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霜
文/刘荣根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到冬天的过渡,代表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冬天下霜是一种自然现象,“气肃而凝,露结为霜”。霜一落,天地白。冬天的清晨严霜覆盖在屋面和田野,会让人感觉到天地间有了一种钻进骨子里的寒气。
我曾在农村插队当过知青,虽然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下霜的情形在脑海里的记忆依然犹新。
进入深秋初冬,苏北天气日渐寒冷,下霜也会变得习已为常。
当第一场霜来临的时候,乡村田野的面貌会陡然发生剧烈的改变。
村口的银杏树,原本叶子就落得稀稀疏疏,再经冬霜一打,北风一吹,顿时会变成光秃秃的,没有了夏日里疯狂生长时的精气神,所剩的只是在寒风里颤抖。
尤其是昨天还豆荚饱满,颜色紫红的扁豆,一夜霜降,变得蔫头耷脑,皮软肉僵,先前缠绕在树杈或篱笆墙上的又肥又壮的青蔓绿叶也变成了没人待见的枯藤。除了扁豆还有如茄子、辣椒、南瓜等等更多的植物都会被霜拦在由秋入冬的门口,而走完它们的生命历程。尤其是一望无垠的棉田,前阵子在秋风里已由绿变黄的棉花叶子,现在又在酷霜的摧残下变成枯褐,纷纷离开枝头零落成泥。在阳光的照耀下,褐色的棉杆上绽放着一朵朵洁白的棉花,远远望去,如同白雪,一片茫茫。
当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在冬霜的面前停下生命的脚步。譬如麦苗和油菜。
冬霜未来的时候,绿油油的麦苗,在秋日和风中得意地生长,却不知道生命中的“劫难”正在向自己靠近。在某一天的清晨,霜会不期而至,凛冽的寒风中,霜给大地蒙上了一层白色,尖尖细叶的麦苗,象遭到猛然一击,弯下了腰低下了头,匍匐在农田里。从此后在冬季多霜的日子里,麦苗就像一个人步入了中年,没有了少年时的张狂,变得沉稳、隐忍和理智。寒冷的天气让麦苗放慢了生长的节奏,也让它在霜打的环境下锤炼了自己的筋骨。
我曾在许多个有霜的早晨,观察过身上披着白霜的麦苗。每当太阳升起,长在麦苗根部,贴近地面的麦叶,又会迫不及待地、顽强地伸展自己的身姿,抖落身上的繁霜,去拥抱太阳的光芒。
整个冬季它们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贴在地面,无怨无悔地扮演着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角色,用顽强的毅力去搏击寒霜。当冰霜到来的时候,它们会暂时低下头,但低头绝不是放弃内心的向往。它们自信春天一定会到来。为了在未来的春天里拔节生长,为着让山村乡野飘满麦香,麦苗在冬季里累积着生命的力量。面对霜的磨难从不退缩,从不言弃也从不言败……
每年的春天,田园间的油菜花盛放,从高处俯瞰,那漫野的花儿,仿佛在人间铺上了厚厚的金色绒毯。丽日春风里游人如织,蜂蝶纷飞。此刻,回眸从冬天走过来的日子,想想油菜从上年秋天栽种到眼前的繁花似锦,其间要穿过繁霜,越过酷寒,经受其生命中的磨难。油菜和麦苗一样,一个冬天就抱着那几片叶子,一样地在冬天里沉默,在霜地里匍匐,为的就是要度过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为的是要到下一个春天里去开花结籽。让自己的生命达到巅峰,充满精彩,留下繁衍后代的种子……
又到霜降的节气。如今的我已经垂垂老矣,想起冬霜下曾经的麦苗和油菜,回顾自己的人生,想起走过的路程,有过春天的风、夏天的雾,也有过秋天的雨、冬季的霜。而冬季的霜留给我的思考最多,启示也最深刻。它使我懂得了不经苦难,难得幸福;不经锤炼,难強筋骨;不经挫败,难有成功;不经 刻苦, 难有建树的道理。冬天的霜,给过我思想也给过我力量,它是我终身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