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觐石
2023年10月25日下午3时许,在校紧张复习准备考研的儿子在微信对话框里有了反应,原来他是抽空回答我昨天留下的问题。
我说:“这会有空了?”他说:“划会水。”我说:“妈的,有划自己水的吗?揍你滴屁股蛋蛋。”
我见他有点空,就把刚在抖音看到的别人出的一个句子“落叶方知秋将尽”随手发给他。问:“你看看这个句子有问题没?”一分钟后,他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将字位置的平仄,一个是文意不对。”
我问:“怎么改?”半分钟后他又答:“应改为:叶落方知秋已至”。我说:“好!我儿成熟了。能对出吗?”他两分钟没反应。知道他在思考,怕时间长了打乱他其它课的复习计划,就引导他:
“下句同样要以物喻心……”,知道他在听,我继续:“秋后是什么季节?是冬……”,“冬天有什么事物最醒目呢?梅和雪……”,“梅干什么……雪将什么呢?……”,“梅红和雪来……”,“那么初句的轮廓就可为——梅红可见雪将来……”,“再看看平仄和上句的重复字意怎么处理?……”,“很容易就可得出下句:
梅红预示雪将来。你看看与上句合在一起有问题没?”
“ 叶落方知秋已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梅红预示雪将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他马上回答:“合适。”我说:“你去忙吧。对句的关键是思路的选择要正确。这个句子不能在同一个秋景里找下句,也不好以琴棋书画等艺术来对心境,显得生硬。顺延到下个冬景来对就自然了,当然更不能用夏景来对,那样就没有季节延续而形成的内在联系了。再者,这个句子还可改为:叶黄方知秋将至。你有空了思考一下。”
又等了两分钟,对话框里一片沉寂。我知道他已经离开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秋风里,一个胖胖的、高高的、又有点文文气气的、忙得脚不连地的、累得像小狗似的奔波身影在我眼前不停地闪现。
好大一会后,我揉揉有点潮湿的眼睛,在对话框里留下:
“ 叶黄方知秋将至——
仄平平平平平仄
梅绽预示雪即来
平仄仄仄仄仄平”
随笔于石缘斋
书法高考课堂
2023-10-25-15-28
觐石简介:
原名闫伟,男,汉族,常居郑州。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礼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原名人堂入驻书画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