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开泰,1952年生,山西省万荣县王显乡偏店村人,1968年毕业于闫景中学,历任本村企业会计,生产队会计,大队财务股长等职,平时爱好文学写作,曾在《中农乐报》刊发文章数篇,闲暇时写点杂文,以丰富思想,充实生活。
编者按:半个世纪的光阴倏忽而过,再见时已然腰躬背驼。想当年谁不是潇洒英俊,到如今徒嗟叹岁月蹉跎。亦真亦幻,火红的年代好困惑。如诗如画,改革开放后故事多。我也思念你,你也思念我,多少次梦里泪滂沱。爱是一幅画,情是一首歌,几回回樽前费斟酌。离合聚散,演绎了百姓生活。恩怨情仇,见证了万家灯火。漫漫人生路,都在苦苦挣扎,风里来雨里去,究竟为什么?(本刊编辑:孙爱国)
自1968年毕业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啊!岁月的刀斧,削平了青春期的轮廓,生活的砺石,磨光了少年时的豪气,远去的青葱年华,迎来了两鬓风霜,当初的英姿飒爽,早已变成夕阳晚霞,然而,四载同窗,终生难忘。
应李荣华同学邀请,2023年8月12日,我和思雅村的武重平,前往南张村与老同学聚会,55年前,我们在闫景中学相拥而泣,难舍难分,一声再见,拿上毕业证,各奔东西,从此步入社会。鱼行大海,至今未曾谋面,几多牵挂,几多思念,几多梦寐,今天,终于一了夙愿。
车行至思雅村,武重平早已在路边等候,他邀我到家坐坐。一条小道,曲径通幽,七拐八转,直至村外,十分钟左右,眼前出现一座独家小院,“陶然斋”三个大字跃入眼帘,正当我惊奇时,他告我这就是寒舍,四周树木掩映,翠绿环绕,苹果像盏盏灯笼挂满枝头,高梁玉米随风飘扬,红薯大豆点头含笑,凉意袭身,阵阵幽香扑鼻而来,进入院内,“咩咩”的叫声吸引了眼球,两个现代化养殖棚里,几十只胖乎乎的绵羊撒着欢儿蹦跳,摇头摆尾,仿佛欢迎我的到来。此情此景让我惊呆,七十多岁的年纪还养了这么多的羊。他告诉我,闲着没事,发挥点余热。圈内整洁有序,布局合理,高科技养殖技术,一条流水线让我大开眼界。大棚外鲜花盛开,瓜鲜菜嫩,枝头蝉鸣鸟叫,天上云飘气绕,好一派田园美景,世外桃源。进入房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满的字画,桌上笔墨纸砚,书法苍劲有力,古朴风雅,行云流水,宛若游龙,淡淡的墨香,犹如百年陈酿。老同学酷爱书法,行笔迅捷,他的字龙飞凤舞,磅礴大气,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中央茶几,早已泡好的龙井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身置其间飘飘然如临仙境。老同学告我,毕业后他在粮站工作,从一般职员干起到提升为会计,因厌烦官场角斗,他多次拒绝担任站长之职,辗转万荣、贾村、王显各站,直至退休,几十年如一日,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因敬业爱岗多次受到上级表扬。我疑惑为何独居野外,又称“陶然斋”呢,莫非想入仙界,长生不老?老同学大笑,他说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关心三农,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土地下放后,农民积极性提高,粮油增产,物阜民丰,不缺吃穿,心情舒畅,儿女各自成家,没有后顾之忧,于是,他便想着在野外建一独院,种种花草,养养鸡羊,写写字画,活动筋骨。闲时看看书报,听听音乐,自由自在,远离尘嚣,颐养天年。哦,我顿时明白为何称“陶然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与老同学的性格相符。想不到多年不见,他已是超然物外,半民半仙了。
