛中,那飞舞的两只蝴蝶是梁祝二人的化身,缠缠绵绵,续写着感人的千古爱情。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92
学员:孙春玲
学号: LF12-GX-192-010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秋叶(七虞平声)
风吹树叶枯,雨打别枝躯。
抹泪松开手,流连舞落途。
五绝·重阳登坡峰岭(七阳平声)
重阳岭上望,遍野染秋霜。
大雁飞云际,家乡露重凉。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游日坛(十五翰去声)
柿子挂高枝,游人闲步玩。
千年柏树青,帝羡无言叹。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6 提交
秦瑜点评:孙老师三首小诗一气呵成,并且都格律正确无误,文化底蕴甚佳,为你点赞!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会更上一层楼的,加油!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分院
学员:刘星
学号: LF12-GX192-024
1.写一首平起仄收押二平韵五绝。
五绝·伤秋(七阳)
西风吹落叶,万里影忧伤。
大雁悲鸣去,残云暮月凉。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沉痛悼念总理(四寘)
噩耗震天空,江河湖海泪。
为民两袖清,一代功臣记。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8 20:00前提交
朱贡点评:一审题要求出错,本是平起平收三平韵,下次注意审题。但诗的意境表达了秋凉之美。二题“噩耗”二字用的不太妥当,首句太过夸张,注意用词。总体上表达了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孙秀花
学号: LF12-GX192-050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游天赐山(上平一东)
黄栌长草丛,金黄绣花红。
眺望仁河现,瑶池落谷中。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红叶深情(去声七遇)
彩叶舞秋风,翩翩铺满路。
缤纷似落花,莫把游人负。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8 20:00前提交
师亚梅点评:两首诗写的落笔流畅,结转自然,诗意满满。“瑶池落谷中”,好句!点赞!金、黄平应仄。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 1212
学员:李荣
学号:LF12-GX192-014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悼总理(下平八庚)
晨闻噩耗惊,笑语耳中萦。
誓扫人间苦,甘心俯首耕。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听梁祝(上声六语)
凄美乐缠绵,真情千古叙。
同窗数载缘,化蝶飞鸳侣。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8
师亚梅点评:第一首合韵律,平仄无误。写岀对逝者的情感和总理一心为民,甘做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第二首整首诗委婉动人,如泣如诉。点赞!依诗谱凄平应仄。若能把第二句意思合平仄放到结尾的话,收尾会更给力。纯属个见,可忽略。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
第二次作业
分院:1212
学员:王雪峰
学号: LF12–GX192--025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望岳(下平一先)
峰头曲线连,远影接摩天。
涤尽尘间事,清泠贯耳泉。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听《梁祝》(十药入声)
启调若春来,回旋还复起。
情怜蝴蝶飞,绝唱音犹耳。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8. 提交
朱贡点评:一题合律入韵,意境入摩列仙,涤去红尘事,洗耳去听泉,妙!二题缺点中性字太多:调、旋、犹,作业应尽量避免中性字。但诗的意境入情入魂,借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
重阳晒背(文/张妙钦)
天恩出太阳,盛祭照无彊。
暖意全身效,吾求补钙方。
五绝•龙风重阳节(四纸平声)
文/刘妙枝
金秋重九时,菊桂醉相思。
情暖龙风院,师生共赏诗。
五律·重阳登高(下平七阳)
文/刘奇(江西)
凤山登览望, 秋色染原乡。
东岳披青黛, 金鞍悠夕阳。
