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济南》系列作品
四百年了,一位风尘下吏在济南的美丽人生(之十二)
侯林 侯环
济南,一座享有盛誉的山水名城、文化名城,然在众多描述济南的作品中,真正从审美的立场和角度,对其山水、人文进行分析、把握的却所见不多。许多年里,笔者沉潜于济南文献之中,每坐雨煮茶、窗绿正午,于桑梓之独特美质,辄有相顾、会心之处,不觉将辑成《审美济南》一书,今在《风香历下》将其中篇什与读者诸君共享之。
之十二:孤峰怪石望嵯峨:傅仲辰与华不注
除了千佛山,傅仲辰所爱的济南山,则数华不注。
即便是老济南人,与华不注朝夕相对,也很少有人能用四个字来概括华不注的审美特征。
然而,傅仲辰能。
傅氏《过华不注山庄留赠主人》:
孤峰怪石望嵯峨,中有山翁独啸歌。
林树不遮云阁迥,郊畴更爱水田多。
奇书盈架从人贷,腊酒经年待客过。
潇洒幽居堪送老,卜邻他日傍烟萝。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三)

书影:《过华不注山庄留赠主人》
由此诗我们得知,清雍正间在华不注山脚下,有一处园林名曰华不注山庄,山庄有林树、水田,令人吃惊的是,主人(山翁)还有大量的“奇书”,而且任凭游客借阅,这又是书城济南的一景,怪不得其后周永年先生能够想到并创办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藉书园呢!而且,这山翁还备有经年的老酒,招待过客,显然,傅仲辰也成为了山翁的客人与好友。他喜欢上了山翁的“潇洒幽居”,还打算着日后来此居住,并且依傍烟萝与山翁结为上好邻居呢!
自古至今,写华不注的诗作甚多,然而,作品大多是孤立地写山,像这样有人有山,山人一体的诗作,实不多见。
不过,令人佩服的还有傅氏对于华不注的深知。除了华不注悠久的历史文化,比如春秋齐晋争霸“三周华不注”的著名战例,还有华不注造型的两大特征,傅仲辰用四个字概括:孤峰怪石。
看看,傅氏此诗的第一句便是“孤峰怪石望嵯峨”,将华不注天然审美价值,全部囊括其中也。
真是了不起!
而且,傅氏在接下来的其他诗作中,对此特征还有详尽描绘与情感抒发。如其《晓登华不注山》:
孤峰晨气凉,昨宵风雨聚。
飞瀑响雷硠,虚岩充宿霧。
乘闲一壮观,颇饶济胜具。
褰衣缓缓登,曲折蚁缘路。
峭壁石嵯峨,骨立鲜泥傅。
或如狮象蹲,或如牛羊赴。
怪状殊狰狞,奋迅似含怒。
罅窦灵气潜,向荣仙药佈。
时或鸣幽禽,寻声不知处。
时或吐晴云,一缕无心度。
贾勇巑岏中,芒鞋鲜安步。
双跖压人头,面壁惊回觑。
直上扪青霄,下瞰低飞鹜。
隐见万象呈,川原在指顾。
卓立绝钩连,群峰遥拥护。
鹊山亦并尊,相望不相忤。
俯仰怀抱开,浩气如有助。
精蓝绝顶悬,铃铎宣韶頀。
无地拂尘埃,解脱从此悟。
小憩龙象傍,烹茗酌甘露。
何处得懒残,炉头煨半芋。
睾然怀古人,忼慨搜掌故。
娓娓老僧谈,丑父如可遇。
仿佛齐鲁师,犹绕华不注。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五)

书影:《晓登华不注山》
华不注的孤峰姿彩,是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描绘中达于极致的。郦道元称华不注:
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
(《水经注校证》卷八济水,中华书局2007年版)
一字千金。
寥寥数语,堪称千载难易,它生动逼真地活画出华不注的神韵与风采。而此后,这一论述由自然转化人文,生成了后世诗人数不尽的对于“独立不倚”的人格精神的抒写与赞扬。

今日华不注风貌
回到傅诗。我们看到,傅仲辰是在一个雨夜的清晨,冒着晨凉来登华不注的,他看到了华不注的飞瀑与虚岩,起初使得他吃惊的是构成华不注的怪石,他这样描写:
峭壁石嵯峨,骨立鲜泥傅。
或如狮象蹲,或如牛羊赴。
怪状殊狰狞,奋迅似含怒。
有这样一个规律,人们如果遇到所见事物之奇异不易言说时,聪明人、特别是诗人,便会使用比喻,傅仲辰正是如此,借此,他让人们了解华不注怪石罕见的奇形怪状。
然而,华不注更为奇异的,却是它与众不同的整体造型:
双跖压人头,面壁惊回觑。
直上扪青霄,下瞰低飞鹜。
隐见万象呈,川原在指顾。
卓立绝钩连,群峰遥拥护。
这其中,“卓立绝钩连,群峰遥拥护”,是对于华不注形态与精神风采的极好展示。

本文作者侯环所著《千年一梦水中山·华不注》
此诗还写到当时华不注极顶的风貌,有寺庙僧舍,有僧人,有泉水烹茶,而诗人最为难忘的,是老僧娓娓而谈的“三周华不注”的历史传说故事(“仿佛齐鲁师,犹绕华不注”)……
傅氏还有《登华不注山》:
携筇穿怪石,齿齿积如龈。
路转山情易,崖高云气熏。
樵声幽谷答,人语半天闻。
济胜虽无具,登临颇自欣。
(清树滋堂刻本《心孺诗选》卷十四)
“樵声幽谷答,人语半天闻”,有空谷传响,动静相生的空阔、悠远之妙。令人回味不尽!
(未完待续)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