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叩问乡痕
作者/侯玉娟
写在前面
我是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孩子,我深情爱自己的故乡。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在记忆的深处产生共鸣的还是我的故乡。
故乡萦绕在心中,故乡是一场美丽的梦。我能为故乡做点什么呢?诗人说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含着泪水,是因为我们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愿意用自己的执着和努力拼尽所有的力气,认真的做一名教育工作者,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行走在追梦的时光里。
今天敞开心扉愿意把自己的故乡的传奇故事推荐出去,因为这是一种幸福和责任,同时我也会为故乡骄傲和自豪,愿故乡再度走向美好的辉煌。
开篇寄语一故乡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我的故乡在遥远的科尔沁草原,它位于燕山余脉的一端,也是我们通常表述中的漠南牧野,一座美丽的山城一一库伦旗。
那里极富个性,地貌特征骏怡,气候宜人的季节,长满了数不胜数的鲜花和绿草。
每到夏秋之际水肥草美,在微风的吹拂下,原野草木深,泛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浪。
田野里,草原上,浓墨重彩的绿主宰了这里的一切,它是故乡的调色板,大自然随时会用他美丽的圣手,描绘着草原上最婀娜多姿的羞涩。
如果你置身于这里的天幕下,呼吸一口这里的新鲜空气,立刻会感到醉意浓浓。
这里绝对是纯天然氧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丰厚的礼品,而且没有之一。
艳黄的千头菊,在沙地上随风摇摆,那是一种纷繁的绽放,却显示了昂扬向上的力量。
火红的石竹梅,顶着馨香的花瓣,极像娇羞的少女,她的娇艳和闺阁丢秀,真的让人惊叹不已!
弯下腰来观看淡粉色的益母草也不示弱,顶着嫩嫩的花刺多姿的摇曳着,抢眼的小喇叭花香气四溅,带着浓浓的馨香的味道,空气中都是那种甜甜的感觉。
最独特的要数蓝颜色的鸽子花,开的那叫一个奇葩,她把独特,幽静,神秘的海蓝美,典当给了最多情的岁月。
惹得调皮的孩子们偶尔会把它编成最美丽的花环,当作炫耀的资本挂在胸前,显示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美丽的瑰宝。
最多情的还有绽放凄美的蒲公英,她把耦合和鹅黄的柔美全部带给人间,然后再悄悄的长成种籽,诺诺的驾着滑翔的小伞,悄悄地飞走了。
飘向遥远的天宇,寻觅一个更广袤的世界。
大自然这位美丽的使者,会时不时地打开天然调色板,创造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了,但是每当想起童年的往事,那飘荡在山间和地角的浪漫,便会扑腾,扑腾的涌上心房。
眷恋还是思念,我已经说不清楚了。
总而言之回忆是美好的,遐想是甜蜜的。
那种久别的冲动,犹如南国的雨打芭蕉,柔柔的萦绕在我梦幻的思索中,是幸福的感觉,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
第一章
传奇的库伦沟
科尔沁草原的最南端,漠南牧野之处,起伏连绵的地貌一望无际,茫茫的草地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于天地之间。
天幕下安适又恬静,穹庐笼罩四野,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生存。
牧人们春夏秋三季逐水草和时令放牧,农耕文明也在这里共同发展。黑黝黝的甸子地种着大豆玉米和高粱。风沙薄地的南沼地带种着荞麦和豆类。沙漠上群峰突起,摇曳着黄柳条和沙姆嘎,大漠中百鸟声喧,成群结队的百灵和黄雀,整天婉转动听的鸣叫着,雉鸡飞翔,野兔成群,夏季里竞相绽放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数不胜数。
象征着和平吉祥的美丽的蓝色的鸽子花就生长在这里,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一方水土养育一代牧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放牧农耕。一代又一代的在这里更替繁衍。
这一年初夏的一天,突然间乌云翻滚,狂风肆虐,一只矫健的雄鹰展翅,叼起摇篮里熟睡的婴儿,敏捷的飞起来,被包裹的红花被单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吊在半空中。
这不是布和朝鲁家三世单传的儿子小纳森吗?大家惊恐地呼喊了。“呕式,呕式,呕式”,用驱赶雄鹰的语言提示着,但是丝毫不管用,大鹰没有放下的意思。惊悚的尖叫声惊动了老牧民忠乃爷爷,老人家急中生智,吹起了海喯喯,呜呜的鸣叫声,惊动了所有放牧的人群,大家意识到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举头仰望天空,飞鹰正叼着襁褓中的纳森在空中盘旋,像是和牧野的人群在示威,兜兜转转的盘旋飞翔,既不飞走,也不肯放下,不知道它想干什么?
