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重庆
中国“文化码头”九馆的报告
南山七怪集团/圣宗/文
重庆上古史
一、巴人由来
关于巴人起源的文字记述,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葜( qiā )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如此说,后照即为巴人始祖。
巴人,古巴国人的简称,巴人是黄帝部落古羌人的一支,和蜀人有着从青藏高原沿江而下同宗同源的种族关系,巴人主要分布在今重庆、川东一带。周朝以前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后迁到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以廪(音lǐn)君为首领,本有巴、樊、瞫(音shěn)、相(向)、郑共五姓。
二、巴人建国
巴国的形成时期:商周之际。
据考古发掘,巴国地区(包括今重庆全境和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地区)史前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结束于距今4000多年前,即新石器时代末叶,其代表性文化是“巫山大溪文化”。约4000多年前,巴人先民们就世世代代在重庆地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战天斗地,自强巴国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
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川东地区在夏朝(距今4100年~3600年)称“巴方”;在商朝(公元前16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中)称为“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于公元前11世纪,参与周武王伐纣,由于巴人英勇善战,迫使纣王军队阵前倒戈,终于打败商纣王,西周建立。西周(公元前11纪中~公元前771年)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巴子,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这是巴国不同历史国名的相似命名。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重庆全境,北到陕南的汉水上游,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有所扩展。
三、巴国发展
据考古发掘,巴国地区前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先民们就世世代代在湖北、四川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
公元前12世纪开始,巴地的其中一族人从陕西的城固开始,经过安康,再到湖北的襄阳,定都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后迁丹山(今四川叙永)。商朝至西周时期巴国都城在巫山。春秋时期巴、楚战争频繁,巴多败,都城被迫多次向西迁移,定都(奉节)、涪州、又定都江州(重庆),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后治阆中共筑九都,这与古蜀国九州对“九”的崇拜是如辙一致(古蜀国由青藏高原彝族人创立,他们发迹于四川泯江,泯江由九峰演成九江,故古蜀国建九州而崇“九”),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涪陵)。” 公元前316年秦国司马错灭巴国,建巴郡。
四、巴国范围
鼎盛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奉节),西至僰道(宜宾),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川东北、川北、湖南西北、湖北西南、陕西南、贵州北等地。
打造重庆中国
“文化码头”九馆的意义
一、国家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伟大复兴,全力支持西部经济文化发展。
二、纠正重庆“码头文化”不良印象,正确树立重庆“文化码头”的世界文化名片。
三、打造中国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复兴。
四、树立重庆国际形象,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重庆“文化码头”九馆内容
一、巫文化【巫溪】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地域特色文化。
巴文化之母文化---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在唐尧时期就建立了巫咸国,形成了巫文化在三峡地区(大巫山地区)之滥觞。孕育了"记神事之书"《山海经》、伟大的文学开篇巨著《诗经》、巫歌《楚辞》,并在天文、文学、文字、艺术、医学、地理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它是华夏文明之源和第一大系统,为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创下了不二功勋。
巫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维护社会关系,加强社会凝聚力。
(二)促进了科学文化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三)巫文化体现了各个朝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现象和各种思潮,有助于后人准确地了解历史。
二、盐文化【巫溪】
“世界盐业,莫先中国,中国盐业,发源古巫”,中国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盐发明人巫咸
上古时代,这里出现了因盐而立国的"巫咸国"。在巫山、巫溪一带聚居着一支庞大的巫人部落"十巫",巫咸为十巫之首,这个氏族部落的酋长巫咸,便是中国采盐、制盐的始祖。
重庆巫山、巫溪的盐中国发现最早的盐矿,后来没有了发现了重庆的彭水的郁山盐矿,再后来才发现了四川自贡。
盐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和影响。
三、医药文化【巫溪】
