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乡北浴,方圆49.70公里区域内,山岚重叠,河道纵横,幽径通达,树木繁茂,修竹成林。筲箕洞,鹰沟洞藏于廖河边悬崖峭壁之上,石裂寨,长和卡情牵皖鄂两省,珠宝寨矿藏丰富,珍贵水生物及名贵树种分布广泛。北浴乡的远山近水,都是自然风景,无需人造,天然自成。
廖河古戏台修建于嘉靖二十一年,距今已有500年,戏台还在,“大雅元音”还在山水间吟唱。罗汉尖红色教育研学基地,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军石板路,卡子门城墙瞭望哨,珠宝寨茶园,四吉百草园……时光流淌的日子,北浴乡村里故事绵延。“目连戏”,红色革命故事,打造茶园,四吉百草园等现代农业……都是“红色山乡 人文北浴”的美丽缩影。

02
在金秋的季节,寻先烈的足迹,走进罗汉村。秋意已点染了这里的山色,红黄绿紫,丛林色彩,缤纷斑斓。挂满果实的茶籽树园,是这个季节里,山村里最惹眼的风景。山坡,梯地,田畈,屋旁随处可见,绿叶之下,或青或红,成熟的茶籽,透出茶籽油的芳香。红红的柿子,黄橙橙的橘子,越过了农家小院的矮墙,给山村的旅途,增添了道道美景。
乘车沿蜿蜒的山路前行,在山的某个转弯处,看见一宽阔平坦的广场,军民相亲相拥的铜像,竖立在广场之中。停车瞩目,红色文化广场的字幕映入眼帘。追忆往昔峥嵘岁月里,无数革命先烈为换来现在这样康宁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罗汉山村红色旅途也由此拉开序幕。
罗汉尖是宿松县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达1010.8米,罗汉村位居罗汉尖山下,也因此而得其雅名。这里是大别山尾簏,山峰连绵,山道交错,可以翻山越岭到太湖、岳西等相邻县域。又加上这里的村民淳朴敦厚,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时的地下工作,所以,这片深山净土,留存了许许多多红色的故事。思恩洞,红军石板路,红军泉,陈少敏驻扎地旧址……所有的留存,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去追寻。
建国前红二十八军军长高敬亭同志,在罗汉尖古庙组织成立了“罗汉尖抗日救国军”,他们利用这里的崖洞、悬崖峭壁作掩护,与强敌辗转迂回,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胜利。硝烟虽已弥散,可红色的故事在这里久久流传。
我轻轻地,轻轻地走进了“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图文实物展馆”,在一幅画,一件存旧的物件前伫立良久,睹物伤情,思绪纷飞。那些穿着草鞋,缠着绑腿,衣衫单薄的革命前辈们,好像就在眼前的山林中飞奔,又好像在某个山洞里匍伏。他们干裂的嘴唇,消瘦的面容,炽热的目光,坚定的眼神,是画中的人物,更是我心中的英雄。
03
在罗汉村绿水青山中行走,到处都能看到红色的景点。“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朱红或纯白的宣传标语字体,还留在土砖墙上,清晰可辨。烈士墓地,山林医院遗址,槽纸坊,兵工厂遗址,都安静地留守在罗汉村的山水间。
日月轮转,时光依旧,曾经在此奋战的人虽然远去,可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哪怕是面对杂草丛生的荒芜,只要听生活在这里的人,与你说一段革命时期的故事,比如将腌好的山芋叶装在泥罐里,放在田埂上,再在上面盖上破旧的蓑衣,路过的红军随手只抓半把,塞进嘴里,继续行军打仗。为救受伤的战友,历经三日三夜背负前行,藏在“思恩洞”,村里的人乔装砍柴,干农活,躲过敌人的严密封锁,轮流送饭送水……每个人都会为之感动。
“罗汉尖尖分大小,观音卡卡连上下。”走近卡子门城墙瞭望哨,远望用石块砌成的宏伟城墙,横亘两山之间,石块砌成的圆柱形瞭望哨,耸立山头。时光逆回,岁月穿梭,错乱思维,萦绕心头。登上城墙,攀上瞭望哨,俯瞰脚下,见唯一羊肠小道从远处蜿蜒而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场景就在眼前。
狭关险道,向来为兵家所争。历史烟河,卡子门外,有多少次震天动地的呐喊声留在山间?有多少相互厮杀的惨烈场景留在时空?只有这静好的岁月,我可以安静地站在穹门之下,远看天际,近看山色,“洞睹世间风云,阅尽人间沧桑”,感叹曾经的狭关险道,而今的美丽风景,一样的天地,不一样的人间。
“羊肠小道曲弯弯,一直通往罗汉山。革命英雄千千万,领导贫农把身翻。”秋天的落叶,已铺满了罗汉尖下4000米的石板路,这条往昔人迹罕至的“红军路”,每一级石板上都沾满了革命者的血汗,每一级台阶上都留存着先烈们外出筹粮,购买武器时留下的脚印。而今,路的两旁绿树成荫,寻踪人群慕名而来,远处的宾客,近处的居民,走“红军路”,体会军民情深,赓续红色血脉,吸取奋进力量。
山村夜静,休憩于罗汉山村整洁的民宿内。白日的见闻进入梦境,高敬亭,朱育祺,吴应典等烈士在村后山林奔走的身影伟岸,坚定,“收头毛兑针”,“鸡毛换灯草”,“抽牌子”……地下联络员,中共党员朱赛英烈士的呼喊声,还有她手中摇动的拨浪鼓的声音,温和,亲切。

