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渭南讯(记者 路龙 通讯员 钟耀文)当我拿出手机看时间的时候,旁边的“老杨”不失时机的问我:“几点了”?“7点15”,我答到,“看来我领的路没错,抓紧,再有不远就到顶了”,“老杨”继续说到。(“老杨”叫杨友良,是劳资科的一名老同志)当我俩深一脚、浅一脚,拨开齐腰深的荒草爬到坡顶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回头望去,山坡下的污水处理站已亮起点点的灯火,我和“老杨”一人点起一根烟,想喘口气。“老杨”美美吸了一口烟,两手扶着腰说道:“幸亏前两天下雨,今天阴天,下池子清理煤泥也不晒,要不可惨了,不过路滑,矿班下不去得来回走”。“我今天都15000步了”我看着手机说。“累不累?”,“老杨”转过头问我,我却像没听见问话一样,思绪不由的飘了出去。那令人热血沸腾的情景不由浮现在眼前,现场60多人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下到沉淀池中清理煤泥,甚至没有刻意的分组和要求,每个人都自觉自愿。由于作业区域受限一次只能下去十几个人,但只要一下到池底,每个人就像松开发条的机器一样毫不停歇,池子边上的人不停的喊着“累了就换、累了就换”!煤泥溅到头上、身上,灌到胶靴里.....也毫不在意,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早些清理完,早些恢复正常生产。我,想到了“98抗洪”,想到了“汶川地震”,想到了当年在部队和战友们并肩战斗的场景。在这样的氛围里,哪怕一丝的犹豫和懈怠都会让人感到耻辱,我又想到了电视剧《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的国家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超乎想象的困难而取得今日的成就,而我们的企业有了这样“亮剑”的精神也一定能扫除前进路上的所有困难,我坚信!“小钟、小钟”,“嗯”,我回过神来,手里的烟也燃尽了,“你想什么呢,是不是在想美食?”,“老杨”调侃着、笑着说道,“走,回,我都饿了”,我看着不远处县城的一片辉煌灯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