《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音亚于yayu)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注:“皆神医也。”出处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ya)窳(yu)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①。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吕氏春秋·卷十七·审分览·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十二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汉·许慎《说文·酉部》:“医者,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医。”段注:“此出世本,巫彭始作治病工。”性质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巫彭,《路史》:‘黄帝命巫彭、桐君处方盄(音招zhao)饵,湔浣刺治,而人得以尽年。’《逸周史》:‘巫彭初作医,周官曰:五谷五药养其病,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观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五脏之动,遂有五毒,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气。
以上为上古有记载的最早开始行医的“巫“也就是黄帝的臣子,居住在巫山的一位巫师——巫彭,重庆巫溪也是中国历史医药文化的发源地。
四、鬼文化【丰都】
鬼文化,起源于商代的帝王文化,而这种帝王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鬼文化”,在商代人心目中,一切都有各自的神,而天帝则是万物的主宰。为了向这些神祈福,人们绞尽脑汁,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祭祀神灵。与此相关的是宗庙的建筑和厚葬的风俗,都反映出殷商时期的强烈鬼神意识。
对文学的影响:
鬼神文化一方面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刺激着文学家的想象力,像是众多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作品中都有对鬼神的描写,《楚辞》中的诸神形象,《逍遥游》中的鲲鹏,《聊斋志异》里充满趣味性与奇幻色彩的故事,甚至巨著《红楼梦》都是以鬼神文化为构思基础展开的。
统治者与宗教的影响:
从纵向来看,中国的鬼神文化虽是一脉相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体系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现实意义。
儒家的影响:
进入封建社会,受到阶级制度和宗族文化的影响,尤其在儒家文化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的汉朝,统治者将“忠孝仁义”的伦理观注入了鬼神文化中,祖先崇拜逐渐成为了鬼神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分支,也成为了统治者用于维护“君权天授”的政治手段。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又在后来逐渐衍生出儒释道三种大相径庭的丧葬习俗,其中以儒家丧葬观影响最深,秉持“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核心思想,十分重视礼乐的庄重,仪式往往最为盛大哀伤。
道教的影响
中国鬼神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以老庄哲学和黄老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道教文化。
佛教的影响
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此后统治阶级将佛教的“地狱”“轮回”与道教的“地府”“阴间”融合,从此形成了“天地人”三界的统一体系,上有“三清六御”所统御的天宫天庭,诸佛所居住的西方极乐,下有泰山府君和酆都大帝所统帅的阴间冥府,地藏王与十殿阎罗所治理的地狱三恶道。
文旅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特殊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丰都鬼城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最悠久的鬼城。同时也是被历史以来各届政府认同支持的鬼城,它对人类的道德、伦理、以及对宇宙的认知等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五、忠文化【忠县】
“忠”的起源,不能不追溯到“中”。“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尚中”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是中国儒家思想的至尚至高要求。
忠县历史以来忠义人物倍出,如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人,忠义千秋,人之楷模。
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同时流传世界,为中国儒家思想、帝王思想、百姓修身做人、忠君要国等推尊为道德行为至尚标准。
六、抗战文化
俗话说,“四川不忘,中国不忘”。重庆人历史以来勤劳勇敢,忠厚善良、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在保家卫国方面留下了千古绝唱。
(一)近代抗日:不论是日本对重庆大轰炸还是川军出川抗日,重庆人保家卫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歌可泣。
(二)、秦良玉抗清:明末清初,石柱女土司王秦良玉为国征伐成都杀人王张献忠,遵义叛乱土司王杨应龙、三次北上勤王抗清保明驱清出关等战役,创下了忠君保国、忠正不二的世界之最……
(三)、南宋末年,元朝蒙哥皇帝亲征重庆合川,重庆人民英勇抗战,蒙哥37年长攻不下却受伤而死,重庆人改变了世界历史,重庆合川也被西方人称为“上帝折兵之处。”
(四)、公元前1124年,巴国的军队作为前锋帮助周武王伐纣成功。
……
七、巴文化
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文化是始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极为重要的区域文化!
