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爱那抹银杏黄
钱坤忠
我学习写诗的心路历程
张春新
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到了,枫叶的鲜红,银杏的金黄,芦花的纯白,组成了秋天最美的绚烂色彩。我对银杏情有独钟,最爱那抹银杏黄。从来银杏不负秋,有时站在市中心的马路上,也会看到几株浓密的银杏树掩映着白色青砖的小洋房,别有一番秋味。
我从居住小区出边门就到了公园。在这深秋季节,我总喜欢坐在棚架下的长椅上,凝视着眼前那金灿灿的银杏树。千米红色步道围着一百多棵银杏树,在秋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斑斓璀璨。树上地下,金黄一片,通体明媚,一直明快到心里,这种和谐的美是大自然精心制作的妙笔。
到了寒露霜降深秋节气,简直就是银杏的世界,秋风飒飒,杏叶簌簌,很多地方都开启了金色模式,一阵阵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银杏叶子由绿变黄,以千百种姿态纷纷扬扬离枝飘落而下。飘落的叶子不像其它树叶病态枯黄,更不是死亡,而是具有生命力价值的金黄,更像是另一场生命刚拉开帷幕。落叶飘下时,那不是飘零,而是舞动。细细观察,那金黄色的每片叶子条条叶脉,清晰可见。每一枚杏叶像一把把折扇,又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落在地面,落在步道上,落在幽幽的小路上。远远看去,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缕缕阳光把叶片照得晶莹剔透,闪着光芒。我有意识地从地上揀起一把,回到家里,进行挑选,把它们铺开,润湿、清洁、抚平,当作书签,夹在书页中,赋予它们生命的延续。

家乡人都把银杏树称为白果树,它会结出一种白色硬壳的果子,可以吃。孩提时代,上了年纪的长辈一代一代讲述着白龙庙两棵千年白果树的故事,直到现在,我还清楚记住了家乡这两棵白果树的美丽传说。
银杏树除了白果树别名以外,还有一个名字,古代称之为公孙树。因为银杏树生长缓慢,要长很多年才会结果,才有收获。佛教与树木有着微妙的关系,一般来说,寺庙院内都栽植银杏,尤其深山中的千年古刹,更是如此。银杏树苍健挺拔,树形高大,气势宏伟,寿命长久,衬托了寺庙的庄重和威严。北京西山大觉寺内有两棵辽代栽种的古银杏,乾隆皇帝到此巡视时,曾为它的巨冠参天、荫布满院的雄姿,写下这样的诗句:“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银杏树洁净素雅,有不受凡尘干扰的宗教意境,有利于游人瞻仰,庄严佛仪,参悟身心,袪除烦恼。据说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龄为5000年,生长在我国贵州福泉,植株高度为50米,其直径要13人合抱。
每年深秋时节,许多游客都会到嘉定安亭的古树公园,去一睹“上海0001号”古银杏树的风采。该银杏树龄为1200多年,植于唐贞观年间,是上海树龄最长的银杏树。树干参天,金叶满目。树上溢彩流金,树下游人如织,虽几经世代沧桑,但每年依旧结果累累。
上海有数不清的银杏树,从迪士尼度假区的奇妙路到上海音乐厅门口的银杏广场,从共青森林公园到人民广场四周,所有的银杏树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斑斓,蔚为壮观,蔓延开来,美不胜收。银杏树总是那么挺抜,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而且浑身是宝,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美丽的秋天不仅来自于收获,也来自于这充满了生命之美的银杏树以及那抹金灿灿的银杏黄。

作者简介
钱坤忠 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经济师。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远海运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浦东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与雷海合作编写出版了《航海英语应用文指南》。在《新民晚报》《劳动报》《上海老年报》《中远海运报》《航海》《海洋》以及《英语辅导》等多种报纸杂志发表专业文章和文学作品。
