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阮杰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递,只在屏幕的切换之间。要说徐祯霞老师吧,我是见过一次的,那是在《西安晚报》组织的“西凤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采风团来宁陕的时候认识的,徐祯霞是首届“西凤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的亚军获得者,在那次采风中,徐祯霞是作为获奖作家的身份参加的。在采风活动中,徐祯霞给宁陕作家作了散文写作的讲座,我作为作协主席带领宁陕的作家们参加了,在会后,我加了徐祯霞老师的微信,此后,我们便成了微信好友,时常能够看到一些她文学创作上的消息,令我惊讶的是,这个作家几乎每个周都有作品发表,这是让我钦佩并且仰望的,更让我惊讶的是,在今年的七月,徐祯霞文学馆揭牌,这在文学界无疑又爆出一颗炸弹。就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作家的专业文学馆并不多,而且是一个在秦岭深处的县城。这,诱发了我强烈的好奇,也引起了宁陕文化界的关注,在宁陕县委宣传部、文联策划下,我组织了宁陕县作协十多名骨干会员,赴柞水县徐祯霞文学馆参观学习。
来到柞水是周六,和徐祯霞简单地碰了个头。第二日一早,便来到了徐祯霞文学馆。这一天,下着中雨,但是却丝毫没有冲谈会员们参观徐祯霞文学馆的兴奋和热情。我们冒着淋淋的大雨来到了徐祯霞文学馆,接照提前的约定,徐祯霞和她的助理吴海燕已经在文学馆里等着我们了,我们一到,他们就赶快将我们迎接进了文学馆里,我们在雨的催促下脚步迈得更快了。一进文学馆,我们便被满屋子里丰富的陈列震撼了,一双眼晴不知道往哪儿看好,在徐祯霞文学馆的助理吴海燕的导引下,我们从徐祯霞的个人著作专区看起,徐祯霞目前出版了七本著作:《烟雨中的美丽》《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月照长河》《梅花语》《山中日月光》《云端上的故乡》《春天的声音》,六本散文集,一本诗集《春天的声音》,她的散文著作从二千字的精短美文《烟雨中的美丽》《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梅花语》,到三五千字的中篇散文《月照长河》,再到万字左右的长篇散文《山中日月光》,再到三十万字的长篇非虚构散文《云端上的故乡》,徐祯霞完成了一个散文作家的全系列创作,打出了一套散文写作的组合拳,看着这一本本精美的书籍,我们除了钦佩,便是赞叹。无疑,散文作家徐祯霞的创作成绩是耀眼的,是让人瞩目的。徐祯霞文学馆分十二个区域陈设,由徐祯霞个人工作室、徐祯霞个人著作专区、文学之路、荣誉展台、书法寄语、刊发作品样刊专区、牛背梁文化艺术沙龙、万象书吧、文人雅趣、牛背梁上望长安专区、书香庭院、禅茶小屋构成。整个场馆既是徐祯霞文学创作十五年的成绩总结和梳理,又是徐祯霞为文为人的智慧凝结,既有文学书香,又有家国情怀,既有文人风雅,又有锦瑟和鸣。说真的,我没有想到一个基层的作家能够发表如此多的作品,看着满满一屋子的作品和样刊,让我有说不出的震撼,可能在以前人们的眼里,柞水和宁陕都属于贫困地区,或者是贫困山区,深处秦岭腹地,山高田少,这么一个山区小县城在外界人眼里或者是渺小的,可就在这样的一个山区小县城,却有着一个文学成绩如此丰厚、令外界瞩目的的作家,甚或比大城市的一些作家文学成绩都要显著,都要耀眼,这是让我始料不及的,也是让我觉得不虚此行的。来的时候,抱着的是一腔好奇与猎奇之心,而看了之后,心里忽然跃出的是一句话“秦岭深处有惊鸿”,鸿是大鸟的意思,小地方,也一样会有有才华且有灵气的作家,徐祯霞就是秦岭深处的一只惊人的大鸟,又有老话说的好,酒好不怕巷子深,徐祯霞就是柞水县酿造出来的一坛文学好酒,她不光用文学让牛背梁名扬天下,而且成为了柞水的一张文化名片,而自己也成了柞水的一张人文名片,人们因为徐祯霞这个名字而不远千里来到柞水,只为看一看能够发表如此多作品的作家有着什么样异于常人的禀赋和才华,以及这个作家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学人生和文学故事,当然,在参观结束后,徐祯霞也因为我们的好奇向我们分享了她的文学人生和文学故事,给来参观学习的会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文学成长之课。