忠勇信义
千载之下披览史籍,巴人忠勇信义的形象扑面而来,呼之欲出。说巴人或巴文化具有“忠勇信义”的优秀精神和宝贵品格,这是有充分依据的。
开放包容
巴文化核心价值的另一重要范畴是开放包容。巴地和整个四川一样,历来就是一个移民进进出出的地方,其文化正像学者所喻,犹如一个大型水库,水来自四面八方,又流向四面八方,在开放中形成动态的融聚。
认同中华
巴文化不仅忠勇信义、兼容并包、浪漫开放,而且一旦成为华夏--中华多元一体大一统文明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后,就长期认同华夏,坚定地追求、崇尚中华大一统,摈弃分裂,并以此为其极为突出的核心价值理念。
八、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川江号子是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徒歌等特征。
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1000多千米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
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四川、重庆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
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Ⅱ-24。
基本特征
唱腔
川江号子计有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不同的腔型类别。
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
唱词
据载,川江号子有26种词牌,百多首唱词,极为丰富多彩:多种“数板”的唱词,往往是由号子头即兴编唱,号子头根据其嗓音,分为洪亮粗犷浑厚的“大筒筒”、高亢清脆的“边音”等不同流派。
根据船所行水势的缓急,号子头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皆有所不同,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紧促高昂,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代表作品
川江号子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招架号子》《大斑鸠》《小斑鸠》《懒龙号子》《立桅号子》《逆水数板号子》等。
九、商文化
巴清(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
巴寡妇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战国末期枳邑枳里乡人(今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人)原重庆市长寿县千佛乡,战国时代大工商业主,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
据考证,巴清家族的影响力相当大,其势力范围涵盖了今天的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在当时,这一地区的人口总数超过五万余人,而巴清家族的家丁就占据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可见其势力之强大。
一、主要成就
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史著作,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富豪榜。巴寡妇清位列其中唯一的女企业家,也是秦汉女性工商业主成功者最典型的范例。
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影响的企业家只有范蠡、子贡、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寡妇清七人,财富不訾,名显天下。巴寡妇清以女子之身跻身战国七大富豪之一,足以令人称奇。
其家族从事的是丹穴业,也就是采炼丹砂,因掌握了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所以传及数代而不坠,垄断丹砂开采的生意,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其家财之多约合白银八亿万两,又赤金五百八十万两,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依附者上万,私家保镖两千余人,凭借雄厚的财力而保一方平安。
轶事典故
礼抗万乘
所谓礼抗万乘,是有万乘之尊的秦始皇对她以礼相待。
秦始皇嬴政是一个集暴君与明君为一体,集大毁和大誉于一身的帝王,史学界公认他个人的雄才伟略是前代君主无法与之比拟,后世皇帝也少有与之比肩的。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性格刚毅严厉,行事以严法酷刑为准则,不近人情。但作为帝国的开创者,嬴政同时又是一位礼贤下士的帝王,世人皆知刘备为得诸葛亮而三顾茅庐,却不知秦皇对「梁之大盗,赵之逐臣」的姚贾能做到「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诸如李斯、茅焦、顿弱这些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尉缭、王翦这些善于谋划霸业或者统兵打仗的武将等,秦始皇对人才的广泛接纳和不计前嫌的态度,其胸襟气魄与气度是帝王里极为罕见的。
