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武汉东湖学院在江夏境内,大家现在是江夏人。我出生的地方是江夏的金口乡下,我是当然的江夏人。今天,我要讲的是我的故乡金口镇的三个人。这三个人,有两个是革命烈士,有一个是为武汉解放、新中国建立作出过贡献的人。我要说说这三个人,让大家知道在江夏,在江夏的金口有这么三个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人。
一、古镇金口
武汉江夏西南有古镇名金口,现为武汉市江夏区一个街的行政区划,下辖50个行政村,人口10万,面积230平方公里。金口被称为武汉之根,楚天古镇。这个古,古到什么时候?如果根据现在镇上的禹砚山,是大禹治水时登山观察水势、指挥或堵或疏的地方来推算,禹是夏朝人,夏朝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那么金口这个地方就有4000年历史了。金口古时被称作涂口。大禹在南方治水时,娶了当地的涂山氏女为妻,当地有一条河,是长江支流,人们因感谢大禹治水之功,将这条河以大禹妻子的姓氏命名,叫作涂水。涂水河入长江之口,被称为涂口。至唐宋时,涂水边发现了金矿,涂水就被改作金水,涂口也就叫作金口了。金口踞江南,滨江临山。金口过去作过多年的县治和郡治,其治沙羡县728年,汝南郡52年,汝南县203年,江夏县8年。那就是说,金口这个古镇,曾经作为郡或县的政府驻地近千年。日精月华,千年积淀,金口这里有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矶山;有武汉第一树的唐代古银杏树(现存两棵);有长江第一驳岸,明代所建;有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建的水利设施金水闸,蒋介石题写闸名,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有抗战时,为保卫武汉而被敌机击中沉没在长江的英雄舰中山舰;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和英国传教士所建的福音堂等等。金口历史悠久,不仅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堪称难得,而且这里的人物,也是英才如林志士辈出。这些人物的出现,为古镇金口留下了灿烂的记载。我今天有选择地讲现代金口的三个人物,他们是左联五烈士李求实,红军女烈士唐义贞,弃暗投明率部起义的国民党十九兵团中将司令张轸。
二、左联五烈士之一李求实

1931年2月7日,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五位左联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这五位革命战士,史称左联五烈士。鲁迅先生在给五烈士之一殷夫诗集《孩儿塔》所作序言中写道: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鲁迅还在《惯于长夜过春时》诗中写道: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这一文一诗,都是鲁迅先生以悲愤之心对左联五烈士的悼念,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声讨。李求实等五位烈士,永远地进入了中国革命的史传。
李求实,又名李伟森,1903年出生在金口街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但这个书香门第在他出生时,已经败落萧条了。虽说不如过去,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却是这个家庭要强撑着尽最大的力气做来的,他们砸锅卖铁也要供后代读书。8岁时,李求实进入武昌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武昌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在高等商专读书时,李求实参加了恽代英等人创办的进步团体互助社。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后,李求实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参加利群书社等进步组织的活动。1920年后,李求实在黄陂、皖南宣城、黄冈八斗塆等地教书、搞社会调查。1921年李求实回到武汉出席早期共产主义性质的共存社成立大会,并且考取武汉大学。李求实边求学边创办和主编《日日新闻》,参与工运宣传鼓动工作。李求实自幼热爱文学,在《晨报》《民国日报》发表译作,翻译契可夫等人的小说,自己也写作进步小说与剧本。1922年,李求实的革命人生得到正式确定,他加入了建党仅一年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临时区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时,李求实名义上是记者,实际上已经是职业革命者了。李求实受党的指派,到铁路工人中发展党员,组织工会,动员工人与资本家进行斗争,参与发动与领导了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的镇压,失败了。党组织又派李求实到江西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作,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李求实与刘少奇是同事。