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的 苹 果
文/张强
春华秋实,每年的农历十月霜降后,又是一季果熟时。
是啊,又到了农人收获的季节,谁能不喜气洋洋。站在秋之韵味浓烈的田野,品味着秋的吉祥。红通通挂满枝头的苹果,像父亲的笑脸,果香沁人心脾,味飘山岗,笑声几多爽朗,开怀响亮。
我家在韩城县南的山腰,古称夏阳,这个地名时间不长,只有两千多年,家族世代居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脚下的土地,就是先辈的命根子,父亲当然继承了先辈的衣钵,在这片黄土地收获这自己的梦想。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从我记事起,那已经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了,父亲和母亲就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供养我们兄妹三人上学直到都陆续离开家里进城务工就业,离开了数辈人赖以生存的庄稼地。
我经常在想,父亲他们这辈人,幸又不幸,幸的是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耕种,不幸的是,适逢解放初期,各种各样的集体劳动,水库,水利,公路,铁路都有他们这辈人劳作的身影,为共和国真是出大力流大汗,功高不好说,劳苦却是实实在在的。及至改革开放后,虽然已经分田单干,可永远都是干不完的农活,没有享受他们所创造的一粒成果。
八零年代的中期,粮食慢慢够吃了,但农村的经济依然没有起色,而为了供养我们兄妹读书,父亲再三考虑,在自留地上种了苹果,开始他与苹果的不解之缘。品种从最早的黄元帅,嘎啦,到秦冠,富士,果树换了一茬又一茬,从春天的剪枝修叶,疏花疏果,营养套袋,锄地浇水,直到收获,又该是多少道的工序,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又天天如此,侍弄果树就像他的另一个儿子一般,老茧布满了手指,皱纹爬满了额头,腰杆也不在似年轻时那般挺直,父亲在劳动中慢慢地老了。
我经常叫他和母亲住到城里,享受几天生活,可他永远也放不下地里的活儿,年已七十的父亲走到土地上,仍然有年轻人一样的精气神,让我心酸有感叹,心酸自不必说,感叹就是这样秉性的最后的农民,养育了这方水土上的这方人。年年苹果收获的季节,父亲总会让我骑上自行车,给家里的亲戚朋友送点苹果,或者我去学校,总要把果子装满书包到学校,送给老师同学尝尝,这是他劳作最大的快意。
苹果又熟了,今年的收成特别好,色味俱佳,父亲开心的合不拢嘴,腰已经有些佝偻的他又在谋划明年的苹果计划,看着他,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可我知道我再怎么也挡不住他对他苹果的热情了,享受安逸不是他这样农民的本色,我只能将他的果实让更多的人品味,一起品味父亲劳作的荣光。
作者简介
张强,男,生于一九七八年冬月,自幼喜习文,现供职于韩城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