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旅(5)
高增荣

十三、应县木塔
农业县城搞旅游,
一座木塔出风头。
千年历史颇悠久,
五番重建十数修。
榫卯勾连无一钉,
外观雄伟状阁楼。
三大奇塔有其一,
名扬世界斥方遒。
神州木塔高居最,
精美绝伦够风流。

注:应县木塔本名叫做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为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九层高塔全部用红松木建造,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全塔无钉无铆、精巧绝伦,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
应县虽然是山西的农业重县,但城市建设却很好。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文化旅游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而应县木塔则是发展宗教、建筑、历史等主题研学旅游的核心。所以,有人就会问,一座木塔怎么能支撑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县城的旅游开发和文化建设呢?看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其实这个木塔是非常有故事的,很珍贵,价值大。来看木塔的人真不少,这就拉动了应县的旅游和消费。

这个千年古塔是我国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无钉木塔。纯木结构的古塔,历经千年而未倒。据当地县志记载,这座塔没有发生任何人员伤亡事故,还有一些民间传说,这些故事给这座释迦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木制古塔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意大利比萨斜塔一起被列为世界三大奇塔。

′十四、雁门关古长城
七律 雁门关随想(新韵)
雁门九月啸金风,
塞上长城气自雄。
四面楼台高耸立,
八方旗帜猎嘶声。
狼烟杀气宁消散,
锦绣山河海宴清。
百姓安居常乐业,
惜福珍重爱和平。


注: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雁门关从古时至49年前,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破匈奴十万骑,确保赵国边境安全,这里有纪念李牧的镇边祠。“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这些历史故事都跟雁门关有关系。卫青、霍去病、李广都在此抗击、打败过匈奴。雁门关最广为人知的,大概是北宋时期了。当时雁门关处于宋辽交界处,是一处战场,宋辽之间的许多战争都发生于此,杨家将的故事经过各种文学作品的描写更是深入人心。以北宋名将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曾经在这里多次打败辽国进攻,杨业被称为“杨无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开赴山西,周恩来、徐向前赴雁门关,与阎锡山谈判,阎同意八路军入晋抗日。抗日战争时候的"雁门关大捷",是八路军伏击日寇的一次胜仗。

如今的雁门关,已成为山西省五A旅游景区,吸引着中外游客的到来。
十五、代县文庙
参观文庙拜孔圣,
合掌鞠躬虔且诚。
儒圣传经自进取,
先贤布道齐治平。
皇权看中儒御用,
犬儒藏私浊染清。
昔日儒生多范进,
今天学子索功名。


注:代县文庙是位于山西省代县的一座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个别建筑为清代所筑。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分为前、中、后三院。主要建筑物有万仞坊、棂星门、大成殿、敬一亭等。代县文庙是华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州文庙。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内还珍藏了2000多件珍贵文物,反映了古代州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文庙院里有一颗千年古槐,上边挂满了红色的丝带和卡片。我走近细看,都是现在的初三高三学生,在中考高考前许愿自己欲考上的心仪的高中或大学的名字,看后令人感慨良多。古今学子,都把求功名放在第一位,拜孔圣人的功利性很强啊!


十六、介休祅神楼
夜晚宿介休,
晨游祆神楼。
阳光真灿烂,
树上鸟啁啾。
眼前建筑群,
屋顶闪彩釉。
远看无异样,
近观有看头。
祆教很古老,
波斯是源头。
俗称拜火教,
早已不传留。
宋代文彦博,
出资建此楼。
文公乃名相,
四朝尽风流。
告老还故乡,
九二真长寿。
建祠又立庙,
名垂史不朽。
旅游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我们游祆神楼,刚走到楼前,我看到"祆神楼"三字牌,便大声念"袄(ao)神楼",旁边正在打秋千的一位小姑娘,大概念小学五六年级吧,她更正我说,“是祆(xⅰαn)神楼,你看那袄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我细看,真是示字旁。我急忙感谢小朋友,并跟她聊了几句。说实话,这个"祆"字,我还真不认识。来之前,我只知有拜火教,但不知它的学名叫"祆教"。这不,由于自己的无知,闹了一个笑话。
介休祆(Ⅹiαn)神楼是中国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据看门人介绍,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祆教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是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主要宗教信仰,因崇拜太阳,俗称拜火教,大约的唐宋时代在中国境内消亡。

在介休这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座奇特的袄教建筑呢?它是谁出资建造的呢?山西介休是文彦博的家乡,文氏故里就在紧挨顺城关大街的文家庄。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为宋朝元老重臣,享年92岁。庆历八年,他讨平王则起义,升为宰相。据说文氏在讨王则战斗中,得到神猿相助。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平反刘平冤案;为相期间,稳固朝局,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有贤相之誉。后来文彦博衣锦还乡在建造宗祠的时候,一并也建起了这座祆神楼,以此来报答当初神猿的襄助。

从建筑细节上看,在祆神楼和三结义庙的木制斗拱和雀替中,有许多是传统古代建筑当中根本看不到的图案,如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等。
祆神楼左侧是介公祠,纪念介子推,左侧是文公庙,纪念文彦博,现在这两座祠庙大门紧闭,里边都没有文物了。我猜想,大概是介休市的财政无法支撑这些古迹的维护和开放之资吧?


十七、临汾尧庙
上古唐尧,理想之君。
乱世纷争,团结族人。
征讨四夷,联合友临。
统一华夏,卓著功勋。
令羿射日,治水使鲧。
制定历法,推农安民。
晚年禅位,唯贤避亲。
病逝雷泽,葬于谷林。

注:禅位:即古代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贤者。尧禅位二十八年后,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安葬于谷林(山东鄄城),谥号为尧,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

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其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长廊内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龙刻云,工艺不俗。尧庙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帝、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都曾御驾临此。据尧庙看守人介绍,1998年4月4日凌晨,有人纵火烧毁了尧庙广运殿,此案至今未破。我们现在看到的广运殿是此后重建的。




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

尧庙最后边,有今人建的"尧字壁",上有国内数千名书法家和名人写的"尧"字,陕西人贾平凹也在此列,可惜字太多,我没有找到贾平凹的字。

在尧庙景区,见到了漫游祖国大地的老贾夫妇。他们开着用三轮摩托车改造成的房车,车的前后写着"老贾漫游祖国大地""好人一生平安"的字样,显示了他们对祖国河山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我看后很感动,老贾夫妇的追求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简介

高增荣,陕西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曾任咸阳彩虹学校副校长、咸阳彩虹中学执行校长、咸阳彩虹中学国际部执行校长、陕西省重点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咸阳市德育教育学会理事长、咸阳市文综教学研究基地专家组成员及基地学校负责人等职务;1995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政治教师之一,其先进事迹曾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政治教育》、《咸阳日报》等刊物报道。酷爱文学,数十年笔耕不辍,发表杂文、散文、随笔、论文、读书札记、诗歌1000余篇(首);撰写和发表论文、演讲稿50多篇,参与编写教学辅导资料13册;编著中学生校本读物《趣味哲学》,出版发行教育随笔集《会思考的芦苇》一书,主编并出版《咸阳彩虹学校志》。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在《秦商》杂志发表,并在咸阳市临帖展中获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