一杯茶后,我们起行,209国道,笔直宽广,一路向北,直通南张,柏油铺路,车水马龙,参天大树,花竹两行,行车途中,老同学兴致盎然,谈笑风生。往事如电影,再现眼前,半个钟头后,车到南张,荣华同学骑车迎接,陌生而熟悉的面孔,刻画出岁月沧桑,久别重逢的激动,任何语言难以表达,六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跨越半个世纪,今日再见,青山在,人未老,岁月增,水长流,同学情深,目光如炬。一声老同学好,热泪盈眶,那一刻,天地停,万物宁,唯有彼此的心跳激起波涛万丈!人啊,经历了世事沉浮,见证了时代变迁,星转斗移,再次重逢,才发现,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依然是那份纯真的少年时光,同学之情。
南张是三白瓜之乡,也是万荣县的名片。这里出产的三白瓜,汁甜味浓,瓤沙无丝,一口下肚清爽入脾,明目下火,药食兼用,据说乾隆私访,途经南张,看见一瓜园遍地卧滿天鹅,因好奇下车观看,这时正值盛夏酷暑,瓜农好客,便摘一个让客人解渴,乾隆吃了一口,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甘水四溢,口齿留香,回朝后,便定为贡品。刚进家门,老同学抱来一个大三白瓜让我们品尝,手起刀落,瓜瓤如雪,皮白籽白,正如我们的友谊,纯真,无私,无瑕,夫人热情,端茶递烟,十分和善。老同学更是忙的不亦乐乎,安排饭菜,联系同学,熟悉的面容,并没有因岁月沧桑而改变当年的风采,精神矍铄,乐观豁达,叙谈中得知,老同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因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在教育界被树为一杆旗,他的学生五湖四海,桃李天下,名牌大学,重要岗位,各条战线精英遍布,为国为民,作出巨大贡献,我们这代人是共和国长子,经过文革,经过改革,虽然在大好年华失去了求学机会,却赶上了时代末班车,我们天怨无悔。老同学健谈,说到动情处,妙语连珠,回忆往事,像一串冰糖葫芦,甜蜜无比,回味无穷。 得知我想给儿子邮寄三白瓜,老同学立马领我到他学生家挑选好的,陪我去街道快递处,他亲自开车,热情周到,这份情像春天的雨,细腻润滑,像冬天的雪,洁白无瑕。
张克亮同学,退休前任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在校时他就是高材生,毕业后,凭着满腹才华,从教员走向领导岗位,工作认真,领导有方,赢得一片赞声,因家有百岁老父亲,他在运城伺候,知道消息后,我们在视频里聊了很久很久,互相询问,互相祝福,虽隔百里,近在咫尺,在我的记忆里,他清瘦潇洒,聪明活泼,而今视频里,他已微微发胖,因为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吧,2009年9月28日,在宁灶武、张克亮、武重平同学组织下,我们班全体师生在母校聚会,我因在哈尔滨未能参加深感遗憾,会上他念了我写给同学们的祝福信,并把当时的现场实录和照片给我寄来,并邀我下一次聚会一定参加,四载同窗,一生牵挂,同学情像风筝舞天,似藕断丝连,此情如海,心心相印。
听说我俩到来,薛全福同学也从家中赶来,更增添了喜庆气氛,老同学设宴,我们同举酒杯,共饮甘甜,倾诉思念,互感离别,一首《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音乐,将聚会推向高潮,重逢忆校园,求学梦飞驰,不谈名和利,茶酒祝康宁。
回忆是一部电影,牵挂是一生情缘,四载同窗,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学习,操场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图书馆叠印着我们的身影,池塘观鱼,我们畅谈理想,自习课堂,我们共同探讨,孤山植树,我们相互帮助,支农刈麦,我们相互鼓励,串联路上,我们见证历史,改革开放,我们创建辉煌,其间我们还打开视频,联系到远在运城的李振帮同学,一声老同学,激动万分,如果不是隔屏,真想拥入怀抱。暖暖的问候,深深的关怀,重叙旧日友情,倾诉生活苦乐,同学情,千金难买,共甘同苦,人生无悔。
相见的时光总是太短,再好的宴席也要散场,饭过午后,我们握手话别,互相祝福,互道珍重,盼望再见,聚首百年。临走时老同学送我们每人两个三白瓜。同窗情,天长地久,心相系,岁岁年年。
2023年9月5日于偏店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