莲池垂柳舞, 幽径桂飘香。
枫树叶初赤, 农家篱菊黄。
注:
凤山一一指资阳城北凤岭公园。
原乡一一指四川资阳,因出土资阳人头盖骨化石,而称为蜀人原乡。
东岳一一指东岳山,凤岭公园原称。
金鞍一一指城西马鞍山,传说曾出金鞍,全马。
莲池一一资阳老八景之一。
七绝•重阳(文/秦瑜)
一壶老酒慰炎凉,菊盏倾城明月光。
聊赖生涯多寂寞,幸君笑靥醉重阳。
七绝 游庐山有感(文/谭伦)
锦绣匡庐世代传,先贤墨客尽诗篇。
今朝弟子庐山境,忽觉凡身亦似仙。
七绝 登岳阳楼(文/谭伦)
烟波浩荡碧连天,千古楼台镇太川。
更有高贤美篇载,江山忧乐赋君肩。
七绝•玉笔雅韵(文/谭伦)
常萦杜子岳峰心,大寨千寻待我临。
玉笔宏篇成雅韵,情怀直抒震诗林。
注:“大寨”指恩施大峡谷七星寨,
山中有座“玉笔峰”。
古风*清江画廊寄怀(文/谭伦)
清江画廊耀长阳,巴楚史诗著华章。
山水美景游人醉,文蕴深厚有异香。
注:因专用名词的使用,导致平仄
出律,暂以“古风”示之,待日后完善。
重阳节游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禅寺有感
文/萧光照
重阳兴至太白巅,豫楚云开分两边。
落木萧萧鸿雁度,西风瑟瑟水山连。
空阶宝殿魚声起,古寺严经佛法传。
百载人生终亦老,何须求道欲为仙。
七律•重阳又逢娘忌日(文/秦瑜)
梦绕三更霜露凉,披衣不寐转忧伤。
中天皓月银光洒,窗外萧风尘土扬。
两载重阳前一日,今朝明日又重阳。
相逢九九共佳节,故里家中不见娘。
龙风国学院第12期第12分院人事结构
名誉总院长:曲长平
总 院 长:曲延波(分管编刊)
李美权(分管教学)
执行总院长:卢进海
副 总 院长:任瑞芳 王春芳
教研中心主任:王慧琴
十二分院长:刘妙枝
副院长:师亚梅
教官:马凤清 秦瑜 朱贡
♣️【附录】第二次课件讲义精选:
【三】布置作业
要求:
1、题目:听梁祝、望岳或自拟。
2、五绝二首,押平水韵。
3、严格按诗谱创作,提交作业不带诗谱。
作业提交格式
龙风国学院第十二期学员第二次作业
分院:
学员:
学号:
1.写一首平起平收三平韵式五绝。
五绝·题目(韵部)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写一首仄起平收二仄韵式五绝。
五绝·题目(韵部)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
国学院陈晓辉院长布置
2023.10.28 20:00前提交
第二课:唐五绝律四个基本句式:
授课老师:陈晓辉1201副院长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以上是由唐五绝律的四个“基本句式”组合而成的一个五绝诗谱。
1)五绝“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由这四个基本句式,可以组合出八种诗谱。
根据这四种句式,按照対粘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会产生四种押平声韵的五绝诗谱,还会产生四种押仄声韵的诗谱。(此种组合规律会在第三讲,第四讲进行。)
提示:给无任何格律诗基础者的小灶。会者跳过。
1、不管历史上中国诗人写过多少唐绝律诗词,都是这四个句式的变化。
2、所谓“平”,即此处只能用汉语拼音第1、2声之字。所谓“仄”,即此处只能用汉拼第3、4声之字。
附注:后期在填词时,要注意区别入声字。(下面会提到入声字的区别方法。)
3、标了(韵)之处,即按唐绝律之规定,此处必须押韵。有基础的学员,从今天起用“平水韵”中的上平15韵部,或下平15韵部。无基础的学员,可以使用“新韵”。所谓韵,即找同韵母之字。(注:一个汉字发音,有声母与韵母之分)。
提问:给会写格律诗者提出的问题:每一句都能允许哪些合律变化?
千万别小瞧这四个基本句式。根据诗坛多年经验,对会写绝律的人来说,估计也有90%答不出来。
2.2唐诗绝律创作基本要求
1.平仄:唐诗须按上面基本四式规范每句之字的平仄。
2.对粘:唐诗须按上面基本四式对粘。
3.对仗:唐律第二联与第三联须对仗。唐诗绝句无须。(编者注:绝句也可对仗)
4.押韵:
唐诗通常须按平水韵106部中的30部平韵(上平15部+下平15部),很少使用仄韵76部,故仄韵唐诗不多。经典仄韵唐诗基本四式见第三讲。
唐诗不用词林正韵19部(它实际上是由平水韵106部合并而成),词林正韵(每部分平仄两声)只能用于宋词。现代可用新韵14部。新韵每部韵母无重复。个人认为,其较词林正韵划分韵部更为科学。
5.用典:能用更好,但忌玄乎。
6.拗句与拗救:另文阐述。
附:
1)平水韵表链接: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5%B9%B3%E6%B0%B4%E9%9F%B5?adapt=1
2)格律与押韵检测工具
http://www.zhgc.com/pz/pz.asp
“对粘”是由句成诗的规则,适用于绝句和律诗;
“对仗”是律诗中间两联的要求,只适用于律诗,绝句无要求,对仗反生呆板。
“对粘”是“对”和“粘”的合称,主要看每句的第一、二字平仄。
“对仗”讲整句,涉及“平仄相反、词性相近、结构相同、意境相关”等要求。