近几年四次获得全国诗歌大赛金奖和一等奖。获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二等奖。2018年出版了散文诗歌集《情怀》,2021年5月出版散文集《心中的风景》,2023年8月出版散文集《岁月的锚链》。
我学习写诗的心路历程
张春新
从1962年上海铁道学院毕业在解放日报犮表第一首诗开始,至今已有六十一年历史了。先后出版了五夲诗集,即“春新诗选”、“霞光短笛”、“柳青枫红”、“桑榆新歌”、“红霞满天”。其中“春新诗选”荣获第七届全国铁路诗歌优秀奨。
1)写诗启蒙者是南京市四中语文教師許靖江。1953年他在“中学生”杂志发表了一首诗“我们是接班人”。正值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祖国需要各方面人材,正逢其时,此诗红遍大江南北。每天,许老師在传达室收到雪片般全国各地的来信,
年轻的我,惊若莫名。梦想不到一首诗有如此强大的心灵震撼力。我开始向往并向他请教学习写诗,迈出了第一步。
2)引领者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刘崇善老师,毕业实习來我校开讲“诗歌创作课”。他谈到了观察、构思、提练、形象、想像、夸张、烘托、修辞等等表现技巧,并以名诗举例,使我眼界拓展,茅塞顿开。3)发表诗第一首是“解放日报”“我和祖国”征文。我以自己切身感受写了一篇“走在熟悉的街道上”。
旧社会,母亲早逝,父亲离家出走,我成了孤儿,与外祖母度日如年。年仅九岁,挎起油条篮沿途叫卖。解放后考入四中享受甲等人民助学金,外袓母靠政府救长期救济。在这样背景下,唸完了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毕业。走出上海铁道学院大门,重回南京走在少年熟悉的街道,如何激动地“心像小鹿欢蹦乱跳”。对比过去的经历,结尾呼应“是党的甘霖雨露呵,浇得我心灵欢蹦乱跳”。这首诗的发表影响很广,当时上海许多街道的墙报上,抄写了这首诗,这対我来说,当然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4)1982年,我参加了分局长培训班,地点在河北廊坊。每天早晚空闲散步到铁路边旁。见到北方小站铁路职工日夜辛劳坚守,黙黙无闻,无私奉献,十分感动。我发现北方的杨树林,高大广威武,雄壮成排,夏天撑起涼亭,冬天抗击冰雪。这不正是铁路工人形象的写照么?我以铁路工人坚贞伴侣借代歌颂写成了“可爱的杨树林”一首小诗。此诗在“上海铁道”发表后,“人民铁道”迅速转载,口口相传。有人开始戏称我为“局长诗人”了。
5)激情出诗。写诗的激情來自平时生活的积累,灵感源自切身感受的迸发。
一次,去山东出差旅游海边,看到一座“望夫礁”,许多人走过去,亳不留意,我却仃下脚步,苦思良久。漁妇在海边春夏秋冬盼望打漁的丈夫顺利归来,深深地戳痛了我的心扉。我婚后在小站分居八年,愛人要工作,又要操劳家务,照顾孩子,分居的痛苦可想而知。我在热泪中饱含感情写下了“望夫礁”这首小诗。我记得诗的最后一句是“让天下的夫妻永不受分离的煎熬。”以后,在我担任南京铁路分局长期间,特別关心分居夫妇,让多少夫妻团聚我也記不清了。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是诗的生命,莫过如此吧。
6)积累生动的语言擦出灿烂火花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郭沫若说过“胸有万汇恁呑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据说莎士比亚、普希金诗人都能驾驭上万个詞汇,他们写作如何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呢?
退休后,对于辛劳一辈子得以重病的老伴,我写下了“轮椅上老伴”一首感情诗。末尾两段是这么写的:
轮椅上的老伴呵,
劫后余生风姿依然。
如今,我退休推你步入公园,
欢乐溢满饱经沧桑的脸厐。
轮椅上的老伴呵,
推走了绚丽的晚霞,
推走了皎洁的月光,
推来了幸福之花绽放。
点晴之笔成了诗眼,唤起了诸多读者共鸣。
以上一孔之见,仅作参考。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023.10.25.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