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菲不及春,秋色独迷人 964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芳菲不及春
秋色独迷人
霜叶多情泪
山气化氤氲
岚霭湮红尘
亭榭落缤纷
相逢莫恨晚
同频共惜今
我们通常将哲学定义为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说,但这依然难以统驭哲学的内涵与外延。哲学中所透射出的哲理思想与逻辑思维,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东西方哲学的差异甚至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各自价值取向。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源于我们很难通过芜杂表象而力透本质!宇宙现象包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超自然现象以及三维现象、超三维现象等运动变化,皆由宇宙本有的普遍联系的内在规律所统领,天地之间犹如万花筒的变幻纷呈让无数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世间所有学问皆源于自然之道,成于自然之理,归于自然之宿,这是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共果共途。道与理是什么关系?道是理之体,理是道之用,道是宇宙自然之本体,理是宇宙万象的变化发展之规律。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通达宇宙之道、阐解宇宙之理的学问。如果将哲学阐释为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说,那么哲学这个概念限制了哲学内涵与外延的思维及表现范围,哲学也就落后于时代科学特别是量子科学的的前沿认知,因为哲学及其表现形式无处不在,无边无际,只是大家日用而不知罢了!几百年来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逐渐使科学替代了哲学的地方而成为引领社会思想发展的主要动力,科学也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由之人们也形成了“科学万能”的理念,然而科学不过是术数的分支罢了,道与术之间,术数永远渺茫如尘。历史证明,科学的东西也最不“科学”了,科学往往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后浪推翻前浪,后人推翻前人,当今人们崇尚科学,也蒙蔽在一个以“科学”为代表的术数时代,欧洲几百年的科学发展已经见证了科学的自我否定。因为科学属于术数范畴,它无法代替哲学的地位,让术数来主导人类历史的思想方向确实可悲!术数的变化多端导致人类长期积累的历史文化稳定被打破甚至淘汰,人类许多文明积淀与文化成果似乎在科学面前不堪一击,其实文化才是永远的!文以载道,文化与道同行,故而历史文化都阐释着宇宙人生的真理。在文化之道与知识之术之间,文化属于世界观的范畴,知识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哲学则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但哲学的桥梁作用往往被利益至上所蒙蔽或忽略。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浩淼如海,很难用千言之文予以概纳,但人几乎没有耐心从洋洋洒洒的哲学巨著中去刨根究底了。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这是所有哲学家和哲学研究者必须首先面对的基本哲学问题。而当今哲学的道性褪化导致人类将探索宇宙人生奥妙事业不得不交给科学领域,然而科学是什么?科学属术!属于知识,属于方法论范畴!对于宇宙自然及社会关系的本质与规律的把握,非由哲学世界观莫属。
关于哲学的一般概念,我们一般定义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东方古老哲学偏重于“世界观”即宇宙本体及规律的探索,而西方哲学偏重于“方法论”的应用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探研宇宙奥妙。哲学回答的问题很多,争括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怎样产生的?人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这些都是哲学必须回答难以回避的问题!《圣经》将世界万物及人的创生归功于“上帝”之作,《易经》却言万物与人的创生是太极之中“阴阳”相和的结果,《道德经》则言道生万物。时代哲学应该上合文化之道,下承科学之理,在人类社会的广阔舞台上指点江山游刃有余,没有文化道义的社会就充斥着利益冲突的血腥,没有哲学与哲理的社会也绝对是浅薄乏味的社会。随着中华文明沃土中的大国崛起,中国古典文化哲学光芒必将再次照耀世界,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足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与天下胸怀。

作者简介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