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镇里都知道马晓荣的儿子考上了好大学,镇里主要领导让民政部门解决一千元现金,并由民政助理员亲自送到马晓荣手里,马晓荣感激得一夜都没睡着觉,心想着这些领导干部还是关心百姓疾苦的。
村里也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千元,李书记自己也给了伍百元。有了这二千五百元的收入,加上自己长期积攒和卖粮食,家里共计凑了一万元,这对马晓荣来说,可是个大数字。
也可以说,自己这么多年始终都没有拿过这么多的钱,有时卖了粮食,这边卖,那边便转给了卖农资的人,哪里还有这么多钱装在身上。
郑威这几天进进出出都是同学相问,始终得到的是一片叫好声,似乎成了九村一十八寨的焦点人物。
也难怪,每年这个时候,这九村一十八寨乃至全国各地,都在欢庆这一盛大时节,有钱的人家早把上学用的东西大包小箱的准备好了,并用私家车直送学校,而郑威这时什么都没准备,只是订好去那大城市的车票一张,也不让母亲为他送行,怕浪费钱。
这时,哪个人能理解马晓荣的心理呢?
马晓荣急死了,连去了两次信用社,想借点贷款给儿子用,可是信用社那斜眼主任不是让她找几个人担保,就是要拿存款单抵押,这可把马晓荣难坏了。
去找谁来给自己担保,更何况还需五个人,要是有存款单,谁还来你这借钱。既然有存款单,早就取出来用了。
那个斜眼信用社主任通过信贷员知道,马晓荣是个寡妇,房子不值钱,又没有大型农机具,不是以前有牛有驴,现在十村八村也难找到有牛有驴的农户了。
怎么能借到钱,还真成了马晓荣的心病,愁的她唉声叹气,儿子知道后便爽快地说:
“妈,咱不上了,我去打工。”
“胡扯,你去打工,”马晓荣马上气得脸红了起来:“你敢去打工,我把你腿砸断,个不争气的东西。”
“要不我上差一点的学校,那不会要我们钱的,”郑威认真地:“上我们省的名牌大学,不仅不要钱,说不定连生活费都能免了。”
“屁话,”马晓荣又来了疯劲:“就上你报的那个学校,不改!”
“……”郑威没有再说话。
第三天就是要去上学的日期了,加上路途两天,正是该大学报到的日子,学校已把电话打到了村委会,村书记这几天成了郑威的专职通讯员,那边要有什么消息,便马上来通知马晓荣或郑威。
在来回的走动中,李书记知道了郑威的学费还没有凑齐,做贷款信用社就要她拿存款单抵押,可把个李书记气坏了,马上用手机打电话找到那斜眼主任。
“斜眼,你个狗日的,太不是人,”李书记生气地:“她孤儿寡母,儿子好不容易考上了个名牌大学,不支持罢了,用点贷款,还要存款单抵押,她要有存款单还去求你个孬孩子的。”
作者简介:李保璧,安徽灵璧人(微信15952897255),经营假山园林、河道护坡、景观石供应公司二十多载,笃志于灵璧奇石文化的传播,深受业内外各界人士好评。酷爱文学创作,在近百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渤海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篇小说巜老屋》获《小说选刊》征文二等奖,连续荣获两届“宿州市文学奖”、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出版了《三月柳》等三部个人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