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著豪的山水画,你会想到: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 王维
荆溪从白石上面潺潺流过,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虽然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郁地仿佛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李著豪的山水画和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有异曲同工之美。他的山水画从古代山水诗中得以师承、延续,相互映衬。用画笔将传统的人文历史,江山风貌展现给大众。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深邃的哲学意蕴而闻名于世。在美妙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李著豪的山水画,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观为主题。他的山水画,瀑布奔流、巍峨的高山代表着力量,坚毅和追求。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李白这首诗,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可谓是神来之笔。诗句气势豪壮,雄其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不愧为千古名诗。

在李著豪的山水画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风景。“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中在升起白色的烟雾,水汽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着白云,向下望着香炉峰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面前的水面上。这是最传神的一“挂″字,瀑布从山壁上突然倾斜而下,远远看起来就像悬挂着的布。
李著豪画中的“瀑布″,挂流直下1百丈,瀑布从陡峭的山壁极高处飞流直下的气势,是大自然的天象奇观。瀑布银光闪闪,气势蓬勃的壮丽奇观,让人产生别出心裁的联想。
张九龄的山水诗《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与李著豪笔下奔腾不息的瀑布,穿越层叠的古树和水雾,激荡在嶙峋的山岩间,飞珠溅玉的画面更加神似。瀑布水汽弥漫,与天空融为一体,其境界是如此的阔大,寄寓张九龄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而李著豪在作品中诗意的表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文情怀。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

苏试是我国历史最全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山水诗词意境优美,比喻奇特,想象丰富,寓理于景,妙趣横生,形成了独特的诗歌特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

在李著豪的山水画里,让我们看到,在阳光的照耀下,水波荡漾,光彩熠。雨天,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雾之中,时隐时现,这朦胧的景色令人惊奇。
山峦起伏,在春雨的冲刷下,洁净无泥,松林间的杜鹃鸟在萧萧细雨中鸣叫,,,
又或是秋风徐徐,屋宅静静,远离凡尘喧嚣。聆听山鸣泉声,感受自然之美,人生之妙。画中的景致林木葱聪,云烟变幻,山高水长。画面清新古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有一种直指心灵的感悟,那笔墨灵动之中,为一颗躁动的心灵找到一处诗意的栖居,让不安的灵魂得以安放。

李著豪依靠毛笔和墨汁,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浓淡变化以及水分的控制来表现出山水的质感和层次感,并且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节奏感,使画面生动而富有韵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视为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体;而山水画则将这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山峰、溪水、瀑布、河流、云雾、鸟类、村庄、寺庙等元素相互交错,形成一种独特的构图方式,同时运用透视法和阴影法效果,使画面更加真实而生动。
中国山水画强调对比和谐统一。李著豪的山水画通过对颜色、线条、形状等方面的处理,运用中国哲学注重的是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用这种思想运用到山水画的构图中,表现自己与自然的合一,达到心灵上的净化和升华,创造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李著豪的山水画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他创造性将山水画和中国古诗词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有独特意蕴的绘画构图风格,用中国文学和古诗词,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使画面更富有意境和韵味。
李著豪简介:

李著豪,别署: 李道。 东大荣誉博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书协会员,岭南诗社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词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岭南国画院副院长、岭南印社(筹)社长,中国艺研院特聘研究员、广东侨界书画院副院长,
刘兰玲简介:

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监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月圆之夜 隆平与稻花》获“家国情怀”诗歌大赛优秀奖。代表作有长诗《黄木之湾》。
《山里的村庄》、《荷塘的蜻蜓》、《光阴怎能老去》等多首诗,入选《南方优秀诗选》。
编者简介:

池朝兴,广州好人红色宣讲工作室顾问,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作家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