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源,情之始
作者:王玉权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通灵,玉也。灵者,心。演心之源。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为黛玉出场作铺垫。演情之始。
前人有钗黛合一说,胡说。可卿“兼美",仅指貌之兼美也。钗黛捏不到一处。宝黛二玉合一,才是天作之成。两玉是全书主人公,其余都是配角,宝钗也不例外。两回书,几万字,没提一句宝钗。
这两回文字,均非正文,是楔子,是序章。
曹氏安排男女主人公出场,是煞费苦心的。若一开头便平铺直叙,势必冗长而沉闷。读者犹听老僧念经,好没兴致。听着那单调的橐橐橐的木鱼声,如催眠曲,必会昏昏欲睡。小说平铺直叙必然吊不起读者胃口,吃力不讨好,开头就放了个哑炮仗,这是许多作品的通病。曹氏深谙此弊,另辟蹊径,一开头便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扣住了人们的心灵。
庸常者常落窠臼,杰出者别有绮思。
写宝玉前生,从老掉牙的女娲补天,故事新编,出人意料地出新出奇。补天之石硕大无朋,竟凭神功幻化成扇坠大小的通灵玉。点石成玉,蠢石通灵,衔玉而生的天大奇异,便有了合理的依据,木石前盟便有了强大的支撑。
写黛玉身世,从冷子兴口中道出,冷不丁地刺斜里来了这么一出戏,令人耳目一新。
冷子兴,贾雨村,两个老朋友,各因渊源而邂逅。他乡遇故知,酒桌上哪能不谈兴逸飞?免不了嚼舌根、拉瓜藤,别人家的家长里短、奇闻异事,便成了他们的下酒菜。
人前说人,人后被说,谁也不能免俗。道德家的说教,那套老古板谁听?一边晾着去。
通过冷子兴的冷眼,他为我们勾勒了荣宁二府的大轮廓,交代了林黛玉的家世,埋下了贾雨村日后和贾府瓜葛的根由。从贾府的谱系中,十分清晰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十二钗中大半已出的信息。这样写,岂止一石三鸟?曹公笔力之雄健敢不叹服!
请记住以下梗概,便不会眼花缭乱,张冠李戴,弄错辈份了。
第一代 宁国公,荣国公,嫡亲弟兄。
名宁,实不宁;名荣,实将枯。
第二代 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嫡堂弟兄
仅存贾代善遗孀史太君贾母。
第三代 文字辈,宁府贾敬,当了道士。
荣府贾赦、贾政、贾敏(黛玉母)
第四代 玉字辈,宁府贾珍(袭爵),妹,惜春。
荣府贾赦生贾琏,迎春。
贾政生贾珠,元春,宝玉,皆王夫人出。
探春,贾环,赵姨娘生。
第五代 草头辈,宁府贾珍生蓉。荣府贾珠遗子贾蘭。
从上表可看出,第四代玉字辈,显然是书中主要角色。十二钗中,已出元、迎、探、惜、黛及贾琏妻王熙凤,贾珠遗孀李纨。贾母侄孙女史湘云,贾蓉妻秦可唧,已呼之欲出。
因了王夫人,宝玉的姨娘及姨表姐薛宝钗后出。
因了元妃省亲,盖了大观园,才有栊翠庵,妙玉再后出。巧姐殿后。
三个女人一台戏。十二钗大都为平辈,何况十几个,加上丫鬟婢仆几十上百,不知有多少戏同台竞演了,热闹得喧天动地。
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余荫。四代五代,已是末世。富贵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天之道,谁能逆?逆天者必亡!观今世之某些情状,像极。
宁府第三代贾敬,一味好道,不要官爵,儿子贾珍袭了爵。珍,转音同烝,古冬祭叫烝。用什么祭?三牲,即禽兽。就是说,贾珍乃禽兽。一点不假,这个紈绔子弟连禽兽也不如。秦可卿,他的儿媳,身世很是神秘。贾府老仆焦大骂得不错,一代不如一代,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府中婢仆,只要稍有姿色的,谁能逃过他的淫爪。
他的儿子贾蓉,同样荒唐。枉披着一张人皮,连母婢也敢淫。蓉者,天理难容也。父子俩把个宁府闹翻了天。“造衅开端实在宁",贾府的败亡,贾珍父子罪不容赦。
荣府,荣,草木茂盛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木生荣死枯。荣府因元春晋封贵妃,一度荣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强弩之末,终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结局。
贾府第二代仅剩下了史太君贾母。她的女儿贾敏嫁给了林如海。林家祖辈也是列俣,公侯之家,门当户对,相互联姻。至林如海已是第三代,从科第出身,是前科探花。如海,寓意才大如海,好生了得,名不虚传。
黛玉的家族背景是很荣光的,不输宝玉,更胜宝钗。上代是列侯,老子是探花郎,盖世之才。小时曾师从贾雨村这个饱学大儒。有此家学渊源,大观园中结诗社,号为潇湘妃子的林妹妹屡屡夺魁便不足为怪了。
姓林,很有讲究。水生木,木所生则为荣。孤木不达,双木为林。一,对应荣府;二,对应木石前盟。有不尽的水养荣嘉木,荣府才是她的归宿。
黛玉母逝以后,顺理成章投靠她的外祖母一一史太君贾母。在那里,林妹妹将与表哥贾宝玉谱写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之歌。
黛者,青黑色。眉如黛,"六宫粉黛无颜色",指代美女也。
玉,经历尘世有染,故呈黛色。黛玉,谐音代玉。宝黛二玉本一体。钗,绝对代不了玉的。
和第一回一样,第二回通篇也未述及薛宝钗。只提及了贾政正妻王夫人。而王夫人之妹薛姨妈,要远在后文才出现。所以薛宝钗的地位根本不能和二玉比。
这一回中,贾雨村有一段正邪论。作为个人发言,其长度在全书中是罕见的。囿于时代局限,属唯心主义认识论。什么大仁者应运而生,大恶者应劫而生。除此而外,还有正邪两赋之人,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不成大凶大恶,不是逸士高人,便是奇优名倡。并且各各列举了许多历史人物作论据,读者姑且听之。
臧否人物,诛心之论,未必公允。比如始皇、曹操,一个是睥睨天下的千古一帝,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一个是乱世枭雄治世能臣,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他们能和桀、纣等量齐观,归于大凶大恶一类吗?不对吧!千秋功过,应有实事求是的评价。
冷子兴口中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通过冷子兴口述第一次和读者见了面,还有宝玉抓周时尽抓脂粉钗环的举动,给了读者先入的情种认知。加上贾雨村介绍自己在金陵甄府启蒙甄宝玉时所体验,这一甄(真)一贾(假)两个宝玉的言行如出一辙,相互映照,初步打开了读者的眼界。
冷眼向洋看世界,旁观者清。冷子兴眼中的贾府已大不如前。百足之虫死而不殭,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府的子孙,只会安富尊荣,没一个有出息的。确如冷子兴的评价,一代不如一代。
世上一盈一亏,一盛一衰,一荣一枯,天道轮常,还别说,确实是那么回事。
"智通寺"有一联,很是警策。
“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总括了势利财色。世上有几个智而通的人省得?这一联,如照妖镜,照出了人的劣根性一一根深蒂固贪得无厌的欲望,灵魂中的丑陋一端。身后有余了,利令智昏,休想他会缩手,他会一路狂奔,直到悬崖无路之处。回不去了,悔之晚矣。这和我和你息息相关,别以为在说他人。可怜,可怜的世人;可恨,可恨的贪欲。
惟愿众生, 当朝乾夕惕,惕惕在心啊!
【作者简介】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