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再进朗木寺
文/刘玉伟
2020年7月,我们跟吴玲来甘南旅游时,也进过郎木寺。只是在寺院里看了看,在镇上吃了一顿午饭就前往四川的若尔盖县,住在了县城里的工人文化宫酒店。2023年9月12日,我们从扎尕那来到郎木寺,除了进郎木寺参观外,我们还要在郎木寺镇上用餐和住两个晚上。
郎木寺镇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河从镇中流过,小河虽说宽不足两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果按藏文意译为“白水河”。中外闻名的郎木寺就座落在小镇的北面,寺院位于甘、青、川的交界处,因此郎木寺镇就有了鸡叫鸣三省的说法。

根据史料记载,郎木寺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海拔3480米,占地55公顷。郎木寺又分为两个部分,小河北岸的郎木寺也叫“赛赤寺”属于甘肃省,小河南岸的达仓郎木寺,也叫“格尔底寺”
属于四川省,两座寺院隔着小河相互守望,一条小河也联结了甘肃和四川两省,融合了藏、汉、回三个和平共处的民族。
我们2020年7月在郎木寺镇上吃中午饭的时候,就看到有回族同胞正抬着裹着白布的亲人的尸体,低着头从我们身边经过前往清真寺的场景,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回族同胞送葬的队伍。
郎木寺镇古称“南番中心”
素有“东方小瑞士”和“甘南香巴拉”的美誉。郎木寺镇2005年3月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10月被中央电视台命名为“中国魅力名镇”。早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郎木寺镇就因为一本名叫《西藏的地平线》的书而享誉世界。这本书的作者叫罗柏特.埃克瓦尔,是一名美国传教士,他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中期,来到这里后,就被小镇的气味感染,在这里定居了二十多年,直到四十年代末,他才离开这里回到美国。他回国后就把自己在郎木寺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出版了一本书《西藏的地平线》,吸引了不少欧洲人和海外的游客慕名来到郎木寺镇。
罗柏特.埃克瓦尔在《西藏的地平线》一书中,对郎木寺镇进行了生动祥细的描写,为外国人了解郎木寺镇打开了一扇窗,郎木寺镇也因此成了西方人格外牵挂的东方秘境。我们两次走进郎木寺都看到,这座藏传佛教寺院规模宏大,里面的庙宇金碧辉煌,来这里参观和朝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据说两个寺院的僧人合计有1000多人,占到郎木寺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我2020年7月在郎木寺里就见到过不少僧人,他们中还有许多二十多岁的青年小伙,他们虽说穿着僧袍,手中依然用手机在和亲朋好友们通着电话。
我们那天在郎木寺看到,夕阳照耀下的寺院更加的金碧辉煌,许多鸟儿也飞回到庙宇的房檐下。走进郎木寺,就是在里面转上一圈,你也会感到梵天净土郎木寺,会满足你对人间天堂的所有幻想。

我们入住的郎木寺酒店,就在白龙江的北边,这里地处三省的交界处,海拔又在3480米左右,早上气温在零下二度,不仅很冷,都有点冻耳朵,连说话都能看到哈气。我们用餐的地方在白龙江的南面,镇上有不少川菜馆和四川的火锅店,晚上街道两边的店铺里灯火辉煌,来来往往的游人也不少。说这里是“东方小瑞士”还真的没错。


刘玉伟2023年10月26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