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自观来
作者:六木磐公
二阳居尊在上,而众阴仰之,观之意也,故曰“大观在上”。因此,悬象以观示下土者,莫如天道、地理与人文。
“观”
是动物生存与发展本能。作为名词为观点、想法之意,如世界观,哲学观,人生观,处世观,婚姻观等;作为动词,有观察、观望、谛视之意,如见新见绿,见人察事,观颜察色等等。也就是用系统论的观点观察调研周围的世界,找到阴阳平衡、均衡发展的金钥匙。
以上示下谓之“见”或“视”。以下视上谓之“观”或“仰”。天道莫大于阴阳刚柔交错也,地理人文莫大于伦序文明以止也。
当下的中国以五方盛之阴(政治角力+腐败)“剥”一将尽之阳。阳之势,却微矣!唯有《周易》可谓君子谋。当然领袖也早通此易。这也是我被迫深入细研清代桐城名相《张英全集》之缘由。
1,
上九之一阳,即“复”初之一阳也,天地生生之理凭之,世道人心之机赖之,凡君子皆有扶阳之心,助正气日长,彼此而“复”而“临”而“泰”,以至于“乾”,故曰:剥庐。
“剥”未有不始于下者,为此十四年前,领袖尚未上位前,就把“雷”埋到了黄河中游山区小县阳城。这是我近三年来上仰、攻书、盯电视的直觉。也是窦三马同志《让习xx生态文明思想在阳城大地上开花结果》闹出来的“祸”事。
2,
足寒则伤心,民病则伤国。根本废则之叶尽,群阴在下,治“剥”之道,全在《周礼》,以水灭火,徐徐图之,以下促上,以中处下,同频共振。
卦象卦体,为“复”最精。一阳生于群阴之下,此体“雷”在地中,阳气者,奋于下,结团构队伍,在高、喜、全带领下其势必上,古人命名为“精”复。
凡阴阳之消长间隔,六卦方来“复”。故自冬至之夏至,自夏至之冬至,皆以六为数,卦之爻,亦尽于六。
3,
动之于下而顺于上为“复”。天道以顺而长之也,不能顺利遏绝矣。动于下而止于上为“颐”,人欲以逆而制之也,不能止则人欲横矣。此道心、人心之别,动心忍性之义也。
人思以善,止人之不善惟有二道:先止恶(县以下腐朽)
于初者,最善也,伤及家国根本少。其次以柔道制人之刚,控驭有道者,虽有“剪伐”,但不伤及变质草木之“大畜”,尚可包蒙重生也。失此二者,而以刚制刚,凡苍蝇与老虎同运,必疏之于滥觞,胜之于末路,不设制度而因郡县传统而诛,鲜不决裂而致吝矣!
4,
天下事太过与不及相等,为此观“顾”之策,最好以刚柔相济为善,必须以人大内务司法为主阵地,以《周礼》水官之职责,勾连上善于下和,方为最妥!
水者,外柔而内刚,外阴而内明,故设水险于“坎”,经过不长时间的孕化,日月合丽,则天下复明,百剪草木后绿意盎然,地也会复成,特别是经济均衡发展,人之道岂有不善理哉?
总之,天地之大用,莫如日月水火河。故《易经衷论》上经始乾坤,终坎离。风从于天,泽从于水,雷从于火,山从于地,海从于河。这里的海巜易经》中没有,是我加的。也算一种国际化的创新,共需要5位基层勇士,学士,道士,儒士,儒商(企业家)
共同扮演天地水火海 ,为把“见新见绿”指示和“两个确立”落到实处,而竭尽全力,大胆的向前走。
石榴结实季思考
六木磐公
石榴结实的机会对照天道,依托地理,折射到人身上的机会稍纵即逝。
这种花开为二三儒者的机会更是前所未有。
红绿青兰白五种石榴花己争芳吐艳,
特别是红的发紫的“百日红”,正如一匹红翠烈马,争驰在北魏故园!
高高的学士,洋洋的道士,彬彬的儒士,怎么也拼不齐一桌麻将的轮回,
没有圆何来融?
圆融规律在石榴结实中是催化和谐的“春药”!
五个石榴籽孕育这个秋天,定能结出江河委端的大海级榴王。
那两个男士后悔之极!
为什么学不精?为什么道不明?为什么儒不通?
礼治天下走向法治世界,
必先求证日与月的运行与星辰的轨迹
让融洽的阴阳大发活力吧!
一个美丽的人间就在五个石榴中
爆发生长……
作者:六木磐,阳城人氏,对乡土文化及理论颇有情感,任职人大机关,信仰共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