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加沙地道网能否抵御以军屠城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10月23日,新华网、央视网援引巴以冲突前线消息,在以色列方面多次宣布要全面消灭哈马斯之后,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当地时间10月22日公开表示,以色列即将对加沙地带发动的地面攻势,并可能会持续3个月时间。
据当地军事观家从目前的巴以战场形势分析,在美军双航母战斗群的支持下,原本占优的以色列,确实在武器军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不过,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以军此举想要达到“彻底摧毁消灭”哈马斯并在加沙地带建立新的“安全政权”的目标,对以色列来说,并不容易。暂且不论,以军不顾中东和国际社区“停火”呼吁,决意发动对加沙地面进攻“屠城”,是否会激发周边阿拉伯各国“围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哈马斯早已在加沙地下挖掘出复杂庞大的隧道。
据此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15年的一份报告当中披露,2007年至2013年期间,为了应对以色列对加沙地区长期封锁,在加沙边境地带,巳有超过1532条地下隧道在运行。
而且,这些隧道也曾发挥过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例如,2014年,加沙战争期间,以色列在加沙发动地面攻势,试图摧毁地下迷宫。但哈马斯组织却成功借此伏击了以色列军队;2021年,以色列表示,他们在空袭中摧毁了超过100公里的加沙隧道,而哈马斯却声称,只有5%的隧道遭到袭击,并且他们的隧道长达500公里。
据说,起初加沙人的隧道挖掘,是生存的无奈选择。为了突破以色列封锁,打通加沙与埃及的联系,走私者在拉法附近挖掘了很多地下隧道。联合国将它们描述为:加沙地区的“重要生命线”。据报道,这些隧道解决了1.2万至1.5万人的就业问题,供应了加沙市场上销售的75%的产品。
读者很难想象,加沙的民众是通过隧道吃上了肯德基外卖;加沙的动物园是由隧道引进动物。有英媒报道称,这些隧道不仅是加沙民众所需的粮食、燃料、交通工具等生活物资来源的主要通道,还是加沙民众去埃及治疗疾病的“生命之路”。
据说实际上,除了用于走私的隧道,加沙地带还有无以计数的军事地道。走私地道大部分分布在加沙地带的南部,主要是从埃及走私商业货物。而军事地道则最早主要由哈马斯武装派别卡桑旅来挖掘。2006年,卡桑旅和另外两个小派别合作,通过地道袭击抓获了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并将其囚禁五年之久。
中东媒体说,加沙隧道设计复杂、管理严格,由所有组织武装派别共同协调使用。据了解,每条地道仅由一人负责,此人的名字严格保密。这些地道被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和加沙城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协调人负责。因此,只有挖掘地道的参与者和这四名协调人了解加沙地道的各种细节信息。
据报道,大多数隧道在夜间徒手挖掘,完成一般需要四个月的时间。
据称这些纵横交错的隧道用混凝土加固,并配有电力、通信设备和通风系统,最深部分可能到达地下30余米。这些隧道有的用于向加沙地带输送武器及其他活动,还隐藏着哈马斯的火箭弹制造场所、装备维修场所、火箭弹发射场所、指挥和控制中心等等。
正是难以被外界知晓的军事用途,让加沙地带的隧道更具有防御与攻击性,甚至,有分析认为,新一轮巴以冲突中,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也很可能利用了隧道。哈马斯前领导人哈立德·梅沙尔在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曾说,地道系统是一种防御结构,旨在为以色列强大的军事武库设置障碍,并在以色列国防军防线后方实施反击。
所以,即便哈马斯的军事技术与综合实力不及以色列军方。但,这个迷宫般的隧道系统,却一直是以色列军方的痛点。
不过,眼下看来,以色列显然不会为此而停止行动。何况美国的军事援助正源源不断抵达!可以想见,如果以色列的地面行动真的持续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巴以双方地面交战,极有可能演变成地道战,对于双方来说,这对双方都是一场“惊悚的噩梦”。
笔者认为,随着巴以冲突由惨烈的空战,即将转为更加残酷的地面战。不管巴以双方战局如何演化,最终平民都在承受战争的恶果。战争和冲突不仅会带来死亡和伤害,还会让人们长期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我们希望加沙的人们能够早日摆脱这样的噩梦,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和平和安全的生活。为此,特赋《如梦令》为评为观。
神秘加沙地洞。
恰似网编接踵。
藏匿走商私,
防以屠城恶梦。
惊悚。
惊悚。
生死双方难弄。
一一2023年10月24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