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镇五分村变成了金色的海洋,一畈接一畈的稻田披上耀眼的“金装”。秋风里稻浪犹如优美的“五线谱”,一个个金黄的稻穗,就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谱写着丰收的欢乐与喜悦。

“太阳洒下了炽热,给了丰饶的金黄,千秋万代尽情分享,这是我们丰收的时光……”刚进村湾只见百姓舞台上的20多位村民正在排练《丰收歌》舞蹈。
行走在五分村,错落有致的房屋立在道路两旁,阵阵桂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房屋墙上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彩绘——风景插画、模范人物、红色教育、动漫创意、经典和警句等,一幅幅构思巧妙、色彩绚丽、主体鲜明的墙体彩绘,成为五分村的一道美丽风景。
党建引领沐新风
徜徉在五分村,映入眼帘是农家院落温馨别致、文体广场平整宽阔、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乡亲邻里守望相助,浓厚的乡韵令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村党支部牢记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责,聚焦组织引领、思想引领、志愿引领、文体引领、维权引领的铸魂举措,展现村级作为,展示文明村创建品牌,重点做好‘三网格’、‘四单’、‘五学’等三篇文章,筑牢党建阵地”,党支部书记姜康告诉笔者。

姜康(右一)同退役军人座谈
“三网格”即打造“融合党建+文明创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小网格”建成“大治理”,探索建立“党建共同体+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网格体系,选聘网格员16名,网格辅助员28名,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了党建网格与乡村治理网格融合发展,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新格局。
“四单”即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以志愿服务+常态为主体,实施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设,着力探索“群众点单+实践站制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评单”的一站式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按照志愿者兴趣爱好、技能特长成立文化惠民、爱心助民、环保卫民、产业富民、宣传利民特色志愿服务队,紧紧围绕“三留一困”群众,按照“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计划,广泛开展“爱心到家”,“田头送科技”等活动。村两委还坚持每月和每季度评选“党员之星”,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效果。去年以来,志愿者们通过电话和登门问候留守儿童31人次,为困难儿童赠送爱心卡、学习用品,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缺失。
“五学”即深入开展党群红色基因传统教育,运用辛亥革命烈士彭楚藩纪念祠、革命先驱刘伯垂纪念馆、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早期党员和烈士赵子俊烈士墓等红色教育资源阵地,集中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学党章、唱红歌活动,在“清明”“国家公祭日”期间,广泛开展“祭先烈”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推进“导学、讲学、比学、践学、促学”五位一体学习形成常态。为了让“五学”更活跃、更丰富,村两委还邀请区老兵宣讲团成员上国防教育课和党课,并举办了本村参战老兵、全市最美退役军人姜焱国的事迹报告会。组织党员干部阅读《华容区革命老区故事》《华容区红色遗址遗迹汇编》等资料,促进村风民风明显好转。近年来全村简办红白喜事50多起,较之以往节约开支20多万元。
退役军人新“战场”
“姜润葵,到,你负责拆除坯屋和产业路建设”
“姜又明,到,你负责安全检查、秋收”
“姜极润,到,你负责村容村貌的宣传”
像这样的“兵阵”每月在五分村退役军人之家都能看到,全村102名退役军人每人的工作岗位、志愿服务点在“兵书记”姜康心里都有一本账,他每个月根据村情、民情对退役军人进行“排兵布阵”,释放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每天走进村退役军人服务站,都能看到工作人员热情的笑脸,感受到耐心的服务,这让我们心里很温暖。”提起五分村这个暖心守护退役军人的服务站,优抚对象罗拥军赞不绝口。
该村以“退役军人在前进”为主题,定期组织退役军人高唱‘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军歌,聘请老民兵连长、老党员、军属、退役军人担任义务调解员,在调解纠纷、矛盾化解方面发挥“润心”作用;利用老班长工作室,走访退役军人,发挥“暖心”作用;及时发现困难退役军人,给予帮扶救助,发挥“热心”作用;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稳定生活,发挥“稳心”作用。