放大牧的布和朝鲁和伙伴们大声地尖叫起来,小纳森,是我儿子小那森被叼起来了。
于是马群奔腾起来,山野呼啸起来。一群父老乡亲跟着飞鹰追赶,有人说,那不是两年前大伙一起搭救的大飞鹰嘛!它要干嘛,这不是恩将仇报吗?怎么可以这样呢?
它要是一松口小纳森的命还有吗……,人们急中生智,整个马群形成一股铁流,围拢在飞鹰盘旋的下面,人们不停的呼唤着大鹰。“呕式!呕式!”嗓子都快喊哑了,仍然还是无济于事,伴着人们的呼喊声,大鹰飞飞停停,兜兜转转。在空中扇动着强有力的翅膀,似乎好像和这里的一群牧马人开玩笑,有人提议放箭,聪明的牧马人布和朝鲁高喊着,使不得,使不得,空中飞翔的是两个儿子。原来这大鹰曾经是布和朝鲁在两年前搭救的雏鹰,养好了伤后被他放飞了。
牧人布和朝鲁中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悬着的心快要掉出嗓子眼了,他顾不上奔跑嘶鸣的马群形成的一股铁流,骑着黑旋风疾驰追赶。
孩子的妈妈牡丹嫂子已经哭成泪人了。她和一群挤奶的众乡亲,也都在狂奔追赶。
凄声如诉,哭的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心里不断地在猜想,只要大鹰一张口孩子就……不断地叨咕着菩萨保佑,菩萨保佑还我的纳森,还我的纳森!嘴里不停地抱怨着,一个恩将仇报的家伙。
在一片紧张而又忙碌的追赶中,所有的牧马人和家中挤奶的众乡亲一股脑地都追出来,全村出动,大家的心都被紧紧地揪住了,谁都知道,这可是牧马人布和朝鲁的一根独苗啊!
无论草原上的人们如何呼唤?大鹰依旧不屑一顾的叼着襁褓中的小纳森,在草原的上空中盘旋,简直是要把大家带走的节奏。
无论如何就是不肯降落,它一直把马群和众牧民都带了高耸的沙包上找了一块儿较高的沙峰,把熟睡的小纳森轻轻的放在沙丘上,一个雄鹰展翅抖机灵,向箭一般的直入苍穹,瞬间飞走了。
风停了,雨来啦。漫灌的洪水呼天抢地的涌来。
布和朝鲁和全体牧民回首瞭望,一片汪洋就在脚下,瞬间全部都明白了,仔细看看纳森还在熟睡中,孩子身上没有半点伤痕,大难来临,神鹰这是来搭救我们啊!此乃天意也!
大家回眸一视,一条银河般的玉带划破了草长莺飞的原野草库伦,被冲成了一道深沟。
众相亲流着泪水集体跪拜,勇敢的飞鹰啊,你用自己的智慧营救了所有的黎民百姓,所有的牧民都被你的神勇行为搭救了。
再回首观望,所有的毡房顶都在水中,这搭救之恩,简直是没齿难忘。
人们合掌祈祷诵经阿弥陀佛,这是神奇的搭救,大家啧啧称赞,都说大水无情,雄鹰有情,世间的万物皆有灵性啊!此刻众乡亲全部脱离了洪水带来的苦难。
感谢飞鹰的神勇搭救,世间有很多话都难说,这是爱的回报,千真万确!