不久,党组织派他到上海共青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他在《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宣传革命的文章。1924年夏天,李求实被党组织选派,送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他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俄语,读了苏俄的大量文学作品。1925年李求实回国,先在上海团中央工作,主编《中国青年》杂志。1927年5月,李求实回到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同时出席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团代会上,李求实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局常委、宣传部长。这期间,他继续主编《中国青年》杂志,写文章,宣传共产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因为反对“左”倾盲动主义,1927年11月,李求实被共青团中央扩大会议取消共青团中央委员资格,受到留团察看半年的处分。随着,他回到上海,在革命文艺战线上从事工作。1928年夏处分撤销,李求实再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29年李求实在上海创办《上海报》,是主编,中共的五老之一谢觉哉是编辑。1930年3月,李求实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成为左联重要人物。李求实这时既办报纸,也写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出版过《革命歌集》《小品文杂感集》等书。李求实在左联成立大会上,见到了鲁迅先生,并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演讲。1931年1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党的10多个联络点在上海巡捕房遭到破坏,李求实等人在东方旅社被捕。在龙华监狱的最后15天里,李求实戴着脚镣,还给狱中的刑事犯开识字班,教同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作家柔石学习俄语,向狱友宣传革命道理。李求实在狱中,非常想念自己刚满两岁的儿子,怀孕待产的妻子和年迈的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他还不忘党的事业,在狱中还和林育南、何孟雄等党内同志讨论党的发展问题。1931年2月7日,李求实等二十四人被杀,敌人把他们活埋在龙华监狱的空坪下。龙华二十四烈士中有左联的作家五人,所以有“龙华二十四烈士”和“左联五烈士”之称。李秋实牺牲时,年仅28岁。鲁迅先生一直保存着李求实的照片,他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说:李伟森(即李求实)我没有会见过。在牺牲的左联五烈士中,只有李求实是中共党的干部。鲁迅先生是为了保守中共的机密而有意回避的吧!因为李求实与鲁迅先生接触,用的是化名林伟。李求实的儿子李齐泰在高中毕业后,上了燕京大学新闻系,北平和平解放时,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李求实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任文书股长时,刘少奇担任文书主任。解放后,刘少奇把李齐泰一家人请到了中南海,说:烈士子女我们要尊重,而你们要继承老一辈遗志,努力工作。李求实,中共早期的青年领袖,工运参与者,党的宣传领导者,革命文艺的践行者。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是李求实的家乡,现有一所以烈士命名的求实中学。
三、巾帼英雄唐义贞

金口街除了有所求实中学外,还有一所义贞小学,是以从金口走出去的巾帼英雄、红军女烈士唐义贞的名字命名的。
唐家是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时由江西到湖北的,一场瘟疫使得唐家死得只剩唐心舟一人。唐心舟立志学医,要征服人间病魔。他来到武汉西边的金口镇一家中医药铺当学徒。唐心舟勤奋好学,深得师父赏识。他的师父无后人,师父死后由唐心舟继承了药铺,唐心舟就在金口定居,行医救人,娶妻生子。唐心舟有五个儿子,一直盼个女儿。1909年7月2日,唐义贞出生了。唐心舟与妻子连生五个儿子后才等来这个宝贝女儿,视她如掌上明珠,五个哥哥也对她呵护有加。唐义贞从小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很小就能够帮助嫂嫂们料理家务。唐心舟一家人后来由金口搬迁到武昌八铺街。唐义贞上学后,对家庭困难的同学很关心,用自己的零花钱帮助他们。暑假时,她把因逃避封建婚姻的同学接到她家里居住。这些穷苦同学的家庭经历,让唐义贞了解了旧社会的罪恶。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武汉,时在湖北女子师范读书的唐义贞,受与董必武、恽代英是朋友的大哥唐义精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对肖楚女、李求实等青年革命者敬佩无比,她决心投身革命,这一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武昌阅马场血流成河,被杀的共产党人尸骨堆得如山一般。武汉四处都是暗探、特务,许多人害怕了,从革命队伍里当了逃兵。