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阶踏的一妻多夫子
文/豫南杨
我们一行六人,辞别了上蔡,沿京珠高速南下,来到大别山西北部的乌龙岭,光总说:“到我老家看看吧。”
光总的老家在王母山的西南部,名叫高阶踏,是一个交通十分不便的山地村落。
今天,高阶踏没有人居住,田地是荒芜的,山川是荆棘丛生的,泉井、石塘、石墙屋、石板巷道、石条台阶格外引人注目,偶见野兔山鸡,给人惊凉的感觉,可谓寂静。

高阶踏,到处是石头,石山镶嵌着村落建筑:路是石板铺的,房墙是石头砌的,塘堰坝、梯田坎子也是石头磊的。
高阶踏的古房东向,多数建在石崖断壁下的斜坡上。
高阶踏大湾门口,约有一点五米宽,平面向下五米处是一月牙状池塘,塘水清澈,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米,连着山崖的泉井,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门口南方是二十多级的石条台阶,依旧可见昔日人畜踏步、坐磨的光面。“高阶踏”的名字就是由此得来的。
远望高阶踏,其势似坐落在卧虎昂头的胸部,紧锁村落水口的两座山像卧虎前腿错抱,不到村前是见不到房屋的。
光总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高阶踏,居住着二十多户人家,祖籍黄国,开基祖黄歇。黄歇因失国遭捕杀,没办法才带着妻小三人躲进这个与外世隔绝的原始贫荒之地,改“黄”姓为“光”姓。黄歇本人隐姓埋名,对外称“光卸”。
光卸的先族是黄人,源于辽河上游的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苗裔繁衍迁徙所居之处,多以黄命名,其中一支进入河南信阳潢川建立黄国。
黄国源于黄帝公孙姓轩辕氏,崛起于中国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
春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不服。黄国借地域优势,近与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曾一度与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被楚所灭。
黄国古叫光国。《光州志•点校本》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为姓一十有二,其结姓分国,见之于古籍者,一曰光。”《国名纪》云:“《春秋图》有光国,今光州是也。”
故此黄歇改“黄”姓为“光”姓。

光总还说:黄歇来到高阶踏,劈山屯田,过着原始人类生活。后来,黄歇与邻村呆姓联盟,定立家规:“自食其力,繁衍自救。”
“繁衍自救”给高阶踏人的人口繁衍起了引领作用。
秦汉南北朝时期,高阶踏人口繁衍极为缓慢;隋唐人口发展较快,特别是宋、明、清三朝极盛;清朝末期的1912年,高阶踏的光氏家谱载:在世人口达211人。
解放战争时期,高阶踏一家姓呆的媳妇,18岁那年生一儿子,次年丈夫光祖被抓壮丁,其后杳无音信。期间,呆氏依据祖训,与堂弟光宗再婚,又生一儿一女,日子过得清贫而温馨。
共和国成立的第三年,光祖突然回到了高阶踏,呆氏大为震惊。
是时的婚姻法是一夫一妻制,光祖面对犯难的原婚妻子呆氏,选择了离开。

这时的光祖,年近40 ,又是国民党的败兵,再想娶妻生子是不可能的了。
呆氏想:原婚丈夫光祖,人好心好,是国民党反动派强行抓走的,他回来我应回到他的身边,还是他的妻子;再婚丈夫光宗,人也好心也好,夫妻恩爱,家庭事顺,我不能抛弃他。
于是,一个惊奇且大胆的理念在呆氏脑海里浮现。
呆氏招来光祖、光宗,说:“我们的婚姻家庭已是现实,为了孩子,你俩合家共妻、我掌家、实行轮流工作制吧。”
光祖想:呆氏再婚,事由我被抓丁,信息不通,责任不归呆氏,也不怪堂弟光宗。
光宗想:与呆氏结婚,事由堂哥抓丁,信息不通,认为人死,责任不归呆氏,也不怪我本人;堂哥回来,应还(huan)妻于他。
光祖、光宗俩兄弟,同时都想:自己年龄都大了,都不容易再另组建家庭了。
这样,光祖、光宗认同了呆氏的意见。
至此,在随后的日子里,呆氏安排:第一个月的单日,光祖去六合、汪藩担炭或捡柴,双日再由光宗把光祖担回的炭或捡回的柴挑到乱项店去卖;次月互换,依次递进开展家庭工作。
这样,光祖、光宗每人每天都有半个白天半个夜晚在家休息或每人每天都有半个白天半个夜晚在外面工作。
呆氏除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外,还需在家抚养孩子、操持家务。
呆氏作息有序,家庭和睦,日子过得甜蜜滋润。
光祖、光宗合家共妻的第二年,呆氏又生一男孩,有人问呆氏:“这孩子是谁的呀?”
呆氏坦然回答:“不知道。”
又有人说:“这孩子是夜晚在门口塘逮王八人偷空的。”
还有人说:“这孩子是夜晚打猎人的。”
更多人说:“这孩子是村(大队)支书早起检查生产时留下的。”
……

这些,都表明同一个意思,那就是:每天凌晨,光祖或光宗总有一个人需要外出担炭或外出卖炭,呆氏身边有个空档时间,这个空档时间或被逮鱼人、或被狩猎人、还或被其他人偷占。
呆氏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就给孩子取了个时髦的名字“光混合”。
不管是谁的,光混合聪明,高考夺魁,本世纪初任旧县万乡的组织委员,而今在厅级岗上工作。
2010年前后,光祖、光宗、呆氏先后去世,墓地在高阶踏后山的虎腹之地,大理石连体墓碑:呆氏居中,光祖居左,光宗居右。
在后来清明时节的日子里,光混合都按时回到高阶踏,都是隆重祭奠母亲和“双父”。
每次祭奠父母时,光混合都会在母亲呆氏的坟前久坐沉思,或摇头,或微笑……
光混合的微笑,是微笑母亲的杰作还是微笑二千六百余年的祖训呢?
光总说:“我与光混合是出五服的兄弟,我也不知道他笑的是什么。”

【作者简介】豫南杨,又杨子, 新县人。1958年10月生,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学教师资格,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师,中国现代艺术名家。
1978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2019年10月退休。工作42年,获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6个,地级奖7个,县级奖27个,有省、地、县“文明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教教师”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6年9月颁发“荣誉证书”。
2002年立杨家冲小湾席玉支系家谱并树该支先祖碑,2003年续杨家冲《杨氏宗谱》,2004年续新、光两县《杨氏宗谱》,同年春立杨家冲开基祖杨珠夫妇碑于树林山并撰写碑文。2009年组织重建“杨公祠”,推择杨公祠奠基封顶八柱,撰绘杨公祠版面图文,命名“斋醮堂”。2016年出版发行校本教材《村落文化》,2023年出版发行《王店村志》。2017年新县《雄关古寨》采编,2018年新县《杨氏族志》副编,多篇教育教学论著在《中国地图》、CN刊上出版发行,《妈妈》《敬天祭地奠祖宗》《光先裕后杨公祠》《古寨雄风毡帽顶》《大山寨下的农校》《氏源姓始华夏杨》《王店村风香万里》三百余篇作品被百度等官网平台收录永存,其作品主题鲜明,语言质朴清新,富有乡土故事寓意性。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天乐:13991678287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