于是在漠南牧野的沟壑上,一个美丽的传说,被人们传诵了千年,神奇美丽的库伦沟就这样形成了。
这就是后来位于燕山余脉的漠南牧野之边的希勒图库伦喇嘛旗。
第二章
上祖带着皇家使命来库伦建寺
走过了千山万水,一路风餐露宿,夏侯格和众位差人,背着经卷、丹书和皇家御批,千里迢迢奔驰而来。他们来到科尔沁南端的大漠腹地,正准备寻求与这里面的游牧一族接洽,被眼前的一道天堑惊呆了!这哪里是曾经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分明是一条贯通东西大动脉的沟壑,和大青沟遥相呼应,简直是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姐妹篇沟壑。
众差人下榻到北岸的山坡中,两岸的斜坡上炊烟袅袅,山坎子下面的黄土坡形成了地窨子小房。远处的山边上稀稀拉拉的,还有几座蒙古包散落在哪里。
沟壑的两岸居住着蒙、汉、回、满、四大主体民族。
听说皇家差人莅临,牧民布和朝鲁极度兴奋,荒野山川的草库伦能有皇家关注,真的是喜出望外,一时间沟壑沸腾,大家奔走相告,简直是喜从天降,于是马队和官员车乘带着黄金和税批以及加盖文书,浩浩荡荡地来到这里,一阵客气寒暄之后。大家见面后分宾主落座,共议前来之事。
一时间小镇沸腾的像过年一样,沟上沟下,毡包和民房都沉浸在喜庆和欢乐之中,人们奔走相告。
祥云笼罩古镇四方,每到夜晚篝火通明,人们用圣火的方式来庆贺,一阵忙碌的筹备,大家都在期盼之中。
经过多方筹措和运作,在一片锣鼓和号角的呐喊声中,三大寺奠基仪式正式宣布启动。
次日的清晨,鞭炮齐鸣,鼓乐喇叭,各路僧人,喇嘛,各路工匠,各方买卖铺户捐资助建,四座佛塔,三座庙宇,同时念经,七枚金灿灿的元宝,作为奠基启动和镇宅之宝,按照甲乙丙丁火水木,寇金北斗七星的方向。同时被典藏于地下。预示子孙后代吉祥,富贵,通达,平安顺遂!
一吨多重的玛尼锅开始点火。呼呼开锅的糜子米粥,冒着腾腾的热气,七只山羊的骨头和肉散着香气,弥漫了上苍,各路能工巧匠全部都来加盟。等候着这一杯玛尼粥的恩赐,大家不祈求多少,只在乎祈福降吉祥,等待一杯羹汤圣洁的温暖。
自此十年九灾的草库伦,甘霖大至,五谷丰登。捐献的各路供品来自百里之外,骡马牛羊骆驼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堪比集市,络绎不绝的朝拜商家都带来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做为朝贡的敬品,真的是一个好兆头,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巧合。
龙行当铺,德胜号店,两家大买卖各赠白银五千两,白花花的文银被筹备的管事和账房用朱批记录报给管事房,用以记载特赏三年买卖免税,加盖了关印文书之章。
大寺奠基前址,红绸缎幔帐迎风舞动,各路喇嘛,僧人纷纷赶来诵经纳祥,不要说本地的僧俗两道,来自王爷庙的驼队就长达上千人。牛勒勒车,驴垛子,双峰骆驼队,长长的队伍和叮叮咚咚的驼铃声响彻沟壑两岸。敬奉的赞助和礼品排起了一条长蛇阵,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各种职业都知道这是皇家赏办的寺院纷纷前来纳供,以表示一份忠心。
像开市大吉一样,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大家奔走相告,参与皇家亲征,可以享受免税三年的待遇,而且也可以亲自参于庙宇和佛塔的奠基仪式,这在当时来讲是何等荣光的幸事!
祈祷吉祥纳福,百业兴旺安康,更有从事农桑之人,祈祷风调雨顺!
一时间库伦沟,名声大噪,方圆百里无一不知,无一不晓,一改往日的萧条冷清,各路豪杰好汉也纷纷解囊相助。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功德无量,造福后世子孙的积善缘之事。还有人为佛塔的建造捐出了五色米和丝绢布匹,个各民族的同胞齐心合力,共建庙宇修缮佛塔,更有四方英杰前来祭奉,还有营口和沈阳方向的知名老客,前来茶马古道驿站捐资助建,以求万事太平。
这不仅是黄家御批喜事,更是民间盛事。人们都祈祷三大寺矗立在漠南牧野库伦沟的那一天,为家乡祈福,并且有四座佛塔的开建,镇宅和保佑一方水土安康,并有七星高照的祥瑞之说。
其间也有途经此地的盐商茶农,青铜铸造师和泥瓦匠也前来加盟,为途经的驿站纳祥!