注:对仗在对联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熟知,不多赘述。
主要是対粘,从格律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 简而言之,“对”就是“平对仄”或“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格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
绝律诗每两句为一联,简单来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如诗谱1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和第一句相对)
仄仄平平仄,(和第二句相粘,特别去看第二字和第四字)
平平仄仄平。(和第三句相对)
大家按照所讲规律,仔细体会。(下一讲,我们还会讲到。)
也就是说:五绝之中的那四句话,肯定逃离不了这四种句式。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记住了这四种句式,毫不夸张的说,就能做到:
四句施对粘,诗谱存心间。
按韵填入字,下笔即成篇。
有些同学不知学写格律诗,从何入手。说没有基础,其实没关系的,你最少读过小学,就知道汉语拼音。懂得拼音,就知道汉语拼音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搞清平仄。
1)平,即汉语拼音第1、2声。
2)仄,即汉语拼音第3、4声。
2、押韵
一般一个汉字有声母与韵母。例如,妈由m和a拼成。m是声母,a是韵母。
押韵,指押的韵,其韵母相同的字(但声母常不同)。
3、注意三本韵书
A. 当代中华新韵:它分14个韵部(其中每部又分平韵部与仄韵部)。
B. 清代词林正韵:它分19韵部(其中每部又分平韵部与仄韵部)。
C. 元宋代平水韵:它分106韵部(其中平韵30部,又分为上平15部与下平15部。还有仄韵上,去,入76部)。
我们龙风文学院在写格律诗时规定,最好使用平水韵,次之使用中华新韵。禁忌使用词林正韵(其理由之后再向你们说明)。
4、查找与准确使用《平水韵》、《中华新韵》表-暨怎样检测你写的诗之平仄正确与否:
两个网上之实用韵表
A.平水韵表:
https://sou-yun.cn/QR.aspx
B.中华新韵表:
https://wk.baidu.com/view/7d95cf3a87c24028915fc315?pcf=2
机测平仄与押韵正确与否有一个实用工具,中华国粹网平仄软件:《诗词对联平仄、重1、尾字韵目查询程序V4.1 - 国粹网》:
http://www.zhgc.com/pz/pz.asp
同学们做完的作业之后,将内容(韵脚全部暴露)贴进下面软件框内,再点击一下它右边“提交”按钮之后,就会出现画面。
1)它会自动检查平仄情况。如有错,你就调整一下之后再测,直至正确时为止。
2)它会自动检查两种押韵(上面:平水韵“古”+下面:中华新韵“今”)情况。如有错,查表换韵字。直至正确为止。
5、古代汉语发音与当代汉语写诗在押韵之中须知
如有疑问,可查“中华国粹网”。链接如下:http://www.zhgc.com/pz/pz.asp
1)古代发音与现代汉语拼音大不一样。
2)学习古典格律继承则必须知道使用“平水韵”。平水韵106部,其中平韵30韵部(上平15韵部,下平15韵部),是近体诗常使用部分。还有仄韵76韵部(分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唐近体诗通常不使用。
3)共和国建国改革汉语拼音方案时,在当代汉语拼音分成第1、2、3、4声,已将古时平水韵中的“入”声部分别并入这第1、2、3、4声之中。故会造成读古诗之韵时的困惑。
4)这没有办法,任何一个国家的进步总会破旧立新。唯有学习者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克服之。
5)大家写格律诗时,尽可能选平水韵与中华新韵均通用的字。无可能时,用了新韵则要注明。
6)这是诗坛之近10多年之潜规。大家都须遵守。若在之前,诗刊杂志编辑一见不使用平水韵之诗稿,不多说一句话立即筛掉(现在不少诗社收稿也明确标示不收新韵——曲凡注)。
7)古时入仕朝考,规定平水韵用于写格律诗,它也能用于宋词。
8)还有一本清代“词林正韵”,人们用于填宋词。本校不提倡使用。因它是平水韵106部合并成19韵部而成,个人研究发现,它合并的不太科学。甚至不如中华新韵14部,后者每一韵部没有混淆“韵母”现象存在。
9)此外,古代平水韵在可写诗之同时也能用于填宋词。反过来,词林正韵不能用于写格律诗。
6、关于平水韵106部与中华新韵14部及词林正韵19部三者之间关系:
1)词林正韵19部是平水韵106部之合并。
2)但并的不太规则(我的研究证明:词林正韵各部之间混韵现象严重)。
3)历朝写唐绝律必须用平水韵,忌用词林正韵。平水韵也可用于宋词。反过来词林正韵不能用于唐诗。
4)故本院规定:本院作业格律诗用平水韵,宋词也用平水韵。次求两者用中华新韵(因中华新韵14部各韵部之间无混韵情况,较词林正韵科学)。请大家注意。
7、为什么平水韵是最好的?