原来,徐祯霞的人生并不容易,她曾经是一名高考落榜生,但由于对于文学的热爱,一直坚持读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徐祯霞来到了政府机关做了一名临时工——打字员,自此,开启了她的文学之路,而且作品一发不可收,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她对于这个世界客观而正确的认知与理解。在最初开始写作的时候,便是在汶川大地震,这一个特殊的文学起点,让徐祯霞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与社会与人的关系,她是抱着一颗悲悯和救赎的心来写作,而非功利写作,因为爱,因为悲悯,因为对汶川人民的牵挂和祝福,让她义无反顾地拿起了笔,开始了她的创作之路,而她的这种写作理念,也成就了她,自此,在全国各地广泛发表,而且得到了柞水县县委书记刘荣贤的关注。当时,柞水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正在开发建设,正是用人之际,县委书记刘荣贤在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柞水有个作家徐祯霞能写能发表作品,调来牛背梁做文化包装,给牛背梁管委会增加一个公益岗位名额,自此,徐祯霞一脚踏进了牛背梁,成了牛背梁的一名文化包装工作人员,在为牛背梁做宣传的时候,也成就了徐祯霞,牛背梁独特的地理地貌以及独特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了徐祯霞无尽的创作空间和灵感,她写牛背梁的山,写牛背梁的水,写牛背梁的自然风物,一篇篇生态美文如雪花片一般,飞向全国各地,刊载在各类报纸和杂志上,甚至是《人民日报》和各类国家级刊物,三年时间,牛背梁从一个新建的景区也成了全国知名景点,县上的领导念在徐祯霞宣传牛背梁有贡献,以特殊文化人才为徐祯霞解决了工作,让她一个文学女子能够有尊严体面的生活。在这中间,有徐祯霞个人的奋斗与努力,有徐祯霞丰厚的文学成绩做支撑,当然,也有柞水县领导的识人之明,爱才惜才,唯才是举,对人才的重视和量才任用,这或者也是徐祯霞不断向前跨越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人的才华和努力很重要,但是一个人才发展的平台也很重要,如果当年徐祯霞没有调到牛背梁,她的文学创作是否能够继续下去,如果没有县委书记刘荣贤的伯乐情怀和善用人才,徐祯霞会否会一直是一个单位的打字员,抑或者打字打着打着也不打了,回家养娃,或者是去做一份小生意了,这都不得而知,但徐祯霞因为有县上领导的关心、爱护和支持,让她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从而能够全身心的进行创作,从而有了这么多丰富丰厚的文学成绩和文学业绩,这让人惊叹之余,又觉得她的人生是幸运的。徐祯霞说在她的文学馆里,现在还挂着一幅刘荣贤书记的工作照片,为感恩,也为纪念。在照片墙的一角,我还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面有四个字“唯才是举”,徐祯霞说这是她在南京贡院里照的,陈列此照片,意在感谢以前的领导,也希望以后的领导也能够一直本着唯才是举的用人方略来选人用人,这是用人之上上策。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向徐祯霞赠送了我的书法作品““文以载道”,下面还专门用小字写了此句出自宋•周敦颐的《通书•文辞》。文以载道,这几乎是所有文人的写作理想,我将这幅字赠送给徐祯霞,希望她能够一直坚持着“文以载道“的写作理想和为文初心,将这份理想和初心坚持到底,也以此互勉!
(作者阮杰系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作家协会主席)
【作家简介:徐祯霞,女,笔名秦扬、徐祯燮,陕西省柞水县人,现供职于柞水县文化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鲁迅文学院29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陕西省百优文化艺术人才,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作品创作作家。陕西散文学会理事,商洛市作协副主席兼散文杂文委员会主任。2008年开始写作,已有2000余篇文学作品刊发《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散文选刊》《北京文学》《散文百家》《美文》《延河》《四川文学》《山东文学》《天津文学》《山西文学》《边疆文学》《高中语文天地》《大语文考试点拨名家名篇》《小品文选刊》《海外文摘》《中学生文摘》《第二课堂》《百花园》《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人民日报》及海外版、香港《大公报》、美国《侨报》《澳门日报》《翻译中国》等各类杂志报刊,80余次获奖,公开发表作品500余万字,遍及200多个城市和地区,入选30多部散文诗歌小说文学选本,入选中高考语文试题和各类学生教辅读物,出版著作《烟雨中的美丽》《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月照长河》《梅花语》《山中日月光》《云端上的故乡》和诗集《春天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