景德镇的陶瓷小样制作的精良无比。一个缩小了的三大寺和东西南北方向的四座佛塔。下面有莲花宝座和福禄寿喜相间,我们佩服设计者的匠心独韵的工匠之美!参拜的人除了惊呼就是慨叹。
库伦沟的小镇热闹非凡。
各类民间艺人前来献艺,其间还有古彩戏法,百步穿杨的射箭表演,二鬼闹街。各类杂耍,各类武林高手,你方唱罢我登场。更有安代驱魔压轴表演,还有古兰经祷告祈福,这是一个多民族包罗万象的大集合。也是三大庙宇四座佛塔奠基开仪,所有的能工巧匠各展风采,是草库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
设计图纸到位,主寺分两层,为汉藏设计,下层为砖石结构,上层为木制榫卯结构,招募所有前来的画工都是绝代匠人。分别设计了二十八星宿,落座柁角分别以唐卡的方式驻守。
主殿兴源寺分九九八十一间,鼓楼设计在四个角落和钟楼相对。同时陆续兴建的还有福缘寺和像教寺,当时统称为上苍和下苍。
六年大建后落地库伦正东方,从此形成了一座辉煌气魄的古建筑。四方有宝塔镇风水,按照地心学说,分子午流注细化,保护原野人寿平安,东西南北各有主司,东方人癸水,西方丙丁火……以此类推确保民间安康,保万世吉祥。草库伦正式命名小库伦,沿用多年后人们把小去掉了。终于在一六四九年胜利竣工。库伦正式开启了有楼房的历史。
堪称漠南牧野一道神奇辉煌的古建筑。
八月初一正式剪彩,各路僧俗,喇嘛,豪杰以及所有的农牧民,大庆三日,放鞭炮,烧高香,念圣经,舍玛尼粥,跳安代,举办布鲁打准,围猎圈地赛马。整个庙宇香云缭绕,紫气东来,一番盛景自成体系。
佛家弟子,出家喇嘛,汗王庙,老爷庙,龙王庙和兴源寺成为隶属关系。
只有清真寺做礼拜自成一体,库伦的蒙汉回满成为地方的主体民族。兴源寺正式成为政教合一的办公地。
喇嘛教正式形成一派牧区文化,无论祭祀和庆典都是集散地和发祥地之一。
第三章
关于三大寺和四座佛塔落地的安排
被雄鹰叼到沙滩的纳森长大了,经历了特殊的事件后,童年就备受所有父老乡亲们的关注。
无论如何,冥冥之中都有一种天将大任于斯人也的情怀。
在牧人眼中,从小就是人人称颂的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他带着灵性,带着天赋异禀和与众不同,是人人心目中捋顺条扬的好后生。
他从十二起就被送到林沁喇嘛身边学习经卷,开启了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人生,因为他的传奇故事,所有师者,无论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其他生活方面,大家都有着感恩的心态,给予特殊的关爱,孩子毕竟经历了奇特古怪的人生往事,客观事实证明也相对奇特的救了大家。
在蒙古喇嘛教的传说中,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大家公认为他是救难灵童,可他自己却不是那么认为,似乎感觉是偶然中的巧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晃孩子长大了。
借天地日月的精华,仰仗漠南草原的灵秀,小伙子威武英俊,潇洒倜傥,不仅风度翩翩,一身功夫,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在师长的精心教育培养下,熟读经文,过目成诵。
他是一位学养天赋极高的后生,谦虚可人,是一代青年人中的姣姣者。
从小在父亲布和朝鲁的影响下,潜移默化的学会了骑马射箭,草原围猎,放牧农耕都是一把好手。
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特殊的人才,都说寒门出贵子,真的是这样啊!