史上从三国时代起,曾出现过多部韵书(大多没传下来)。金(元灭)宋时代,平水韵开始流行且推行最广。综合各方面现状,平水韵尽管也有不足,但相对来说,是最好的,最关键的问题,古韵发声与当代汉拼发声已有很大的不同。
要发扬光大,首先要继承,要继承必须懂其载体。平水韵是了解古韵之当代最好的载体。
1)本院为何不用“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19部,是平水韵106部之合并。词林正韵在合并时,没有避开平水韵之弱点(现代人站在汉语拼音角度上看,在汉语拼音改革之前,诗界认为它是完美的)。我们对词林正韵的深入研究证明:它的每个韵部之中,混韵(混韵母)现象严重。所以本院不提倡,且在学员作业时禁用。
2)为何本院提倡“首选平水,次选新韵”?
读古律,学写古律。不懂古韵平水韵,你不能真正懂读懂。不懂,如何继承?中华新韵14部(注:它有很多版本,本院从中挑选出这一版本)。我们在几种古韵表与它的比较深入研究中发现,它的14韵部每个韵部无一混韵母现象存在。
结论:在学习中国古典格律诗词之中,使用“平水韵”是继承的需要,也是发扬光大的基础。次之使用“中华新韵”,是考虑到绝大多数新学员不熟悉“平水韵”之教学过渡之措施。
注:解释两点大多数朋友困惑的问题。
1,有朋友问:《笠翁对韵》中,有个“一东”韵。为什么又有“二冬”韵。古代东、冬韵母有区别吗?在古代要是没有区别,为什么要分成两个韵部呢?
这两个韵部的发音肯定是有区别的,而且应该还比较明显。也就是在当时的官话,即中原口音之中。直到今天,我们去南方听某些地方的特别老的方言,可能这两个韵部的字发音还有区别。
我们今天读不准,大多是因为元朝兵马南下,北方语系一统中原,中原语系被驱逐的原因。我们今天使用的普通话发音,大概从元代以后就是这样了,和唐音宋调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入声字。
“一东”和“二冬”两个韵部的字混淆实际上从唐朝就开始了。
据考证,唐代以前,汉人对“东”、“冬”读音有区别:东读如dūng,而冬读如dōng。于是就分成两个韵部,并分别用“东”和“冬”作为韵部称呼。也是诗坛的潜规,也是继承和发扬,所以我们一直在沿袭。
2,我们都已经知道一音二音为平,三音四音为仄,但总有入声字捣乱,让我们很是困惑。很多规律中总有特殊,那我们就特殊去记忆吧。现将入声字的区别方法分享给大家。
入声字的区别方法:
1)凡是汉语拼音d、t、l、z、c、s等六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普通话声调是什么,都是古入声字。
2)以b、d、g、j、z、zh等不送气塞音为声母的阳平字都是入声字。
3)凡韵尾是n、ng,都不会是入声字。
4)以ue结尾的字基本是入声字。
5)以m、n、l为声母的字,在阴平、阳平、上声里一般都不是入声,而在去声里则可能是入声字。
6)以ue结尾的字基本是入声字,因为现代汉语的ue韵字绝大部分来自古入声韵,来自非入声韵的比较常用的字只有“瘸、靴、嗟”三个。
7)凡是汉语拼音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是平的,都是古入声字。
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定有收获。(参照平水韵总目的入声字进行体会)
“平水韵”是根据唐人用韵的习惯进行分类汇集的,也就是唐人的发音。与我们相去甚远,不能用“现代汉语”与衡量,如果可以用现在的发音为尺子,那就不用刻意强调“平水韵”了。所以我们要穿越到唐宋,站在古人的世界里。
♣️♣️课程编审:卢进海
各位老师、诗友们晚上好
我们上周连续进行了三天的强化培优训练。第一讲比较轻松,因为,我们毕竟只是了解一下诗的起源和演变而已。更何况是过去的事,大家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只是没有时间疏理罢了。所以,大家都觉得很轻松。
第二讲是什么是格律诗?我们平时本身就接触了不少的唐诗宋词,对它们并不陌生。尽管信息量大,但只要举纲就自然目张。也不是太难的事。
第三讲是“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以及律句的拗救。这个理论性很强的东东,本身就枯燥的很,不深入进去,绝对跟无字天书一样,一头雾水,摸不清东南西北。刚一接触就感觉很烧脑子,太高深。有这种感觉很正常。没有这种感觉就不正常了,那就是诗词界天赋极高的天才了。
下面,我再陪大家绕一圈,顺便解答一下课后学员们提出的带共性的问题。
一、格律诗是由四个律句组成的。首先我们要知道“替”的作用,“替”是用来规范律句的。“对”、“粘”是用来规范格律诗的。所有的七言格律诗都是由如下四个律句构成。强调一下,是所有的七言格律诗。
即:
A、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B、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C、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D、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如果我们把A作为第一句,按照“对”、“粘”的原则。就可以推演出按A、B、C、D顺序排列就是一个七言绝句的诗谱。这个诗谱就叫“仄起仄收押二平韵”的七言绝句的诗谱。
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将这个诗谱重复一次,就是一个“仄起仄收”七言律诗诗谱。
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再来推演一下把B放在第一句的格律诗谱。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按照“对”的原则下一句的平仄应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但第二句必须押韵,所以,第二句最后一个字就是平声,于是就成了:仄仄平平平仄平。按照声律须走马蹄律,那么,第五个字必须仄,这样第二句的平仄安排就岀来了: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是第四个律句D。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按“粘”的原则,第三不押韵,尾字仄声,于是,第三句的律句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句是第一个律句A。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A)
