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想起了父亲(散文)
冯春法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时节秋光正好,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气温宜人,正是登高的好天气。我们这里, 每逢重阳,镇上或社区均组织老年人开展登香山比赛活动。今年我因身体原因没有报名参加比赛,却于重阳前夕一个人前往香山公园登高赏秋了。
一进入公园,就见到通往公园深处的主干道的中心点上摆满了一盆盆的菊花,形状有圆形的、鸡心型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五边形的、六边形的等等,菊花的颜色有黄色、紫色、红色、白色、粉色的等。而在古代文人墨客的重阳诗作中,大多都会写到登高、赏菊。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在古代民间就有在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王维写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简直是家喻户晓,就说明了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重阳节又叫老年节,村里、社区每年重阳节都会给老年人赠送礼物,或是发现金。我站在高约二三十米的溢香堤上四处观望,看到湖边的柳树叶子有些变黄,柳条也不那么生机盎然了,湖里的荷花叶子也开始枯黄了,莲蓬早已枯焦了。看着眼前的败柳残荷,只有枝枝丫丫而无一片叶子的樱花树,我的心里不禁悲从中来。我想起了我的已故父亲。虽然父亲离开我已经33年了,但每逢重阳节,我的心头就不由得一痛,父亲严肃而平和的神情随即浮现在我眼前。
事情要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说起。我还在读初中的一个暑假里,我跟着同村的陆公公去无锡我父亲厂里玩。因为陆公公是我父亲厂里的门卫,所以我母亲托他带我去无锡我父亲那里玩几天。在轮船码头,我正在掏钱买轮船票时,陆公公一边客气地说“我来买,我来买”,一边抢着付7角船票钱。我那时不懂人情世故,也就老成地让他代买了。结果轮船开动后,我只顾看河两岸的风景,忘记给陆公公钱了,到了无锡也没有和父亲讲这件事。陆公公将我一直领到我父亲干活的地方。见到父亲时,他正在露天工场干活,穿着一身毛蓝颜色工作服,腰里围着一件黑色皮革制品,脚上穿一双黑色的长筒雨靴,双手紧握一根木棒,木棒上缠绕着一股蓝青色的细纱,正使劲地拧干那刚从染缸里捞出的纱。我迎着父亲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爹爹”,他抬起头看向我,高兴地“嗯”了一声,笑了起来。随即领我去他的宿舍,安顿好我后即去食堂打了二份饭菜,在宿舍里和我一起吃。我在无锡呆了两天半,父亲从未领我去工厂食堂吃过饭。现在回想起来,这是父亲做人低调的表现。那次去无锡玩,父亲仅在第一天晚上陪我逛了一会儿街,进了一家汤团店,买了一碗汤团给我吃,而他自己只是满足地看着我吃。就是这次去无锡玩给了我终身难忘的教训。大约2个多月后,我父亲回家过重阳节,问我是否陆公公替我买了船票而我没有把钱付给陆公公,我说是的,父亲就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那几天他天天到我那里玩。”随即,他便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从此,我终身不敢忘记父亲的教诲:“人家客气你不要当真,不要欠人家的情。人家对你好,你不能忘恩。”从此,我一直本分做人,与人为善。借了人家的钱或是食饭菜票,必及时还给人家,同时尽自己能力帮助别人,从不求人家感谢报恩。
父亲离开我已有33年了,但我从未忘记父亲对我的教诲。相反,随着岁月一年一年的逝去,自己也被岁月的沧桑磨成了老人,然父亲勤劳、正直、平和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多年来,一想起父亲,我心里就难过,一则是因为父亲退休在家时,我全家住在离老家六七里远的三甲里小镇上,作为儿子对父亲没有尽过多少孝心;二则是因为自己未尝有纤毫之建树足以显扬光大而慰幽灵于泉下。呜呼,痛哉!