他知道了自己童年的特殊经历后,也非常惊讶!感叹之后,倍加珍惜人生。
因为藏传佛教和喇嘛教的从属关系。他被派往西藏学法三年,归来后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礼仪主持,并且多次拜见大德高僧,几度拜见上师和大师。
是传说中的优秀极品的好孩子,在修炼的路上。几经艰辛,矢志不渝。修心修品,不为金钱美女所动。推崇佛家弟子的最高境界。
在回归的途中,和同门师兄弟几经遇险,走过了七灾八难,与天斗,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斗。与各种狼群虎豹周旋,搭弓射箭多次脱险,真可谓算得上是天地之间的英雄猎手,同时又非常崇尚武德,从来不以强凌弱。
信奉天人合一,信仰修身养性,不与世间争高下。不为钱财所诱惑,且能够路与不平拔刀相助,有着天地侠客行,人品高风亮节的君子之范。
于是在大兴喇嘛教的漠南草原,人们都期待着有圣徒转世。在藏蒙合一的大背景影响下。又有西域的使臣不断来这里讲经说法,以及皇家使臣的联袂统一,确保巩固边塞安康,祥和,稳定。
牧民都举荐被雄鹰衔到空中接受洗礼过的孩子纳森,所有的使节经过多方考量,重任便水到渠成的落在了纳森的肩上。
在回禀皇家的传信中,传圣文的钦差大臣便一刻不停的在回禀的路上奔驰,他们也知道纳森是三世单传的独苗,边塞需要巩固。急速发展民族人口,急需要开支散叶和多民族的融合。用于巩固皇恩后的政权。及需为我大清一统做出贡献。便一刻不停的传报,各个驿站快马加鞭,传送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特允!锡勒图库伦喇嘛旗,做床喇嘛可以娶妻生子,钦此。”开启了世袭喇嘛制的唯一旗镇。并同时配有十家庄头和百家庄头,提供子孙后代的选拔意向。
无论是唯物主义的学说,还是历史的史实记载,还是传说,摇篮里的纳森都在空中受戒了,这不是非同寻常的人和事情,是偶然发生,还是天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方子民逃离洪水,逃离苦难,得以生存延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传奇的库伦沟的佳话。
第四章
大喇嘛纳森招亲
兴源寺的大喇嘛主持纳森长到了二十三岁,已经成为草原上骁勇善战的好猎手,在族人和亲朋好友的牵线下,说媒了一位来自科左中旗的姑娘海棠。
据说海棠姑娘是胡硕达木家的二小姐,大姐苇棠是皇家四贝勒爷的侧妃,五年前已经被选进宫中了。
海棠,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女孩,从小学习女红擅长蒙古刺绣,骑马射箭,除此之外,书法和绘画也是相当的棒,据说介绍人讲,她画的蒙古马惟妙惟肖,只要略略几笔,就能够表现出奔腾咆哮的神态。
经过她手缝制的蒙古靴子,祥云缭绕做工细腻精湛。手工绣制的蒙古长袍儿,古钱币栩栩如生,五彩线也搭配得相当合理,漂亮,惹得大家都啧啧称赞。久而久之名声在外。就连走山乡的货郎都第一时间扑奔着她来,货郎挑子第一时间把苏杭运来的新鲜丝送到他家的门口叫卖。
海棠也不例外,她的童年耳鬓厮磨之音,就慕名草原上传说的圣童娃子,纳森的神奇传说,听说哈登奶奶前来提亲,内心充满了惊喜。阿妈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哈登奶奶掸掉风尘,进屋子说明了来意,爸爸,妈妈见了蒙古礼仪,让进了正包厅议事。
哈登奶奶是草原上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草原上的最有名的说媒人,经他承办的红事,十有八九都是吉祥和幸福的。看见她的到来,海棠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子,不用猜想就知道她是来做媒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老太太是个标志性的红娘。
茶饭过后阿妈把海棠叫到毡包外边说明一下情况,具体的意思就是我和你阿爸都非常同意这门婚事,这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姻缘。妈妈看你的意思是否同意?如果你不好意思回答就点点头,纳森喇嘛绝对是个好青年,能嫁给他是你的福分,你如果不反对就这么定了,二小姐海棠神秘的一笑,婚事就这么轻松的通过了。
回到屋里,阿妈牡丹也是一副喜笑颜开的样子。哈登奶奶更是高兴的满脸笑容。
回到了库伦,一五一十的讲了此行,布和朝鲁夫妻二人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如群里威望颇高的中乃爷爷都捋着胡须,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因为喇嘛传承有规定,必须是在十家养女桩头里面寻找婚配的对象。