但秦始皇同时又有着极为多疑寡恩的一面,大军事家尉缭在受到秦始皇的大礼接待过后以其杰出军事家的敏锐观察力,看出了嬴政的残忍、缺少仁德:秦王高鼻长目,雄鹰一样宽厚的胸膛,豺狼一样低沉的声音,性格却是寡恩少义,有虎狼一样的心肠,用人的时候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便会吃人。统一华夏后,嬴政生性多疑的一面逐渐不加以掩饰,「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致使天下畏其暴戾,「不敢端言其过」,「暴虐为天下始」。
私人武装
秦始皇礼待巴寡妇清是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在军事政治上,地方豪强代表势力是秦帝国统一的一环。公元前316年,秦国定巴蜀,巴蜀正位于秦国与楚国的交界地带,成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战略地带,因此秦始皇以及秦国的历代君王对巴渝地区实行优宠政策,对于当地的豪门大族实行原有的管理办法,允许他们拥有产业,部族和私人武装,寡妇清家族是地方豪强的代表,理所当然是笼络的对象。秦始皇执政后统一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中井积德也认为秦皇礼遇寡妇清是「故军兴有资于其力也,非徒嘉其富厚。」
专家们推测,巴寡妇很可能用她无法计量的财富豢养了一支私人武装,以保护其遍及全中国的商业网络。地方豪强拥有成百上千的徒附、家丁是常见的,徒附,既指豪强地主土地上的依附农民,又指豪强豢养的私人武装——家丁。根据《长寿县志》的记载,从秦灭巴国改设巴郡的历史,考证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枳县(包括今长寿、涪陵、武隆、南川、彭水、垫江、綦江、黔江等地),全县人口总计5万人。那么,巴清家族的徒附家丁竟占据枳县人口五分之一,上万人的企业这在今天也是罕见的,可见寡妇清势力之庞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专制统治,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被秦始皇收缴,贵族和豪强大户被迫迁往他处,使其不能在原处纠集势力抵制中央统治,其中迁十二万户到咸阳,寡妇清也在此之列,国家为他们修建宫殿,把他们置于中央政府的监控之下,也是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对地方豪强的措施。
巴清贞妇
秦始皇誉巴清为贞妇,这在当时的女性而言,绝无二例。秦始皇对巴寡妇清的敬重褒奖,最典型的是为筑女怀清台。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为表彰一个女子而筑台纪念,是秦始皇的独创,此后罕有类似案例。从目前已知的记载看,秦始皇生前对女性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仅此一例。
巴寡妇清丧夫后为了继承庞大家业没有再嫁,守节从一而终。而先秦两汉时期在两性问题上是比较开放的,妇女丧夫再嫁本属常事,有的再嫁多次也无人非议。
先秦女子性乱之风,秦宣太后和秦始皇生母皆是代表。秦始皇嬴政13岁即位为秦王,太后与丞相吕不韦专权,淫乱宫闱,后又与情夫嫪毐生下私生子企图为私生子谋反夺位,(嫪毐政变疑点甚多,史料语焉不详,表面上是嫪毐发动政变,但从很多疑点出发,有学者专家说法是实际上是秦王嬴政亲手策划了这场政变,制造阴谋逼嫪毐谋反从而成功打击了楚系势力,吕氏势力和太后势力,自此权利尽归于秦王嬴政。)而寡妇清的守贞和刚正之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他刻意抬出「贞」表彰巴寡妇清,对太后深寓讽刺之意。
根据秦始皇会稽刻石上不准寡妇「倍死不贞」,对逃嫁之妇「子不得母」的规定可见秦始皇有意把巴寡妇清作为守贞典型,当做标杆树立。出于厌恶母亲,出于表彰诏书所倡导的女子行为准则,这个「贞」字,还投射了秦始皇心里母亲的形象——坚贞,独立。
丹砂女王
巴寡妇清充分发挥运用先祖积累下来的采掘制作丹砂的技术,经营起丹砂帝国,得力于她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善于捉住机遇的果敢,又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巴寡妇清的丹砂帝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势如破竹。
丹砂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其用途非常广泛。既可用来制作朱色颜料,又可用作镇静剂,外科还可用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加之,朱砂既有毒又防腐,因此古人认为用朱砂炼成金丹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常以朱砂作为炼丹的主要材料。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丹砂显得尤为重要。
鯠炼就冄水頭银樤的汞矿,古人说的丹砂。丹砂加热后,就可脱硫分解而得水银。根据众多的文献记载和中国汞矿的地质分布,今天的重庆东部、东南部,是春秋战国时期丹砂的主要产地,不少文献也证明了古代巴地盛产丹砂的事实。正是由于巴郡富集丹砂矿,开发价值高,开发时间早,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个丹砂主产地,历史上又有向中原王朝纳贡丹砂的传统。
有专家研究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灌注水银多达一百吨。这些水银从何而来呢?从当时丹砂产地和拥有量来分析,出产丹砂之地除巴地外,贵州的桐梓、思南、德江等地,陕西的洵阳、略阳、山阳、凤县等地都开采时间较早。所以,绝不能排除地处秦地、采运均称便宜的这些地方采汞的可能性。
巴寡妇清为秦陵地宫提供了朱砂和水银,但并不是唯一来源。
以财自卫
巴寡妇清不仅为富能仁,全力以赴搞好劳工福利待遇,积极扶贫济困,还保卫一方平安,被乡人奉为活神仙,并作为成功民营企业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尊崇。寡妇清客死于咸阳后,其灵柩运回家乡,厚葬于长寿龙山寨。