我们再来推演第四句。第四句按“对”的要求进行推演,第四句押韵,就是一个平起平收的律句B。
即: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A)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这四句按B D A B的顺序排列组合成了一个平起平收的七言绝句的诗谱。我们再继续推演平起平收的七律诗谱。第五句按“粘”的原则并且第五句不押韵,就是平起仄收的律句,这句是C。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A)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五句:平平仄仄平平仄。(C)
我们开始推演第六句,这一句按“对”的原则,并且押韵,是仄起平收的律句D。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A)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五句:平平仄仄平平仄。(C)
第六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七句不押韵按“粘”的原则,就是仄起仄收,律句A。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A)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五句:平平仄仄平平仄。(C)
第六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七句:仄仄平平平仄仄。(A)
第八按“对”的原则并押韵,则其律句为平起平收,律句B。
于是这首平起平收的七言律诗的诗谱就成了: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A)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第五句:平平仄仄平平仄。(C)
第六句:仄仄平平仄仄平。(D)
第七句:仄仄平平平仄仄。(A)
第八句:平平仄仄仄平平。(B)
再继续往下一联一联的推演,格律诗超过四联就是排律了。
大家课后将C、D放第一句推演七绝和七律的诗谱。同样道理,也可以去推演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的诗谱。
二、拗救。
1、小拗句:动了1、3、5位置的平仄,但没有使该律句犯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诗病,是可救可不救的小拗句。
2、大拗句:动了律句中的字,使律句带有硬伤,但句内可救的律句就是大拗句。如孤平句,五言律句平平仄仄平1拗3救、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3拗5救。
另外仄起仄收的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6拗5救,平起仄收的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4拗3救。
3、特拗句:平起仄收的七言律句动了第六字,而本句又救不了,而只能用下句救的律句,前分句6拗下分句5救。
我今天带大家绕了一圈,大家再在纸上绕几圈,估计就差不多绕出来了,真正绕出来后,你在以后的诗词写作中才可以避免很多诗病的产生。从而收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开始第四讲:
格律诗-绝句如何创作(四)
我们第一讲讲述了诗的起源和演变。第二讲讲了什么是格律诗。第三讲讲了“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和律句拗救。今天,我们来学习格律诗如何创作。
一、绝句的创作
今天介绍绝句除按启承转合创作外的四种创作方法
(一)并列式。如杜甫•绝句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
此诗属全景诗,没有按照当时流行的常规的起承转合的风格来写,是杜甫另辟溪径的一种创新手法,但跟风的人很少,所以,杜甫一生也只写了137首绝句。
这首诗最巧妙处是采用了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时间和空间都无限放大而构成一幅立体的画面展示在读者面前,并带领读者浏览美丽的风景而流连忘返。
(二)承接式。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
这种承接式的方式,在律诗中使用非常广泛,使起承紧密联系,像两对情侣缠缠绵绵,分割不开,于是环环相扣,诗脉流畅。
又如:
黄鹤楼怀古
文/乐耘公子
黄鹤楼头月,青山岭上风。
风衔千里韵,月引一江篷。
处处迎宾客,年年送塞鸿。
曾经摧腐朽,谁不赞英雄。
我们再看这首五律的承接,字承法,第二联两个分句直接分别承接第一联两个字。
(三)转折式。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
转折之法,使读者为之一振,或意想不到,心情十分愉悦,或满腔愤懑,情绪极端低迷。使诗收到不同凡想的效果。
(四)因果式。如王昌龄的闺怨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因”上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因果式或使人猛然醒悟而无法挽回,或使人因悲而喜,有塞公失马的奇迹发生。
♣️♣️♣️第五讲:律诗的两种创作方法与最常见的诗病
授课老师:王春芳
提纲 :
一,介绍两种律诗的创作方法:
第一种,二节式
第二种,四节式
二,常见的诗病及防范。
(一)大病病:出律(出声+出韵),孤平,三平尾,律诗的对仗不工稳等。
(二)小诗病:四平头,摞眼,合掌,挤韵,撞韵,连韵,上尾,三仄尾,重字,乱用典等