选婚配必须是有皇族旁系的亲属,在其中成员里进行选配。
其实按照大清的礼律就是为了巩固政权,巩固族群势力,是潜移默化的规则。
娶亲的那一天人山人海,百里牧区一路帐篷。杀羊宰牛,炒蒙古米,制作各种奶制品,所有帮工的人都各司其职。
制作奶制品的糕点师,把所有的奶制品都制成各种造型,无论是奶干还是奶块,都在各种模具中做完造型,奶皮子制成月亮形状,奶豆腐制成方砖形状,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寓意。
成笸箩的牛肉干,都是在地下挖制的火炉子,用用千年沉积的草炭烤制的,这种草炭是几万年前形成独特的蒙古媒,无毒无味无污染。做出来的产品,味道妙不可言,清香环保诱人,烤制出炉的牛肉干,浓浓的肉香,牧人们在十里熏风下,上空散发着浓香的味道,大家都期待着婚礼开启的那一刻。
灶台上,妇女们的分工更是合理明确,凡是做热食的妇女们,头上全部都包上了花羊肚子头巾,象征着喜事吉祥的含义,忙活着面板子上的各种美食。
浓郁芳香沁人心脾的奶茶早已熬制成功,早饭过后大锅台上架起了饸饹床子,吱吱嘎嘎响个不停,五位妇女忙得满头大汗,和好了的荞面剂子。被搓成了长条状,一组一组的摆放在那里,案板上像堆砌的小山。
负责压饸饹的邻居图雅二嫂子累得汗流浃背,干了小半晌后,接着又换成了身体健硕的呼和三哥继续操作。
制作卤汁的毛如大娘和萨如拉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唯恐做得味道不佳,精心准备了各种山野调料。从十里开外採来的山胡椒。还有大量的鸡腿蘑菇,切好小丁丁,做成骰子块儿。
做手扒肉的阿拉坦六姑在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锅上忙活着,搅动的大笊篱不停的,在锅中翻动,原汁原味的蒙古羔羊羊肉散发着鲜香。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吉祥的气氛,这哪里是在迎亲,简直就像是要召开盛大聚会的节日一样。
制作好的马奶酒被四个壮汉一桶一桶的提到毡房前。分别都用红布裹着盖,酸酸爽爽的味道弥漫了整个上空,如果不是礼仪所限制,一定会拿过来咕噜咕噜的饮上一大碗,诱人的味道在这里被体会的淋漓尽致,自律的内容也被诠释的恰如其分。
简直就是透瓶香,原汁原味的东西就是霸道,这工艺已经传承了多少代人,带着奶的浓香,配着杏仁的清新味道,真的是草原上奶酒极品,那种纯天然的味道太彪悍了,没到过草原的人,真的是不能深刻体会。
第五章
婚礼现场
东方放亮,太阳一抹红,迎来了马队和接新亲的勒勒车,浩浩荡荡的队伍一众人马全部到齐。随着一声大喊报喜,新娘队伍驾到。鞭炮齐鸣,鼓乐喇叭奏乐。隆重的婚礼大典即将开始。
马头琴如泣如诉的拉着哭嫁曲,无论是新娘还是陪嫁的家人都喜极而泣。
哭嫁是草原上的一道送亲礼仪,无论谁家的女孩,出嫁前上车的时候,一定要把金豆子留给娘家一部分,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哭得越厉害,留的财富越多。预示着留情,留财,留思念,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有姑娘的泪珠值千金一说,所以乐曲也是跟着情感走,高亢的马头琴呼啸着悲壮的乐曲,拉出了草原之风的高亢与悲凉。
当新娘的第一人生被宣布结束之际,婚礼司仪宣布第二人生的开启。热闹欢快的管乐齐鸣,热辣的吉祥曲在司仪的主持下,一对新人行蒙古大礼,道别所有亲人,吉祥,万福,长跪,长拜,
感恩父母,感恩养育之恩,感恩给了我们生命,感恩伴我们成长。
一 拜见穹窿四野,敬火神,火是草原蒙古民族最崇拜的最高礼仪,它赐予我们温暖和食物。
二拜见河套流域,感谢生命之水,养育父老乡亲和子民,期待人寿年丰水草丰美,草原繁茂,丰衣足食。
三拜土地和牧场,养育我们幸福的人生,恩赐给我们繁衍生息的栖息地,祈祷草木葳蕤繁茂。
第六章
酒席大宴
新郎新娘入洞房,来宾吃喜糖,司仪宣布,婚礼现场撤下装台,酒席大宴席开启。
新郎新娘托起吉祥的哈达,装满了圣洁的奶酒。有司仪掌管分宾主落座。亮晶晶的银碗在红绸的映衬下显得是那样雍容华贵,斟满馨香的奶酒。那种凛冽和甘甜瞬间香气四溢,新娘的红红的蒙古袍与银碗和哈达交相辉映,像极了草原上盛开的萨日朗花儿,此时此刻的少夫人海棠两腮殷红,美丽的蒙古头饰像高耸的云峰,高挽的发簪甩着珠光宝气。耳边的金饰透着睿气,一颦一笑的掩映着婀娜的身姿,真的是贵妇之体倾倒一大片。
纳森高举着银壶紧随妻子海棠之后,所敬之处一片掌声,一饮而进,司仪高赞。这是大喇嘛的赏赐,每个人都感觉到幸福满满,这或许是草原上最高的礼节,预示着美好吉祥的祝福!