但农业生产的历代王朝都对工商业加以打击和节制,因此历来对寡妇清及秦始皇对她的表彰都褒贬不一。
宋仁宗时的中书令夏竦按照封建妇道,在《女怀清台铭》里批评寡妇清「妇越闺户,预外事,是非贞也;图货殖,忘盥馈,是非孝也;采丹石,弃织纴,是非功也;抗君礼,乖妇仪,是非德也」。指责秦始皇表彰巴清是「妇非所表而表之,表贪竞也;台非所筑而筑之,筑祸乱也。」「吾恐蜀民,以秦为明。吾恐蜀女,以妇为贞。弃德逐利,寖润风行。故摭秦罪,荒址是铭。」表现出对工商业和女性的压迫思想。王安石也认为「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明人王立道有《跋叶母还金传》:「予每读《史记·货殖传》,至巴寡妇清,未尝不叹子长之多爱而讥其谬也。夫传货殖已非所以为训,清以一妇人而且得托名不朽,贪夫窭人将日皇皇焉!」他认为,对于巴寡妇清事迹的记录,「使天下见利而不闻义,则子长之罪也。」他指责司马迁作《货殖列传》,表现出社会经济思想方面的分歧,而所谓「清以一妇人而且得托名不朽,贪夫窭人将日皇皇焉」,则不仅维护着传统儒学的义利观,而且透露出对清作为妇人的某种性别歧视。
宋儒明儒以自己的狭隘眼界看古史,自然不免局促。而明人王世贞《明故郑母唐孺人墓志铭》对于巴寡妇清事又有另一番议论:「昔者秦皇帝盖客巴寡妇清云,传称清寡妇饶财,财能用自卫,不见侵,天子尊礼之,制诏有司筑女怀清台。夫秦何以客巴妇为也?妇行坚至兼丈夫任难矣。客之志风也,此其意独为右赀殖乎哉?」堪称见解独特。他推测秦始皇的这一行为不仅仅是褒奖以产业致富,而在于「志风」,即对妇女志行坚毅,能够承担丈夫之重任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到了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后明时期,更多人才开始正视寡妇清的成就和伟大,明末诗人金俊明就有诗云:「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
与秦始皇
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王杖诏书令》简册,其中有条文:年六十以上毋子男,为鲲;女子年六十以上毋子男,为寡。也就是说寡妇清在见到秦始皇出现在史料上的时候已经六十以上了,她比秦始皇了大几十岁,她能得到厚待尊奖的原因不外乎家亦不訾以及政治军事各方面。而寡妇清的晚年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在秦始皇压迫下保全自己的家族财富,但结果也是“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丹砂帝国的最终结局也没人知道。
巴寡妇清与秦始皇
在正史中,与秦始皇有关的有身份记载的女性共有三位,除了秦始皇的生母外,还有湘水女神和巴寡妇清。秦始皇对她们的态度却是一抑一扬。
中国历史上有九个大一统王朝,强悍的帝王也不在少数。但强悍到敢惩罚神仙的,则只有秦始皇一个。他所惩罚的对象就是湘水女神。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过湘江,湘水之上起大风,无法通行。始皇大怒,问礼官负责居于湘水的是哪个神仙。礼官回答:是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她们居住在湘山上。始皇于是下令征发三千囚徒砍光了湘山上的树木,整座山被染成赭色。
而秦始皇同时又褒扬表彰巴山寡妇,不管重农抑商之习,不顾重男轻女之俗,为巴寡妇清修筑怀清台,为中国古代社会旌表女性之始。
始皇求仙问药,慕求长生不老,但同时一不如意就惩罚神仙。始皇继承商鞅变法以来重本轻末打击工商业者的政策,但又对乌氏倮和巴山寡妇予以礼遇。这充分体现了他的不拘一格的大无畏精神,这也是他并吞八荒的气势所在。
姓氏
《史记集解》:「巴,寡妇之邑」「清,其名」。她是最早以自己本名记载于正史的女人。这是先秦女性包括秦宣太后、始皇帝生母都没有的荣耀。
名为巴清之说:先秦时代男子只称氏而不称姓,女子则称姓。当时妇女称姓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姓之前冠以字,如孟姜、仲子、伯姬等;二是在姓前冠以夫家的国号或氏名,如褒姒、齐姜、赵姬等。这种制度到战国末期虽然已经混乱,姓与氏合一的新制度已建立,但旧的姓氏制度仍然残存。巴寡妇应该有她的姓,她娘家姓清,巴是她丈夫家的氏名,合起来就是巴清,或者称巴清氏。因为《史记》中记的是巴蜀寡妇清,巴国富产丹砂,史载与实际均合。同时,巴族人有5个姓,其中姓巴者居首。姓巴又居巴地,这二者成了巧合。遂称「巴清」。
名为怀清之说: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中井积德曰:怀,疑女之姓氏。如此,女怀清台之称便合乎情理。学者郭沫若亦认为寡妇清名怀清。
重庆自古以来女性伟大人物倍出,如以上商界巴清、唐女皇武则天、明将军秦良玉等,为重庆女性积极向上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文化码头”(九馆)落地方案
在重庆朝天门九个码头修建九个文化博物馆,也可在码头江面上用船体打造九个飘浮式世界唯一水上博物馆,即:
一、中国巫文化博物馆
二、中国盐文化博物馆
三、中国医药文化博物馆
四、中国鬼文化博物馆
五、中国忠文化博物馆
六、中国抗战文化博物馆
七、中国巴文化博物馆
八、中国川江号子文化博物馆
九、中国商业文化博物馆
重庆以上九大文化在华夏文明史上各自独立,影响深远,独领风骚。九个“文化码头”刚好与重庆朝天门九个船运码头天人合一,同频共振,将会为重庆的经济与发展,文化与形象创造出巨大的贡献。
————毕————
作者圣宗简介:
弘一门宗主
世界文化名人
五宗十三派之父
南山七怪集团总裁
世界象形文解码之父
世界新文明促进会主席
南山七怪创始人兼总山主
金健委中国重庆事务部主任
世界文化交流伟大贡献奖得主
世界新文明解码与应用工程主席
联合国中华家学研究会创始人主席
联合国世界双碳组织东南亚总局秘书长
联合国世界和平音乐会文化艺术总顾问
圣宗象形文(文道)书法能量天书赏
【附一】:
“南山七怪”龙湖论道
(南山七怪成员毕麦、圣宗、曹庞沛)、圣源书院院长余德福!
