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j亢乃坚【童年轶事】之《同驴较劲》
微评/马玉珍
十二三岁的某一天,老爸差遣我去学校牵驴,然后套车去镇上赶集。家校距离走路七八分钟,来回也就15分钟左右,中间有树林……
那驴的缰绳一米左右,牵驴而并行。有一树“杠”在驴我之间,我在这头扯缰绳,心想着驴者应该顺我而行,然那驴也是这样想的。于是我与驴就在树的两边扯着缰绳较劲……
约有两刻钟,看老爸拿着鞭子走向我和驴……
但见老爸将鞭子举起,我于是就想,那驴活该要吃鞭子了……
世事难料,亲娘老子有时候也“偏心”,老爸那鞭子竟然重重地落在我身上……
疼痛的瞬间,颠覆了我幼稚的“观念”——我是不是你亲儿子?老爸!
是时,那驴先是一惊,旋即“哈哈哈……”大笑,脱缰尥蹶子扬长而去……(注:此处笑者不一定是驴)
这世上竟然还有和驴较劲的……
几十年过去了,且已流年轮回60岁矣,每每想起那“驴”,我就想笑又想哭,想起那句“竟然还有和驴较劲的……”鞭策。
然而,就在当下智能时代,竟还有一次同“机器人”较了一把劲——那天我咨询10086,误以为人工接听。当听到那程序化且“车轱辘式”的语言,我便上来了驴劲:你他妈的不是人,我同你说得着吗?!当时我小儿子和他几位同学都笑了——这位爷怎么同机器人较劲?
呜呼,有俗语: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确实有源头。
终其上,一者,那驴“哈哈哈……”笑而尥蹶子终归是驴,而我所承受的那一鞭子,确实让我懂得了人不可同驴较劲的道理。二者,“车轱辘式”的语言肯定不是正常人的情绪表述,而是没有人之情感的机器编程,搭理你都是浪费老子的表情。
是故,正常交流者,唯以同频知音才能产生共振,唯以格局相应方能达境同乐。



微评:
有嚼劲 耐琢磨
*马玉珍
看了你亢老师的这篇《童年轶事》之同驴较劲,让我想起了孔圣人与学生的一段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对任何 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想那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凡事没必要过于较真,不在一个平台上出发点和观念不同。亢老师文章的最后总结很到位:“是故,正常的交流者,唯以同频知音,才能产生共振;唯以格局相应,方能达境同乐”。
而亢老师的文笔,有嚼劲,耐琢磨。

慈航伏曦斋主亢乃坚自勉:
德慧具足,感悟人生恒变,行解古今中外之圣慈,贤达四海;
道理通兑,体察世间冷暖,觑透宙宇乾坤之玄妙,圆融八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