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里忆父母(散文)
文/蔣朝武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即临,每当过此节,思念父母的潮水,在我的心湖里放纵奔流着……
父亲本来体格健壮,高高的个儿,身高大约有一米八左右,长长的脸,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被晒得黝黑,走起路来很是铿锵。据与他同龄人说:父亲年轻时,比赛翻滚砣子,(滚砣子:我们冀南一带轧麦子的一种器具,大约千斤左右)数他翻的个数最多,足见父亲当年的力气有多大。1996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结束了他的生命,定格在66岁的年龄里。父亲去我至今27个年头了,每到父亲的忌日便是全家人的悲日。他出生于旧时代里,姑姑最大,以后祖母生出的孩子几乎全部夭折,父亲是奶奶生的最后一个,父亲出生时祖母就快50岁了,可谓老来得子,自然会成为祖父祖母的心目中的掌上明珠了,过去迷信的人认为:为了护佑自家的孩子成人,经明白人给戴上所谓的“锁子”,还得留长长的辫子,以确保孩子的平安。当然父亲也就享有这样的待遇了。听村里的老人说,祖父干板正直,靠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养了一头牛,种了几十亩薄地,还做上了小买卖,是卖鞭卖炮的“头领”,一到年关,乡亲们齐聚于祖父家,商议卖鞭卖炮之事,赚到钱后给大家分红,乐得大家合不拢嘴。祖父做生意是诚信赢天下,听父亲说:鞭炮都是要赊的,年关结账。有一次赊的是临清县东场村一家杨姓的鞭炮,定好了结账的时间,老天偏不作美,恰巧降起了鹅毛大雪,祖父顶风冒雪,深一脚浅一脚的徒步奔向东场,到达后老板拍手叫好了!祖父说:定好的时间不能变,这是做人的底线,做生意人不守信不行,老板热情地招待了祖父。因祖父把诚信雕在心中,乡民们都愿入股,鞭炮老板也乐意跟祖父打交道,因而祖父的小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再加上祖父的勤劳,在村里过得也算是上乘的日子,父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优渥的家庭里,别人家缺吃少喝,而父亲却没有遭受那样的煎熬。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只在田庄高小毕业,在村里也算是个文化人了。他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中共党员,在村里当过二十余年的支书。为村民做的比较大的四件事使我印象深刻:1963年秋连降暴雨,卫运河决堤,我们这里遇到了滚滚的大洪水,村四周被洪水包围着,学校也难逃一劫,校舍被洪水冲跨,洪水过后父亲联系东苟支书,很快建起了新校舍,保证了师生正常教学,学生高兴,家长满意,村民们都夸父亲是个好书记。再就是1963年闹洪水的时候,贪财的村民拼命地到水里捞东西(主要是梁啊檩条啊之类),父亲站在岸上及时喝斥贪财的村民赶快上岸,把捞东西的人都赶上来了,确保了村民的人身安全。还有就是规划村里的街道。记得有一次我已经睡了一个翻身觉了,醒来解小手,里间屋里还亮着电灯,我蹑手蹑脚掀开帘子一看,父亲还有村主任及民兵连长,他们还商议着村里的街道呢!哪条胡同多宽?需要留几米?他们正争论得热火朝天。我村由于历史原因,在过去遗留下来的老宅地上盖房的不少,同一胡同有大有小,鉴于此有必要统一规划,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胡同宅地要一样大小,最后形成决议与共识,较好地筹划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并且落实的也不错,父亲他们是花费了不少心血的。父亲一心为民,从不想着自己。我们哥叁,别人都分到了宅子,可偏偏没有我们的份,当我需要成亲时,急忙在老宅上截了一段,仓促盖了房,南北也就10米左右,也算凑乎着结了婚。有人说先人后己,父亲后己也从来没想过,我给他说留一处宅地,他总是说:老少爷们那些急需的要紧!他就是这种犟脾气。再就是改革开放后,支部一班人响应党的号召,于1982年带领全村村民率先分得了土地,当年获得了大丰收,比没分地前产量明显提高,因此本村党支部在全县三干会上获奖,父亲作为本村的当家人也被选为县级先进个人,作为一名党员,心记百姓为他的初心,在村民中是信得过的人,落下个不错的口碑。