唐义贞这年18岁,却不动摇自己的革命意志。她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完成党团组织交给她的任务。她在汉口江岸工人中做组织和宣传工作,早晨走过污泥潮湿的江滩地,渡过长江到江岸,完成工作后,晚上才回家,从不间断。1927年秋天,党组织为了培养她,派她到苏联莫斯科学习。此时,她的父亲已去世,母亲正生着痢疾,病情严重,时刻有生命危险。唐义贞含泪跪在母亲面前一拜,为了革命,她离开了家,从此未归。唐义贞到莫斯科以后,在中山大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29年,陆定一到了苏联,唐义贞与陆定一在莫斯科建立了情谊,结成了革命伴侣。王明组成“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小团体,搞宗派主义,凡反对他们的,都进行批判。唐义贞因为反对王明的路线,被开除了团籍和学籍。当学校当局问她:你回国后还革不革命?唐义贞说:我还要革命!于是她被送到“医务训练班”学习,说好学完后回国在苏区做医务工作。1930年,陆定一回国,唐义贞与丈夫分别。陆定一回国后,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不久唐义贞也从苏联回来,与陆定一在上海见面,团中央也恢复了唐义贞的团籍。唐义贞回国不久,党组织派她到苏区工作。唐义贞与何叔衡扮成父女,越过重重封锁,到达了闽西苏区。后来,陆定一也被派至苏区工作,在福建永定县的虎岗,与唐义贞相见团聚。他们的相聚是意外的,因为当时的环境与保密关系,他们互相不知道对方在哪里。在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后,红色根据地不断扩大,江西、福建两个苏区打通,变成中央苏区,中共成立中央苏区局。陆定一任中央苏区共青团团委宣传部长,住在瑞金叶坪的一个庙旁。1931年12月30日,唐义贞生了一个女孩,取名叶坪。孩子生下来后,唐义贞带着孩子住在瑞金八十里外的胜利县琵琶龙乡,她在那里的苏区卫生材料厂担任厂长。国民党对苏区围剿,物资上进行全面封锁,红军战士打仗受伤,医药及卫生材料奇缺。唐义贞领导的苏区卫生材料厂,规模小,生产的品种少,工人文化程度低,但大家上下团结一致,生产出一批批药品,送往前方。在担任卫生材料厂厂长时期,唐义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唐义贞想了很多办法,发动群众,把伤员用过的药棉、纱布收集起来洗干净再重新消毒制作,她还带人上山采药材,制成治伤的药品。她家是开药铺的,她对中草药还是了解一些的。这时候,陆定一被王明一伙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帽子,撤销职务,开除团籍,调离工作。团中央机关报刊登了处理陆定一的消息,唐义贞与陆定一失去联系半年多,她看到了这条消息后,总算知道丈夫的消息。但她信任丈夫,知道他是个坚定的共产党员。王明的一个同伙来到唐义贞的住处,竟无耻地向唐义贞求婚,说什么:陆定一是不会回来的,你不用白等了。唐义贞坚定地回答说:陆定一是一定要回来的,我要等他。1933年,陆定一得到团中央的平反,安排到瑞金工作。这时,卫生材料厂也迁到瑞金郊区,唐义贞与丈夫一年多没见面,再次团聚了。1934年,由于王明坚持“左”倾错误路线,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苏区留下了一批同志坚持游击战争,保护一些不能长征的老弱病残的红军。唐义贞这时怀着孩子,挺着个大肚子,不能随部队远征,就留了下来。分别时,陆定一对唐义贞说:“结婚仅五年,分别即四次,再见已无期,唯有心相知。”主力红军走了,陆定一也随红军走了。唐义贞为了行动不受影响,把四岁的女儿叶坪寄养在瑞金一户农民的家里,和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闽赣军区司令员毛泽覃一起,在长汀县四都一带活动。红军大部队离去后,敌人开始清乡,疯狂捕杀留在苏区的红军和共产党组织。在斗争异常艰险复杂,白色恐怖一片之时,唐义贞以顽强的毅力积极工作,虽然挺着个大肚子,但坚持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福建苏区土地部长游荣长患病,病情严重,党组织把他交给唐义贞,唐义贞拖着沉重的身子,昼夜护理,使得游荣长转危为安,活过来了。为了避开敌人的清乡追捕,唐义贞和几名女同志一起转移疏散。她们一起约定,不论是谁,将来见到其中任何人的丈夫,都要传上口信。唐义贞给陆定一留下的口信是:只要我一息尚存,必定为革命奋斗!1934年11月20日,唐义贞在邓子恢的母亲杨老太太的陪同下,在长汀四都的洼田村,生下了一个男孩子。唐义贞为了纪念她与陆定一的坚贞爱情,给儿子取名小定。斗争形势日益严酷,敌人逼近了洼田村,唐义贞接到上级转移的通知,忍痛把刚满月的儿子托付给农民范其标夫妇抚养,自己随游击队活动。一天中午,他们在乌蛟塘的一条山涧里,被国民党第三十六师一个团包围,突围没能成功,唐义贞等人被捕了。敌人对被捕的红军游击队员严刑拷打,要他们交待其他红军游击队的行踪。唐义贞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没说一个字。在她被捕时,她还把一张写有党的机密的字条吞进肚里。当天夜里,关在狱中的被捕红军,组织了一次越狱,可惜没有成功,他们再次被抓回。唐义贞是1934年12月底被敌人杀害的。早晨8点,敌人把与唐义贞一起被捕的红军战士五花大绑,推到一个土坎上。在唐义贞等人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的口号声中,枪声响了,红军们倒下了,烈士们的热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唐义贞死后,敌人说她吞下了一张纸条,竟残忍地把她的肚子破开,把她的肠子拉出来,找那张纸条,但找到的只是一滩已经沤烂了的纸。解放后,唐义贞的丈夫陆定一担任了中宣部长,他们的儿子女儿也找到了。陆定一九十岁去世后,将一部分骨灰撒放在唐义贞烈士的墓旁。福建长汀县把四都镇世纪红都小学,改名为义贞小学,武汉市江夏区把金口街淮山小学改名为义贞小学。在英雄出生和牺牲的地方,都有义贞小学。唐义贞的英勇事迹,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四、弃暗投明率部起义的张轸