0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山路的迂回中寻访赵岭栗树岩瀑布。未见瀑布,先闻其声,叮叮咚咚,滴滴哒哒,清音袅袅,余音绵长。终于在路旁看见了“栗树瀑布”四个大字,字体朱红,描摹于褐色巨大石块垒砌的石墙上,红黑相配,特别醒目。石墙靠在山体之下,长方体的石块未经雕琢,却很美观。石块皆是山中所取,石为山中石,山是石中山,未见瀑布,先遇“山中仙”。
与一塘秋荷匆匆打个照面,我手扶栏杆,踏石阶下到陡峭山崖之下,于幽幽深谷中与“栗树瀑布”面对面。彼时相见,各抒情怀,瀑布以激情的高亢之声,响彻山谷,我以相见恨晚的柔情眼神,目视她飞珠溅玉,落地有声的姿态良久。片刻,有秋风徐来,吹动树梢,瀑布又与之共拨琴瑟和弦,同奏天籁之音。我闭目聆听,幻入仙境。
若待春风吹拂,山花怒放,或在酷暑时节,满塘荷花,婷婷荷叶,再来观景听瀑,又将是何等景色?怎样的光景?与瀑相别,我将思念留在山谷中。

05
站在“长和卡”的牌楼之下,想象“楚河汉界”的历史光景,便会有世间所有,皆为人为与人文的感慨。曾今的“美丽皇城”,现在的全国文明村“迎宾村”,古为吴楚边境,今乃皖鄂两分。一楼之隔,一步之遥,若为纷争时代,则有“城里”与“城外”的天壤之别,而如今,“皖鄂一家亲,产业一体化发展”。这里的居民,无论籍贯是晥还是鄂,皆为邻里,亦为亲朋,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正午的阳光格外温暖,正午的花香分外浓郁。在“长和卡”牌楼之外,隶属湖北的山坡高处花台上,听迎宾村的书记讲这块土地上,曾经的故事,现在的生活,未来的美景,悸动的心情,难以平复。
长眠在山坡的“张班长”,“李班长”,是国共内战期间,城墙北碉堡里的共产党与南碉堡国民党激战时,牺牲了的共产党战士,当地的老百姓年年祭祀,代代相传。
“早晨起床5点半,一天要送两顿饭,下雨下雪接着干。”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迎宾村人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靠肩挑背驮,在海拔560米的高山上,修建成了300余亩茶园。
而今的迎宾村不仅风景秀丽,景色迷人,获批“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的标牌,已向世人展示了她的富裕与文明。

06
没去廖河古戏台看“目连戏”,或听一曲“黄梅调”,我倍感遗憾。但“搭个台,纯靠几根光棍,本是无枝无叶,看你如何结果。唱出戏,全凭一段姻缘,演成有节有情,原来这样圆场。”的题联,已然让我享受了看戏的快乐。
在“罗汉山红色教育研修基地”,聆听北浴乡党委书记亲自为我们讲解这里陈烈的物品、雕像与壁画后面的系列红色故事,还有乡村干部,历经艰难,在这偏僻之地,修建红色教育基地的目的与初衷:“传承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争做红色接班人。”她熟练的陈述,抑扬顿挫的讲解,还有她始终饱满的激情,亦然让我感动不已。
在“四吉百草园”参观“果园+中药材”套种新模式,进农家小院里品尝北浴乡村特色菜……北浴之行,看得到的是秀色山水,听得最多的是红色故事。曾经的传奇,而今的努力,铸就了北浴乡的人文,红色的种子已经在此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北浴乡的情爱,犹如这片热土的幽深山谷,绵延山脉,畅流的二郎河水,山高水长,来者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