父亲一生勤劳节俭,吃了很多的苦。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兄妹7个,他是长子,没上过一天学,十五六岁就到常熟一家染坊当学徒,干染纱活儿。干了几年又到无锡一家染织厂里当工人。探亲在家时,每天清早,父亲就出去用拖网捕虾,冬天下雪也出去捕。捕到一斤二斤虾后再拿到集市上去卖,以补贴家用。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从来没有穿过什么像样的好衣服,仅在一张我父母年轻时的合影里见过父亲身穿一件黑色哔叽中山装,到我上高中时他又将这件中山装给我穿。
1981年,父亲退休了,不久又去无锡堰桥日新布厂发挥余热,负责配染料,一干就是五六年。之后回老家种菜`、养鸭,天天去河边用耥网耥螺蛳,螺蛳一半人吃一半鸭吃。有一次,他和母亲到三甲里来,送来了好多螺蛳和鸭蛋,我和妻心里好感动。
我最钦佩父亲与癌症抗争的坚强意志和豁达的精神。父亲由于长期接触化学染料,不幸患上了贲门癌,直到第二次手术时才确诊已到晚期。一天早晨,我摸着父亲胸前几处突出的小包,知道父亲癌细胞已经扩散,不禁失声痛哭。父亲却平静地对我说:“哭什么,人早晚要死的。你去上班。”我那时教高三两个班的语文,不能整天陪着父亲,3次到苏州给父亲抓中药都是利用的星期天。1990年6月5日父亲走的那天早晨,我见父亲痛得很厉害,便问他要不要打杜冷丁止痛,他语气坚决地说:“不要!”我只好含着眼泪去上班。
往事如烟,但重阳受教之事却永远不敢忘,始终萦绕在心里,而父亲勤劳、正直的形象也始终浮现在眼前。我的父亲虽然当了一辈子的普通工人,没有什么辉煌的业绩,但他勤劳节俭、做人本分、生性豁达的品格,永远值得我崇敬和学习。

作者简介
冯春法 1948年生,张家港市人,中共党员,退休前为中学高级教师。任教时指导学生发表习作400余篇,个人发表文章700余篇,入编香港世界人物出版社2003年版《世界名人录》。著有《生活的浪花》《回眸》《长风破浪》《可爱的南沙》等诗文集。

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节即将到来。古人登高饮酒,赏菊赋诗,思乡怀亲,对重阳节非常重视,而且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诗篇。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为宣传中国重阳节,弘扬社会新风尚,展现新时代文艺风采,继续推出"重阳节“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成功举办八届引起强烈反响的全国“重阳节”笔会后,现经研究,由《华语经典文学》编辑部、《国际文艺家》编辑部、《中外文学艺术》编辑部、《中诗刊》编辑部、《中外诗典》编辑部、《国际诗人》编辑部、《世界笔会》编辑部、《世界诗人联合大会》等微刊编辑部;《中国精英文艺》都市头条编辑部;世界文艺图书馆、中国作家图书馆、中国名人名家档案馆、中国文学研究馆四大馆编辑部联合举办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并面向海内外华语作者公开征稿:
征稿要求
1、围绕重阳节登高赏秋、怀念亲友、感恩敬老为主题,体裁为现代诗、散文诗、旧体诗词赋、散文、短篇小说;
2、征文邮箱:2785865840@qq.com
或投稿至总编室微信:a13720085131
邮件主题注明“重阳节笔会”,投稿作品后附作者100字简介、近照1张、微信昵称,邮件格式:作品、作者照片、作者简介、微信昵称;
为了入选通知链接能传给作者,保证有效参与资格,投稿作者需添加总编室办公微信;
3、单首(篇)作品标题请加《》,投稿内容放在一个文档中附件发送;
4、每位作者限一种体裁一次投稿机会,凡重复投稿、变换名称反复投稿一律无效;
5、作品数量:现代诗1-5首;旧体诗词2-10首;散文诗、辞赋1-3章,单章1000字以内;散文、小说限1篇5000字;
6、为确保作品质量,作者在投稿前请仔细检查定稿后再投稿,凡投稿即视为定稿作品不得修改、更换、撤销;
7、禁止抄袭作者文责自负,主办单位不承担因作品版权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
作者待遇
1、来稿经严格审核,择优录取发表至“重阳节笔会”重点栏目;成绩优秀的专栏复选入”全国第九届重阳节笔会入围名单“;
2、成绩优秀,优先申请签约作家、签约诗人、会员、文学院院士、研究员、认证金牌作家;
3、成绩优秀,有参加编辑部举办的采风诗会、创作论坛、颁奖典礼的机会;
4、活动结束,编辑部将组织专家评委会权威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5、征稿期限:即日起至10月23日,逾期不候。
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
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