国民党十九兵团司令长官,陆军中将张轸并不是金口人,把他与古镇金口联在一起,是因为他领导的一次事关武汉解放的起义。起义的部队在金口,起义的指挥部也在金口,所以历史的记载把张轸这个名字与金口连结起来,他的行动,给古镇增加了一笔重要记载。
张轸1894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竹竿镇河口寨,自幼热爱军事。鉴于旧中国的国力羸弱,受外国势力欺负,割地赔款,人民受苦,他要从军,为保家卫国出力。张轸一辈子读了四个军校:河南陆军小学、北京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担任过黄浦军官学校战术总教官。张轸抗战时,参加过台儿庄保卫战,作战英勇,被升任为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1939年5月,中日随枣会战开始,日军进攻河南唐河、新野,具有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的张轸,看到乡亲们的妻女被日军奸污,房屋被烧毁,拒绝执行三十一集团司令长官汤恩伯“向后撤退”的命令,带领第十三军与日军正面对抗,誓死保卫人民和国土,最后致使十三军八十九师在战斗中伤亡二千多人。汤恩伯知道后,大为光火,不向张轸打招呼,也不请示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直接下令师长张雪中撤走其嫡系八十九师。张轸接到报告,立即赶往汤恩伯的指挥所,据理力争。汤恩伯执意撤军,张轸火冒三丈,义正词严地说:现在国难当头,日本鬼子步步紧逼,作为军人,为什么不去抗日?你这样做,就不怕老百姓骂我们的祖宗三代,背后戳脊梁骨吗?汤恩伯被问得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他岂能容忍一个下属如此放肆顶撞,他把桌子一拍,大声吼道:我撤了你的职,看你还能蹦多高?从现在开始,十三军军长由我兼任。汤恩伯并且当着张轸的面,立即发电报给蒋介石,没想到,蒋介石心中记着张轸过去曾反对过他的老帐,批准了汤恩伯的撤销张轸第十三军军长职务的电报。这个时候,随枣战区司令部长官李宗仁也给蒋介石发了个电报,要求给张轸请功。蒋介石打电话问李宗仁,这是为什么?李宗仁说:委员长,古人尚懂得赏罚必信,无恶不惩,为善不显的道理。我李宗仁作为带兵打仗之将,亦应该懂啊!张轸被撤职是汤恩伯在气头上而为,难以服众。部队上下都知道,张轸在抗日战场上足智多谋,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不予奖赏,将会影响官兵的情绪啊!蒋介石“嗯”了一声,放下电话也批准了李宗仁的电报,授给张轸一枚宝鼎勋章,同时按李宗仁的推荐,任命张轸为鄂边游击总指挥。不久,国民党又调张轸到重庆军政部第二补充新兵训练处当处长,并兼渝南警备司令。张轸到重庆工作后,其军政部第二补充新兵训练处设在綦江。聚兴银行董事长李世璋是中共地下党员,原是第八军第十八师党代表,与张轸相交甚笃。聚兴银行正好设在綦江,李世璋与张轸相见后,就安排张轸先后与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中共高层领导人见面、交往,使张轸对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评价。周恩来他们当时都住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此时正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周恩来对张轸说:张将军,你在国民党队伍中颇有威信和影响,很有发展前途,但务要态度灰色,不要参加任何组织。希望你能深明大义,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作想,做一个真正受人民拥戴的将军。蒋介石怀疑猜忌之心很重,而且山城特务林立,希望你与我们接触要注意隐蔽,以防不测。到了1949年春天,张轸所部由原地方团队扩编的十个旅,几经整顿,改编成第十九兵团,辖一二七军和一二八军,由赵子立、辛少亭任军长,张轸为兵团司令,陆军中将。张轸几经上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枪杆子。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4月23日,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国民党的统治基本瓦解。1949年5月,毛主席亲自部署,萧劲光领导的东野十二兵团,邓子恢带领的四野先遣部队,以及江汉军区的部队已经剑指武汉,兵临城下。东野的部队兵临汉口,江汉军区的部队兵临汉阳,四野先遣部队渡江临武昌。当时驻守在武汉三镇的,是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国民党守军有二十万人。武汉是华中第一大城市,武汉三镇遍布着工厂、学校、文化古迹和建筑。解放武汉,如果打起来,这些工厂、学校、文化古迹和建筑必将遭受战争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派人多次联络张轸,希望张轸弃暗投明,率部起义,站到人民一边来。