(三),诗病的预防
一,介绍两种律诗的创作方法:
我们上周分享了格律诗的起承转合和“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以及拗救,昨晚又分享了绝句的四种创作方法,今天我们再介绍二种律诗的创作方法。
律诗的创作方法,一般还是遵循起承转合的构思原则。因为,只有这样,律诗才能诗脉曲张,跌宕起伏。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意境翻新。让读者穿越时空,缩短空间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发生心灵的碰撞,收到笔尽而意无尽,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下面介绍二种律诗的创作方法
第一种:二节式
所谓的二节式就是把律诗分为二段来写,第一段用首联和颔联写景;第二段用颈联和尾联抒情。这个方法就是先景后情,这也是律诗见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最常见的创作方法。当然,也有先情后景、夹叙夹议的创作方法。这些也应该归纳到二节式,只是景和情的顺序颠倒而已。
诗例分析:
七律·国庆寄怀(下平一先)
文/姚瑶
秋分过后粮仓溢,九夏新村喜气传。
地陇田间歌舞起,屋檐院内燕频穿。
东家有事满街庆,西户诗翁半岸仙。
共筑中华强国梦,复兴道上看群贤。
这首诗作是写国庆,时值秋分过后,以农村的农作物丰收为背景,歌颂新时代,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从而歌颂党的英明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全文分两段,以首联,颔联写景,用颈联 尾联抒情。首联破题,秋分过后粮仓满,丰收百姓庆好年,处处喜气飞扬。
颔联继续铺写,选取“地陇田间”和“农家小院” 两景进行深入刻画,“歌舞起,燕频穿〝,都是喜庆活动象征。使读者情绪激昂,精神振奋。
颈联用“东家““西户”把人们的视线引入日常生话中,东家喜事满街忙,西户悠然半岸闲,一幅太平盛世的画面,朴素的语句,生动的场景,又一次渲染了喜悦的情绪。转得自然,舒服,合理。
再看尾联,“共筑中华强国梦,复兴道上看群贤。” 这联从小到大,从细微处看大方向。从老百姓的悠闲舒适的生活看到了祖国实现小康生活、繁荣昌盛的大的社会变格。从而,提升了整首的格局。整首诗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平铺直叙。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尤其是章法的利用,自然娴熟。
这个二节式的章法,自唐以来,被广大诗家所利用。所以,我们把格律诗词这个布局方法推荐给学员。
第二种:四节式
四节式又可叫杜甫五律四节式。当然,这个方法也适用于七律。其方法是后人根据杜甫写登临怀古类的诗常用方法总结而出。
是我们一般在写登临怀古类律诗时,最多采用的好方法。
顾名思义,四节式就是把律诗的四联分作四段,一联看作一个单元。
四节式的具体布局和规律是:
①,首联,交待时间地点为第一节;
②,颔联怀古,这个地方或这个时间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有什么人物,此乃第二节;
③,第三节,看今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什么样子;
④,第四节,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这样,诗脉不断,时间和空间都放得开,气势宏阔,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触碰读者的大脑神经。
这个四节式也可以把第二节和第三节互换来完成。也就是第一节交待时间、地点,第二节写眼前景,第三回忆过去这里是什么状况,第四感叹发生的变化。
诗例分析(一):
五律 •岳阳楼怀古(下平十一尤)
文/乐耘公子
今上岳阳楼,名城一望收。
碑廊铭锦绣,艟艋载沉浮。
竹染湘妃泪,心怀范氏忧。
烟波看渔父,棹碎洞庭秋。
这是一首典型的登临怀古诗。描写作者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思。其四段式的布局与老杜的《登高》同出一辙。
首联:今上岳阳楼,名城一望收。 交代了时间“今日”,地点“岳阳楼”,“名城”指湖南省岳阳市,是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一望收”表现出雄浑豪放的精神世界和胸怀。
颔联:碑廊铭锦绣,艟艋载沉浮。“锦绣”比喻美好。“沉浮”,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
作者抓住“碑廊”和“艟艋”(大船)岳阳楼的景物特点来怀古,使景物的描绘与情感因素相互融入,展现了人生意境美和音律美。
颈联:竹染湘妃泪,心怀范氏忧。此联作者选用了与岳阳楼相关连的两个典故“湘妃竹”“范仲淹之忧乐名句”,并运用典故来剪裁句子,使整首诗作更加丰富,有韵味。
尾联:烟波看渔父,棹碎洞庭秋。“烟波”是烟雾笼罩的湖面,这里指岳阳楼的过往。“棹”划船的桨,意思是只有洞庭湖上的渔夫,可以讲明白岳阳楼及洞庭湖的春秋故事。这个结句非常有意思。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孤独感、悲鸣感,能够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诗作立意高深,对仗工稳,意境优美。炼字考究精准,遣词意趣横生。四联脉络清晰,转结自然流畅。读之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诗例分析(二):
五律·启春阁望远
文/芳韵
把臂穷危顶,晴曦陟玉楼。
清流分两岸,翠幕映千秋。
晨出紫烟合,暮斜城郭幽。
感叹朱鹤老,谋韵赋诗俦。
这是一首登临诗。其章法结构基本符合上述所讲的谋篇技巧。且看解析如下:
首联交待了时间是“晴㬢〞,是一个晴朗的早上;地点是在题目上补充的,“启春阁”。注意一词“把臂〝,说明作者不是一个人,至少两个人才可“把臂”。另一方面告知人们作者可能是位老人。“危顶”是最高处,“玉楼“指有点装饰的启春阁。寥寥十字,道出如此多内容,精练!
