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寄相思
景雅倩
又是重阳
仿佛父亲就在眼前
昔日重阳
与父亲一同登高望远
看漫山遍野金黄
秋风送来丰收景象
听他讲述有关重阳的传说
请父亲饮一口菊花酒
吃一口重阳糕
今墓前献花祭拜
愿来生再续父女情
重阳节
景雅倩
年年岁岁九月九
两九相重又重阳
金秋十月天气爽
遍插茱萸去登高
满山遍野金菊黄
秋风送来稻花香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祭拜祖先 饮宴祈寿
秋粮丰收 重阳糕
登高祈福 菊花酒
感恩父母养育恩
尊老敬老树新风
盛世华夏国泰民安
秋,登高望远
文/张雁秋
谁在苍茫的山巅
漫山的红漫过眸子
色泽像儒染远山的故事
又如红海滩的美
从心中燃起的一团火
拓展开来
那天路伸向了远方
幻影在山岚间涂抹了故乡的云
季节中有炊烟袅袅
飘过生命的某种暗示
那抹跳跃的袅娜随着记忆的鳞片
早已深入了骨髓
水调歌头.重阳感吟
管坤
金秋展画卷,提笔赋诗章。兴至龙山寄语,抒怀话重阳。疏林片片黄叶,深秋瑟瑟寒凉,花冷韵却长。秋色染枫红,环山漫菊黄。
望四野,丰收景,醉家乡。铁牛驰骋,银镰飞舞农家忙。回眸雅赏黄菊,花间自点秋光,清姿傲雨霜。纵然寒露侵,幽香九回肠。
诗意重阳
作者/郭景文
一、
鸿雁
从遥远的季节
叼来
写给重阳的情书
我
用太阳点燃一枚枫红
借一杯烈酒的情怀
在一封信的平平仄仄里
寻找
遍插茱萸的山东兄弟
东篱
悠然见南山
黄花未瘦
玲珑心
玲珑盏
醉一叶
浓郁的秋
二、叠韵重阳(旧体诗)
又是九九艳阳秋,
金风玉露花满楼。
登高望远十万里,
更上百尺一竿头。
玉宇银汉已横秋,
逝水流云韵悠游。
东篱才饮菊花酒,
又采茱萸上山头。
万里山河尽染秋,
蓝天碧水两相柔。
九派斑斓看不尽,
诗情画意入镜头。
捣链子*
九九游知北村
王秀珍
(一)
重阳节,自驾游,
双亲老娘乐悠悠。
沿途风景收眼底,
层林尽染醉美秋。
(二)
知北村,美名留,
远离喧嚣环境优。
休闲怀旧好去处,
度假村中站鳌头。
(三)
风瑟瑟,落叶稠,
枫红翩跹迎九九。
苹果园里摘新果,
碧水湖湾采莲藕。
(四)
时近午,寻酒楼,
荤素美味样样有。
红酒琼浆杯杯满,
子孝女贤数风流。
九九登山
王秀珍
层林尽染九月天,
同窗相聚向楊山。
苍松翠柏穿云顶,
红叶翩飞醉心弦。
荷枯叶败丝不断,
傲霜金菊香满园。
桑榆非晚雄风在,
步履蹒跚再登攀。
跨越山岭豪气爽,
七旬老人尽开颜。
凯旋高歌惊四野,
关东民俗享美餐。
重 阳 节 抒 怀
张 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中秋国庆双节
欢乐喜庆的旋律
仍在耳边唱响
过出了年味心情舒畅
幸福生活之花竞相绽放
喜迎重阳节
老人们精神矍铄红光满面
养生健身之花
开得更加夺目与鲜艳
拥有五千年
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尊老、敬老传统源远流长
值此登高祈福
赋诗座谈之良辰吉日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彰显出弘扬孝道和家风传承
谁说金秋岁月
满目落叶多伤感惆怅
看天高云淡
温柔阳光仍温暖着心房
老人们挥毫泼墨
赞美弘扬孝道和传承家风的美德
书写中华民族追赶时代
迈向富强的壮丽华章
重阳
文/魏长林
天气渐凉
秋草已枯黄
斗转星移
又是赏菊的时光
登高望远
回眸走过的故事
目光流向远方
往日为他人祈福
此时我入重阳
期待着
平安健康
享天伦
郑凤清
九九重阳景色新,
世间父母最为亲。
含辛菇苦养儿女,
身教言传有后人。
情系全家东岳重,
恩泽孙辈海洋深。
难忘人生父母爱,
敬贤尊老享天伦
九重阳
于继成
金风送爽九重阳,
丹桂花开十里香。
龙山红叶映新城,
辽水碧波畅梦想。
诗词歌舞赞今世,
书画太极颂小康。
真情相伴人难老,
寿比龙山辽水长。
重阳节随想
作者 程雅范
九九重阳今又是,
依依不舍度时光,
似水流年尤如梦,
花仙老者乐国强。
墨客白发聚诗社,
欢声笑语采风忙,
醉意当歌轻起舞,
夕阳无限梦也香。
绿荫
崔喆华
那次的偶遇
催生出日日的守望
那次提囊远行
分别的磁力,灼伤我
绿荫,愈合我
祖辈的绿荫爬满青藤
即使穿越漫长的时空
也能在跋涉的途中
一眼就认出
那弯依依的绿荫
那道痴痴的清凉
回望那浓浓的绿荫
品咂那绵绵的清凉
摩挲那殷殷的佑护
独自咀嚼着生的味道
我不知道曾享用过多少
为我盛满的绿荫
但我也在思考,怎样才能
绿荫流淌,世界安详
江城子.重阳
宋曼秋
竹篱把句丈江天。
聚山颠,步云端。
俊鸟声喧,香桂折眉弯。
吹破丹枫秋几许,花影瘦,月堪怜。
罗衾不奈雨垂帘。
漏枝残,暖炉烟。
盏清欢,啼鸭戏鸣蝉。
诗酒阶前应有韵,吟不倦,醉中仙。
重阳游龙山
宋曼秋
轻锁楼台半日闲,
重阳有约总开颜。
云峰剪影藏回忆,
漫步龙山远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