主题
●把重庆“码头文化”化为“文化码头!
●把“文化”化为“化文”。
文化码头是宗旨,化文是行动!
“文化码头”和“化文”是“南山七怪”新文化、新思想的先锋。
★“文化码头”理念提出者:曹庞沛、圣宗
“化文”理念提出者:曹庞沛
●“成渝新区、重庆华丽转身;码头文化转为文化码头。”
★总结:
一、组建中国“化文”论坛
二、发起中国新文化思潮
三、结合“成渝双城新区”提升重庆文化品牌
四、重庆九大文化,把重庆朝天门九下码头转化为九大文化码头:(提出者圣宗)
●一码头——中国巫(巫溪)文化博物馆
●二码头——中国医文化博物馆(创始人灵山十巫巫彭)
●三码头——中国鬼(丰都鬼城)文化博物馆
●四码头——中国巴(国)文化博物馆
●五码头——中国盐(巫溪、彭水)文化博物馆
●六码头——中国忠(巴曼子、秦良玉)文化博物馆
●七码头——中国商(秦朝女商人巴清)攵化博物馆
●八码头——中国川江号子博物馆
●九码头——中国抗战文化博物馆
2021/3/17日重庆
【附二】:
中国新“化文”思潮
—— 共同发起人邀请函——
(圣宗起草主持)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处于全面恢复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新里程,同时被政府列入国家最高战略之一。这是一场人类文明与思想的觉醒,也是一场人类文明与思想的伟大复兴!
文化,它是用文明和知识经验教化他人或社会,促进人类和谐文明发展的工具或手段。
“化文”,即高度提炼与科学运用优良传统攵化,化传统攵化和思想为神奇,有效服务当代人类精神与物质文明需求。
人类上万年文明文化五彩纷呈,可人生苦短,我们该“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
“化文”理念由“中华文化三剑客”、“南山七怪”成员曹庞沛大师提出,中国新“化文”思想由“南山七怪”成员毕麦
(巳退)、圣宗、曹庞沛和重庆圣源书院院长余德福(非南山七怪成员)四人于2021年3月17日在重庆研讨发起。其“化文”理念思想开山成果为把重庆“码头文化”“牛”转乾坤为“文化码头”,据地理人文和历史特殊原因,它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码头,即:
●一码头——中国巫(巫溪)文化博物馆
●二码头——中国医文化博物馆(创始人灵山十巫巫彭)
●三码头——中国鬼(丰都鬼城)文化博物馆
●四码头——中国巴(国)文化博物馆
●五码头——中国盐(巫溪、彭水)文化博物馆
●六码头——中国忠(巴曼子、秦良玉)文化博物馆
●七码头——中国商(秦朝女商人巴清)文化博物馆
●八码头——中国川江号子博物馆
●九码头——中国抗战文化博物馆
欢迎全国有思想、有学术、有影响的时代先知先觉者拥跃报名,为中国传统攵化真正伟大复兴,为民族富强作出炬献!