颔联,写在阁楼上远眺看到的景象,远处有一条汾河,(清流)把龙城分成两岸。近处有山上松柏修竹,(翠幕)常青。颔联有远有近。
颈联,使用通感,描写日出日落的感观,引导读者情绪到另一个界面。“晨出紫烟合,暮斜城郭幽。”这是一幅什么景象呢。诗友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当第一束霞光划破黎明,收起流动的紫烟晓雾;当夕阳西下,渐弱的霞光晖映,暮色中的城郭,是不是一片幽静,迷人……。颈联有动有静。
尾联“感叹朱鹤老,谋韵赋诗俦”。如此美景,我还能看几回呢!多想留住此情此景,要把它写成诗,留作回忆,陪伴余生。
尾联有感叹,有憧憬。
诗作结构清晰,立意高远,用词考究精练,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对仗工整,结句给力,言尽意悠。是一篇成功之作。
二,常见的诗病
所谓诗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出现的各种毛病。包括声律不协、词语累赘、意象重复、词语位序不当、对偶不相般配、叙事不合情理、表达直白如话、不委婉、无诗意等等。诗病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创作背景与个人情绪的影响,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更主要还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文学修养的原因。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诗病,了解诗病的种类和防治办法。这样才能预防诗病的发生,提高创作能力。更好地享受诗词文化的乐趣!。
前人把诗病总结成很多种(约28种),叫法也不一。为了便于理解记忆,我们通俗地把常见的诗病归纳为两大类:大诗病和小诗病。
(一)大诗病(或叫硬伤)
所谓大诗病(硬伤),就是指较为严重的一类诗病。它的存在,直接影响诗作的质量,(可以说不合格)一般刋物是不会录用。
最常见的大诗病包括:出律(出声+出韵),孤平,三平尾,律诗的对仗不工稳等。
1,出律,
这里所说的律是指声律和韵律,
律=声律+韵律
声律,主要是指平仄字在句中的安排,交替使用,使之跌岩起伏,声韵和美。
韵律,主要是韵字的虚实、阴阳的平衡协调。
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声或出韵都算是出律了。
①出声,就是指律句中的平仄不符合“句内相替”原则,即2 4 6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或叫出声)。所以创作诗词时,律句中的平仄有“逢三必转”的说法。
②出韵(或叫用韵不精准),
格律诗俗成使用《平水韵》。
一首格律诗,一般只能选用同一个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特殊诗体除外),否则就叫出韵。
近体诗的韵脚多数是押平声韵的,押仄声韵的很少。
目前俗成的格律诗(又叫近体诗),首选《平水韵》,也可以使用《中华通韵》,《中华新韵》,但要作标注。更不能两韵混用。
古体诗可以押平韵,也可押仄韵。用韵比格律诗稍宽些。一韵独押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押也行。还有些特殊诗体,如孤雁格,就可以押两个韵。但所谓通押,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押。依一般情况来看,邻韵可分为十五类。
附《邻韵》表
2,孤平,
孤平是指押平韵的律句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前面只有一个平声字的,这就叫孤平。
如:七律的“仄仄仄平仄仄平”
五律的“仄平仄仄平”。
特别提示,除以上两个句式外,其它律句中不会出现孤平。
对初学者来说,很不容易弄明白。认为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只是字面意思上定义的。而不是从律句的声律要求出发的。
3,三平尾,
三平尾是指 句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三连平),属诗病的一种。三平尾是格律诗的大忌。因为三平尾与韵字相连,直接影响抑扬顿挫。
4,对仗不工稳(失对)
在联语中,对应节点上 字词的平仄,词性,词意等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
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等。(以后对联课会学到)
(二)小诗病,
所谓小诗病,顾名思义,就是不太严重的诗病。写作时加以注意,尽量避免。
1,四平头,
四平头”是指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都以同一类词开头,比如四个地名、四个水果,四个名词等等。这是一种遣词造句的语法问题,与声律无关。
注意提示:四平头只是发生在律诗的中间两联中,其它诗句(首联与颔联,颈联与尾联)