张轸也有这个意向,他推辞了李济深及李宗仁对他的委任与许诺,派女婿张尹人前往解放区同邓子恢等取得直接联系,向中共表达了起义的意向。张轸还三次到长沙与老军长程潜密谈,相约张轸先在武汉起义,程潜随后在长沙起义。1949年4月时,张轸召开过一次十九兵团师以上军官的会议,名义是落实白崇禧的“坚守江防”计划,实际上是部署兵力。张轸选定了在武昌与嘉鱼之间的金口镇驻军,另把一部分部队调到山坡贺胜桥。张轸让亲信师长鲍汝澧的第三一三师驻防金口,张轸的这个布防,是一个军事家的布防。金口古镇,江北为大军山,从金口可以截住武汉往西去重庆的退路。而山坡贺胜桥,是武汉往南的通路,大军把守,南逃会受阻。张轸在静候时机。1949年5月13日,张轸秘密到武昌,会见到他原来的部下国民党五十八军军长鲁道源,劝说鲁道源和他一起起义。没想到张轸离开后,鲁道源向国民党国防部总参谋长顾祝同告了密。5月14日,白崇禧在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约见张轸。张轸得到通知后,犹疑了一下,但决定还是前往。走之前,他向几个主要心腹做了交代,他如果回不来,起义之事照常,不可延误。张轸到了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办公楼,进入办公楼后,张轸与鲁道源碰面了,过去称兄道弟的鲁道源,这次却没与张轸打招呼且匆匆而去。张轸心里一楞,知道事情有变。他立即警惕起来,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在张白崇禧办公室,白崇禧向张轸出示了顾祝同的电报:据密报,张轸勾结共匪,图谋叛变,请将其师长以上军官扣押送广,从严治办,所部就地解散。白崇禧下令扣留张轸,同时让张轸打电话通知十九兵团师以上军官到华中军政公署开会。事发突然,但张轸临危不乱,仍然镇定自若地笑着说:几个月来,我们谈了许多问题,一切情况你都知道。现在你怎么说就怎么办吧!电话我可以马上打,但总不好在你这里打吧!我想回到十九兵团驻汉办事处打方便些。白崇禧犹豫了半天,竟然同意了,并让张轸快去快回。张轸离开红楼,如虎归山,快马加鞭,直奔金口鲍汝澧部。在金口指挥部,张轸立即召集高级将领会商。辛少亭军长和斐毓华副军长及各师师长到齐后,张轸把顾祝同的电报内容和自己脱险经过说了一遍,参加会议的人员一致同意立即行动,宣布起义。1949年5月15日,张轸带着第三一三师政治部主任柳世墨、副师长丁建华连夜起草的起义通电,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出,张轸和辛少亭带领十九兵团二万五千人在金口起义。而四野先遣队已经渡江,围住武昌,江汉军区围住汉阳,东野围住汉口。白崇禧唯恐南撤后路被切断,并没有去真正围剿张轸的起义部队,而是带领守军纷纷撤离武汉,白崇禧是5月15日中午乘飞机逃离武汉的。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兵不血刃。武汉的工厂、学校、文化古迹和建筑没有遭到破坏,武汉人民免受了战火之苦,血光之灾。国民党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一二七军军长的赵子立,不愿和张轸一起起义,后来在解放四川的战斗中,也起义了。张轸起义后,致电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一军军长,辛少亭任副军长。五十一军是由张轸的起义部队和解放军的两个师组成的。张轸1955年获一级解放勋章,担任过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国家体委主任、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1年7月,张轸在郑州病逝,享年八十七岁。武汉的解放,张轸弃暗投明率部起义,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古镇金口,历史久远,人文荟萃。这次说的三个与古镇金口有关的人,让我们记住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流血流汗,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不忘先烈遗志,沿着先烈开辟的革命道路永远前进。
主讲人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仼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仼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600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余部。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1981-1982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纪实文学《窑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向阳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田野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向警予之歌》获中国第六届长诗奖,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获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推荐:李武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