记得刚走上教坛的时候,每天就餐结束后,家父总是催促我早到学校去。他说:“孩子们有的早到校,没有老师负责不行!”质朴的话语获得了我的认可,我不能不赶快走上去学校的路上……就是这样的一位严父,把工作当成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常这样说: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好,不要让别人提出意见来。当我取得了一个个成绩的时候,当我收获荣耀走上领奖台的时候,当我成为同行中的榜样的时候,父亲的教诲,父亲的鼓励是功不可没的,感谢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邯郸工作的一位叔叔,听说我高中已毕业,煤炭指挥部管辖的技工学校要招考技术人员,叔叔给拍来了加急电报,让我到邯郸备考,听到这个喜讯,父亲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准备好了行装,父亲亲自送我到车站,信心满满地坐上了去赵都邯郸的公交车……因为那时通讯也不是太方便,我只是痴心于备考,也没有给家里通信,据母亲说:在你去邯郸的日子里,你爹天天走出家门站在高处的宅子上,向着童村的方向望去,盼望你这次能够考好,能有一个好的工作。至今我还后愧当初为什么不给父亲写封信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都是恨铁不成钢,盼望孩子们有出息。虽然考上了,因种种原因也没有去成。
父亲在家也是严格要求我们兄弟姊妹,不允许犯错,不允许沾别人的便宜,更不允许不劳而获。我们铭记于心,落实在行动上,从未做过对不起乡亲们的事。
父亲治家也是一把好手,有诸多的好家风值得我辈学习发扬。首先他继承了祖父诚信做人的家风,答应别人的事,即使再忙也要努力去办,也就是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父亲是老少爷们信得过的人,从我记事起,他都是忙忙碌碌,谁家有结婚的啦,有去世人的啦,只要给打招呼,他马上就到,一耽搁就是几天,父亲从来没喊过怨叫过屈,我有时问他:“爹,成天有人喊有人叫,你怕不怕麻烦?”,“不怕,为了父老乡亲,累点心里也高兴!”,父亲管事用诚心真心去做,在父老乡亲的心中,落了一个不错的口碑,也正应验了金杯银杯不如人的口碑那句话。也许受灾的年景饿怕了,家里即使收获的粮食再多,他也不主张卖掉,挂在他嘴边的口头禅是:得留够吃上二年三年的粮食。他常说:宁撇不缺,什么东西都要细水长流,即使剩余也不能没有,以备不时之需。
一场大病结束了父亲的生命。1996年毕竟是个多舛的一年,过麦时父亲饮了凉水,闹痢疾,在村医那里诊治,给了药物,服后不见好转,我们哥叁商议后,哥哥我和弟弟用地排车徒步拉往县医院治疗。记得主治医是一个姓徐的医生,他处了方输了半月的液仍不见好转,后来我二爷找到高守旺医生诊断,发现患的是肺结核,液体里用上了莲霉素,大有好转。在住院的日日夜夜里,我一直陪伴父亲身边,送饭端水,端屎倒尿,从来没嫌过味,住了45天,也算好了,经医生许可就出院了。到了秋天,旧病复发,我说:“再输液治疗治疗吧!爹!”他说:“不用了!小!”。也许是心疼花钱,也许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1996年某一天的下午,我守护在父亲床前,只见他双眼掉下了慈眼泪,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间。我与其他亲人给他穿上了寿衣戴上了寿帽,父亲安然地走了,为了安排父亲的后事,找人通知了村里管事的经理,燃放了鞭炮,顿时聚来了族亲及街坊几十人,我一个一个的给族亲及老少爷们磕头,全家人沉浸在泪水的海洋里……都说父爱如山,真的感受到山倒了,心想:爹呀爹,你在时我们做事有主心骨,没有了你我找准去商量?未来的路该如何走?父亲只有66岁,正是享天伦之乐之时,却远我而去,鉴于父亲给村里做的贡献,村支两委给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上蒋姓党员代表支部宣念了悼词,追思父亲为村里百姓做的好事及为人,亲人们及乡亲们怀着凝重的心情悉耳倾听,无不发出赞叹之声,父亲人去灵在,他的“灵”就是一心为民,心记百姓,勤俭持家……等等一系列良风,我们晚辈誓表决心,一定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将良好的家风发扬光大!