欢迎接龙扫码入群![拳头][拳头][拳头]
1、圣宗
2、曹庞沛
3、毕麦
4、余德福
5、温凯伦
6、王红进
7、杨帅
8、田景和
9、江东
10、邹元平
11、默石
12、田三至
13、施一民
14、李代红
15、萧圣军
16、杨淙凯
17、陈军
18、陈瑶文
19、陈曦
20、毛成伟
21、吉凤超
22、罗赞周
23、李田中
24、王虎
25、厉玖山
26、宗希
27、芶子健
28、陈金平
29、兑山
30、单文超
31、刘丁仁
32、鄢邦凱
33、芈罗子唯
34、刘运涛
35、张庆龙
36、苟华健
37、曹俊育
38、吴痕
39、胡淋
40、刘然杰
41、吴亿鸿
42、陈钶攵
43、潘春华
44、竺毅蒙
45、黄镇豪
46、韩东生
47、金晓燕
48、李俊虎
50、刘进军
51、周耕玉
52、黄阳
……
【附三】:
圣宗化文说
圣宗/文
文也、宇宙之律、万物之道,故文而明,彰显于人,即之文明;文而用之,教化于人,即之文化;文而精魂,玄妙化形,形而演字,即之文字。
嗟呼、文以载道,道纳万物。东巴水书、埃及楔形,皆之文也,文如天机,不易示人,弘一门主、绝谷悟道,天之怜之,文道赐之;圣宗解码,文过七千,书法五体,空前绝后,开宗立派。
文道、天道之光、文明之父;悲兮人类、文之未明,明且屡暗,暗且无章,弱肉强食,森林法则,杀戬不止,技兴文灭,天道避之,人文迷茫,人类迷乱。
化也!用也!中国历史,即一本化文史:
一、演化:
道、巫、易、老子《道德经》;道、德、仁、义、礼、刑、兵。
二、进化:
商巫周礼、百家唯儒、朱程理学、阳明心学、当代家学。
三、同化:
老子言道,孔子齐天下,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通化:
商、医、文(象形文),人类大同之魂。
五、简化:
化无为有、化繁为简。
六、量化:
数量、质量、重量。
化文——
穷透文明之源,理透文明之纹; 悟透文明之魂,指引生活之路; 推动民族复兴,促进人类大同。
化文之根、为之化己,化己为之、先知先觉,完我无我;化文之重、为之化文,化无为有,化腐为奇,化繁为简,化凡为妙,化乱为正;化文之魂、为之化人,化邪为正,化俗为奇,化贫为富、引领众生,幸福美好!
天道巳明,文明彰显,人类大同,文道为先;先知先觉,同频同振,世界文明,吾等领先!
圣宗写于江苏宜兴
2021/3/31
【附四】:
中国新化文宣言
圣宗拟稿中国●武汉
2021/4/1
天下攘攘,战乱不止;意识形态,文化之争;人类大同,幸福和谐;化文运动,天道所至;人性解放,民族需求;国家使命,天道使然;时代产物,天道所循;道生万物,万物归一;顺天则昌,逆道则亡;吾等觉醒,达己济人。
穷透文明之源,理透文明之纹; 悟透文明之魂,指引人生之路; 推动民族复兴,促进人类大同。
化文之根、为之化己,化己为之、先知先觉,完我无我;化文之重、为之化文,化无为有,化腐为奇,化繁为简,化凡为妙,化旧为新,化乱为正;化文之魂、为之化人,化私为公,化邪为正,化俗为奇,化贫为富、引领众生,幸福美好!
化文绝学,华夏精髓;上化于真,中化于实,下化于爱;小化化己,中化化文,上化化人。
大道化天,天道化人;上古巫彭,化天为巫;周朝文王,化巫为易;圣人老子,化易为道;始祖伏義,化道八卦;春秋孔子,化道为德,儒学鼻祖、朱程大师,化儒为理;明朝阳明,化理为心;当代毛公,化心大同;大同复道,天人合一;华夏文明,天人循进;吾等化文,文明捏槃。
化文为易,易生五行,又生八卦;五行八卦,贵在于用,精在于化,韩国国旗,乱化国乱;八卦神村,玄妙奇特;诸葛神创,天人合一。
化文为道,道洐万物、卜卦香烛、谈天论地,无所不用,会用者正,反之则邪。
化文为儒,三纲五常,理学心学,皆出一宗,会用则达,不用则败,时下乱态,足以为证;化儒吸精,达己济人。
天降大任,吾等觉醒,奋力拼搏,同频同振;小化归宗,大化入道;华夏复兴,吾等疾行;世界大同,中华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