每位来宾都赐给新人一副香囊,香囊里面装着各种祈福和心愿。
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不拘一格。一对新人非常欣喜地接受,然后由掌管的司仪代为保管,其实这里面装的是各种请谏和倡议书。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古人送香囊,送的都是智慧。
家事国事天下事,蕴含其中,精准地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儒雅的民族主体,它融合了各民族的精明善良和智慧,以及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以传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东方的一枚标杆。
此外,还有远道来宾带上了马牛羊和骆驼以及远道而来的勒勒车,他们都是借机给草原库伦驿站送给养的。
真的是各有商道,凡是来这里纳贡的都有三年的优渥待遇,无论到此歇脚和换马,还是驻扎免去一切费用,真的是一项大恩大德的待遇。此项费用用于草原上的各种建设费用支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劲道爽滑的荞麦面美食被请上大席。所有来自辽宁山西和陕西的宾客都看傻了,惊呆了。
这难道就是人们传说的草原上的求雨面?浇上了鲜香美味的羊肉臊子卤汁,那味道简直是神仙赐予的美味。听传说张果老吃了之后骑驴都没有找到方向,吃完了硬是倒着回家的。反正我也没有考证,只是听说而已。
在人们品尝美味的同时,一群矫健的青少年跳起了吉祥祝福的安代,红色的彩绸当空飘舞,他们雄姿英发,翩翩纶巾,一会儿向鸿雁起飞,一会儿像雄鹰狂舞。一会儿像大鹏展翅,一会儿又像金丝雀归巢。把整个婚礼推向了一个美好的境界,人们都陶醉了。
漠南牧野这块安代发祥地,一对幸福的新人开启了美满的新生活。
同时也开启了漠南牧野和漠北草原的通婚时代。本地姑娘不外嫁的现象,从此结束了。
漠南的炒米,马奶酒,牛肉干和安代舞被带到了漠北,漠北草原的那达慕盛会顺其自然地被逮到了漠南,漠北的高粱酒和闷到仙工艺传到漠南,还有蒙古袍子的精美刺绣被海棠带到了漠南牧野。
值得一提的是漠南的喇嘛可以结婚,这个确实是真的,一直传承至今,因为这个曾经受过黄封。当年为了延续人口和子嗣,巩固漠南人口基数,圈地一方水土为上策。
从此,漠南库伦的荞麦面美食享誉天下。被传到了宫廷作为御供美食,只要是吃过的,没有不拍手称赞的,它不光是环保卫生的健康食品,而且有很重要的医学价值和药用价值。一直传承至今,甚至已经是享誉世界了。
漠南草原这块宝地,是塔敏查干的最南端。它是传说中八百里瀚海的龙头,自从建立了庙宇和佛塔之后,不在有阴风怒号和飞沙走石的恐怖现象,也不在有各种地界的纷争。
不知道是偶合还是巧遇,人们对于太平盛世的渴望太强烈了。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的子民,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牧人啊!时时刻刻都在期盼着祥和安宁和富足,或许这是人们最起码的生存需求。
初稿完成于2023年6月23日于如月工作室。
补述
我欠了爷爷一笔账,我欠了全旗人民一笔大账,四卷腊封蝇楷,赴之一惧,焚之,六八年的十二月三十日是我的梦魇,只要是想起来就揪心,在有生之年补齐短板。也算是对先人的一种交代。
我是这块土地上长大的孩子。我深情地爱着这里的土地,从历史的角度里解释,我对故乡是欠账的。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情感的世界里很是纠结,无论如何挣扎总是走不出漩涡。当作品完成之后我释然了。
同时也感谢一许雅琴老板的大力支持!
2023年6月23日一如月工作室

作者简介
侯玉娟:女,网名如月,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师。
爱好文学,掬一束鲜花,挽一程芬芳,在流年的岁月里吟诵,行走在追梦的时光里,甘愿做了文学的仆人和奴隶。
从少年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伴有 诗歌,散文,小说,论文,通讯,杂文,报告文学……等若干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