母亲娘家就在本村,她生长在家境尚好的家庭。外祖父稍有文墨,外祖母有铺排有料理,虽未上过学,但会背诵好多古诗,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外祖母别看她脚裹的小,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说话声若洪钟,听她说话就知道是一个做事干练不拖坭带水之人。记得外祖父去世时,非要看一看外祖父的遗容不可,亲人们怕她太过伤心,都在劝解,结果谁也没拗过她。她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到棺材前,久久地凝视着,应了她却没有掉泪的承诺,外祖母性格特别坚毅、顽强、镇定,这是有目共睹的,这种性格也深深地影响着母亲。母亲在外祖父家五个兄弟姊妹中是排行最小的一个,据外祖母说:母亲他们兄弟姊妹从来没拌过嘴,更不用说打架了。出生在这样和睦家庭里的母亲,从来没有娇惯的影子,她勤劳持家,在那贫瘠的岁月,烧柴做饭,头上常常顶着一张白羊肚手巾,满额头上流着苦涩的汗水,呛得母亲直掉眼泪,每看到她我心里也酸溜溜的;纺花织布,工序繁杂,有时点着如豆的煤油灯,借着微弱的灯光,望着来回飞动的梭子,再仔细端祥似老树皮一样干裂的双手,赶上冬天皲裂的口子鲜血直流,我问:“娘疼吧?”“不疼?”她说。我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疼不疼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给我们说了怕我们惦记。把5个孩子拉扯长大成人,为男孩子修房盖屋,打发女孩子高兴出嫁,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啊?!真的尽了慈母应尽的一份职责。母亲无论与妯娌或是四方邻居,关系很融恰,从没闹过不和谐,是全村出了名的“大老实人”。母亲常说:“要走正道,靠本事吃饭,靠力气抓钱。做人要横草不吃,竖草不拿!”这些真言时时回荡在我耳边,外闻于耳内化于行,在生活及为人处世中,时刻牢记着。慈母于2012年暮秋去世,去世前我们兄弟三人商议,在侄子的建议下,入住了县中医院,经治疗无效,回家两天就去世了,享年定格在82岁,在农村也称得上高寿了!母亲在世时,我有时在街上遛弯,碰到不少老人,笑迷糊的见我就说:你娘命好,你们兄弟姊妹都很孝顺,享福了!我兄弟姊妹们孝敬老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在亲戚及街坊中落了个较好的口碑。细想一想,皇天底谁没有老少,老人养我们小,我们养老人老,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做到了。
菊花节即临,严父慈母的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的心湖里涌不停地翻滚,使我彻夜难眠,二老请你们放心,我们兄弟姊妹一定活出个人样子,你们叮嘱我们的话时刻不会忘记的,虽未留给我们丰厚的物质材富,但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受益终生,它像一道道光芒四射的路标,指引着我们一路前行,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激励着我们一直向前向前再向前……

作者简介:
蔣朝武,男,河北临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勤思善写,崇尚真善美,讴歌正能量,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诗词协会会员,临西县作家协会理事,所撰文章多篇发表在市县级报刊。参加各级征文大赛,并多次获奖。
微信昵称:墨香似玉

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节即将到来。古人登高饮酒,赏菊赋诗,思乡怀亲,对重阳节非常重视,而且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诗篇。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为宣传中国重阳节,弘扬社会新风尚,展现新时代文艺风采,继续推出"重阳节“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成功举办八届引起强烈反响的全国“重阳节”笔会后,现经研究,由《华语经典文学》编辑部、《国际文艺家》编辑部、《中外文学艺术》编辑部、《中诗刊》编辑部、《中外诗典》编辑部、《国际诗人》编辑部、《世界笔会》编辑部、《世界诗人联合大会》等微刊编辑部;《中国精英文艺》都市头条编辑部;世界文艺图书馆、中国作家图书馆、中国名人名家档案馆、中国文学研究馆四大馆编辑部联合举办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并面向海内外华语作者公开征稿:
征稿要求
1、围绕重阳节登高赏秋、怀念亲友、感恩敬老为主题,体裁为现代诗、散文诗、旧体诗词赋、散文、短篇小说;
2、征文邮箱:2785865840@qq.com
或投稿至总编室微信:a13720085131
邮件主题注明“重阳节笔会”,投稿作品后附作者100字简介、近照1张、微信昵称,邮件格式:作品、作者照片、作者简介、微信昵称;
为了入选通知链接能传给作者,保证有效参与资格,投稿作者需添加总编室办公微信;
3、单首(篇)作品标题请加《》,投稿内容放在一个文档中附件发送;
4、每位作者限一种体裁一次投稿机会,凡重复投稿、变换名称反复投稿一律无效;
5、作品数量:现代诗1-5首;旧体诗词2-10首;散文诗、辞赋1-3章,单章1000字以内;散文、小说限1篇5000字;
6、为确保作品质量,作者在投稿前请仔细检查定稿后再投稿,凡投稿即视为定稿作品不得修改、更换、撤销;
7、禁止抄袭作者文责自负,主办单位不承担因作品版权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
作者待遇
1、来稿经严格审核,择优录取发表至“重阳节笔会”重点栏目;成绩优秀的专栏复选入”全国第九届重阳节笔会入围名单“;
2、成绩优秀,优先申请签约作家、签约诗人、会员、文学院院士、研究员、认证金牌作家;
3、成绩优秀,有参加编辑部举办的采风诗会、创作论坛、颁奖典礼的机会;
4、活动结束,编辑部将组织专家评委会权威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5、征稿期限:即日起至10月23日,逾期不候。
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
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