姜康(左一)定期走访战友合作社
村两委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支持,由参战老兵姜焱国牵头,组织吕三民、童国斌等6名参战老兵流转土地200多亩成立战友合作社。姜康毛遂自荐担任合作社“兵顾问”,帮助合作社解决种养殖业、基础设施和“参战老兵之家”建设难题,近3年来先后投资3万多元维修道路、房屋和农机。前些时,得知战友合作社准备种植“洪山红菜苔”,姜康带领村民到合作社平整土地,又自驾车同合作社老兵一起赶往武汉市洪山区专门学习红菜苔种植技术、挑选菜苗。
组织退役军人成立“张富清志愿服务队”,以“奉献社会、服务他人、锻炼自我”为宗旨,开展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一是争当防溺水“尖兵”,志愿者对村内湖泊、塘堰、港渠等进行起底式安全隐患排查,开展防溺水安全巡查行动。并组成一支应急抢险队,参与上级组织的应急演练,做到关键时刻“拉得出,能战斗”。
今年29岁的“兵书记”姜康当兵5年,在部队参加过抗洪抢险并受到部队表彰,他担任应急抢险队队长。去年春季连绵暴雨,村里紧邻汤家湖旁的一片农作物出现险情,姜康带领抢险突击队赶到现场,他第一跳进水流湍急的“管涌”,随后6名退役军人奋不顾身,先用身体堵住“管涌”,再组织群众装沙袋。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险堵住了“管涌”避免了溃堤。
他争当护环境“先锋”,开展以“宜居靓家园健康生活”志愿服务活动。退役军人利用空余时间,带着夹钳、垃圾袋等工具沿村湾道路、房前屋后、绿化带、塘堰旁等场所清理垃圾;他争当讲法制“广播”,退役军人志愿者运用“大喇叭”宣讲《宪法》、《土地承包法》、《劳动合同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自编法律知识方面的宣传小册子、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治安防范宣传资料共6000多份。还在村民小组设立法律咨询台,接受群众关于劳动合同、赡养、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律咨询200多人次。
乡村振兴新风貌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笔者沿着华容城区车站路,穿过铁路涵洞前往五分村,家家户户柿子挂满枝头,道路两旁的田块布局有序,有金黄色的稻田,有绿油油的菜地,有一排排的白色大棚,火热的乡间劳动场景溢满田野,白墙红瓦,排排农舍,犹如一张正在铺开的新画卷。
近年来,五分村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兵书记”姜康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宣传乡村振兴工作内容、带头当好志愿者、带头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带头拆除杂屋、带头绿化美化庭院,并以“积分制”形式每月、每季度对党员进行一次评比。今年8月,正值酷暑之际,村里党员干部和群众顶着高温拆除院墙、旱厕、坯屋等设施。党员姜润葵以身作则,主动拆除了自家的院墙,用实际行动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疙瘩”,在他的影响下,姜春新、姜胜雄、胡凤兰等村民紧随其后,自觉拆除了钢筋棚、旱厕、鸡舍、猪圈。仅用3天时间,拆除旱厕9座、院墙4处、坯屋4处。村两委全面融合优势资源,着力放大亮点,彰显品位特色,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让“一户一景、一湾一貌”的美丽乡村图景不断呈现。

姜康(左二)到退役军人家庭耕种地里调查,了解农资、种需求情况
如今,五分村绿树成荫,垃圾定点投放,湾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五成群的村民或坐在树下拉家常,或在田间劳作,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为了解决铁路涵洞雨水囤积、淤泥沉淀影响村民出行的难题,去年7月,镇村党员干部及时成立专班制定方案,疏通60米排水沟,修整50米破损路面,并在涵洞边新修一条排水渠,为3000多名村民建起了“幸福路”。
“这个排水渠修得好啊,以后遇到雨天,再也不用趟水了,党员干部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大实事。”每当说起这事,村民姜又明称赞不已。
五分村满畈金黄色稻谷丰收的景象得益于今年6月份村里开展的整治撂荒地活动,那些天,“兵书记”姜康身穿迷彩服,跟班作业,同机耕种在田地间。他白天忙在田头地边,晚上同党员干部一起登门做群众思想工作,宣传粮食安全、整治撂荒地有关政策,建立撂荒地信息台账,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并探索“村支部带头整治、农民自愿、亲友代种、合作社土地流转、种粮大户统一耕种”的复耕新模式,完成复耕复种1100多亩。
“五分村将继续深入挖掘当地历史人文、乡村民俗等,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文化资源、乡贤能人,打通与葛店经济开发区的‘幸福之路’,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乡村与城市互动、田园风光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在汤家湖畔这片希望的土地上绘出不一样的好‘丰’景!”五分村“兵书记”姜康激情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