不会出现。
第一种四平头是看名词的位置。名词,颔联的位置如果是2、4、7。那么颈联的位置必须与颔联的位置错开。
注意,四平头主要参照的是中间两联的前第二个字。
例诗:贾岛《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家山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前两个字,分别为“怪禽,落日,初月,边烽”均为名词,故犯“四平头”。
第二种四平头是中二联的开头二字都是虚词,没有实词,也属于“四平头”。
例诗陆游《雪中二首》其二
春昼雪如筛,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闵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寒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敛残棋。
其中“迹深,烟绝,地冻,林寒”全为虚词,故犯四平头之诗病。
避免这两种四平头的方法,就是 中二联必须有一联实字开头,一联虚字开头。
2,摞眼,
是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对仗句),其句式或句子的结构法、断句法,或词性表达的连接法完全相同(又叫诗眼相对)。显得诗句比较呆板,不灵活。
3,合掌,
合掌,就是指一幅联中的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相似、相近、雷同)。
4,挤韵,连韵,撞韵
① 挤韵,也称犯韵、冒韵,指押韵的律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②撞韵,指非押韵句尾字(白脚)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挤韵,撞韵之说通常指格律诗,宋词也有类似说法。
撞韵了很拗口。读起来不顺畅,别扭,即生硬涩口之意。
③连韵(合音),是指在律诗相邻的韵脚处,使用了声母,韵母及声调完全相同, 而字不同的同音字。比如平水韵里面的“缘与渊”“联与连”等,一般认为这是声调不和协,也算小诗病,因为影响了韵律的美感。
我个人认为,只要意境好,即便出现连韵,也不必在意,古人的诗里面也有出现。然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好还是避免。
以上这是现代汉语的说法。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使用的是中古音。同音字鉴别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切韵来判断。
5,上尾,指格律诗的白脚句的尾字,即 357句的最后一个仄声字不能使用同一声调的字,如果使用了同一声调的字就叫上尾。如三个上声字、三个去声字或者三个入声字都属于上尾。
6,三仄尾,指诗句的句尾出现三个仄字相连。也属语病应避。
7,韵律不和谐。写诗除了意境外,还要注意声律韵律的和谐。
主要指韵脚字要有实有虚。不能一味的实字或虚字,这样比较呆滞,不灵活。
8,重字, 是指不规则的重字属于诗病。但有规则重字或字承法都是巧联或巧句,不算诗病。
下面看一首好诗!唯重字成憾。绝句字少,要惜字如金。
曲式七绝•月
文/朱贡
弯眉舟月银河远,影入清河逐水流。
夜色寒宫宣玉兔,嫦娥漫舞责郎羞。
点评:好诗!立意清雅,词语精炼,起承转合自然流畅!诗脉紧扣,一气呵成,格律准确无误。典故应用得当,趣味十足。然美玉微瑕,河字重,改第二句“河”为江即可。
9,乱用典(用癖典),
诗词用典会增加诗词的可观性,使诗词显得更高古高雅。但是若用癖典或乱用典故,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总不能给每个读者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典故再使用。
10,语白不成境,就是使用大白话,口号,一句说尽,没有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没有生动的画面感,也没有意境。就是目前常说的“老干体”。
11,隔景,指描写景物不符合自然规律。如雾天有风,雨天有日夏天有霜,冬天飞蝴蝶,听蝉呜。前面写春天,后面又扯到秋天等等,都属于隔景。
(三)诗病的预防
认识了以上诗病种种,我们在创作时要多加防范。具体方法推荐如下:
1,创作时首先要立意明确,
按照格律诗的章法,紧紧围绕主题来遣词造句。且勿东拉西扯,东拼西凑。
2,先组织一句和主题相关的中心律句,再以此句的尾字选择一个的韵部,在同一个韵部里寻找其它的韵字(多找几个韵字)。
3,初稿形成后,通读几遍,认真打磨,用雅称,别称,同义词等调整平仄与意境。
4,人工检查,诗脉,意境,对仗工稳,排除四平头,摞眼,合掌,上尾,挤韵,撞韵,连得等等诗病。
5,最后养成上工具检测的好习惯。工具检测可防止孤平,三平尾,三仄尾,出声出韵等多种诗病的发生。
做到这几步,诗病基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