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民手记
我是一个山民,山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地方。
—— 阿多诺
手工茶
平房烟囱升起蓝色炊烟;一缕一缕从黑瓦上方向春日山间飘散。
她们在屋内灶台前炒茶。妻子和山民:一个在锅前,一个在灶口。她们说着话,交流采茶和制茶的事情。厨房的地面和桌上,摆放采来的茶叶。有的炒了一个轮回,颜色呈现焦黄,等候第二轮的续炒。之前,她们揉出茶叶里的水分。鲜绿茶叶是她们上午到山头采摘的;从窗间回廊看见她俩分散在山头,戴着本地山民用的锥形芦叶草帽。春日里,采摘野地的茶尖。早年这里曾是茶场,后来停业了;茶树还在山头生长。无人料理的野茶园。她们赶在清明前采茶;她们采了半日,竹篮盛满绿绿的茶叶拎回屋里。
她们在炒茶,士灶锅台前;大铁锅里的一撮茶叶,在她手掌的抚摸间转动;她时或用手指将其翻转,继续以手掌抚摸茶叶转动在锅内,来回地梭动。灶膛内的木薪火势拿捏要好,不可过旺也不能微弱。绿茶叶在来回划动中渐渐退出水份,其颜色由绿变褐。她俩轮换着炒,一锅茶要炒上四个小时方能完工。
我进到里室内,屋子贮满茶的香气。那是茶叶、木薪火、铁锅以及她们手掌共同化合出来的香气:人性植物的芬香。
山民的腰部抵靠灶台,身子偎依那里;右手在锅里将茶叶梭转;她的腰身也随着右手晃动。那样子慵懒倦怠又曼妙。她身子的晃动和茶叶梭转处在同一节律里;裸露出一截腰身也是时隐时现
她身体的热能通过手掌也转移到大铁锅里的茶叶;体香渗入了炒制的茶。这全然没有机械参与的手工茶,迥异于机械炒作的茶,后者生硬且苦涩;哪像手工茶入口平和、甘甜,饱有人性的气息或灵氛。
喜爱之屋
设想在院子堕圆型水池边建一个茶室。
茶室不宜宽敞。进去的门当然要低矮;来者无论什么身分,得低头进入茶室。通往茶室的窄门前,得有一条曲折的坡地。那是进入茶室的调适时间。放弃接听市场打来的贸易电话,让手机静音,身心处于闲静;通往茶室的甬道上,专注于足前的石头,石边的竹子和不起眼的花草。要有这条甬道,经过心境的转换后进入茶室。
茶室没有多余的陈设。用本地竹子做隔断以芭茅铺设物顶;地面使用山地黄土加稻草丝和白石灰混制的夯土。茶案以本地被废弃的带有铁器木钓的木板。木凳是此地树兜衍变而成。茶碗要用本土砖窑烧制出来的用过多年的被重新发现利用的粗碗。
茶水当然得用从山涧导引下来的软性泉水;小镇的土炉用栗炭烧开泡制的野茶汤,是妻子和山民清明前采来的在大铁锅内以手炒制的人工茶。市上那叫得很响的来历不名的贵重名茶叶一例不入芭茅茶室。
当你饮一口主人泡好的茶汤,静默不出作;即便夸赞也不必。竹窗外的池塘弥散淡淡茶香。将这茶室命名为喜爱之屋,不题字也不挂在茶室的任何地方。
空间诗学
十多年前从北京物流到武汉的两扇帘安放到了山屋的炕房和用餐的客厅。
挂在那里恰切,仿佛那木窗在等候这两扇窗帘,竹子的和木页卷帘。它们随你从北方迁移到长江中段的汉口就封闭在阳台上,连物流的包装都没有拆解。你确实喜欢这两件物品,在北方挑选的在日常生活挂了多年。你喜欢它的质地品相,把你的审美融入其择选,暗示你的喜好和追求;为它们找寻适当的空间相互托衬。
迁移到南方,没有合宜的地方,就存储在那里也不动用它们;这些年,你在拣择,似乎为它们找寻安置的空间。现在,竹制窗帘挂在炕房一角,大小合适;铜色的木制百页窗帘与好与古旧的春台相映衬。望着它们出现在这山居,也挂在你的回忆里;北方那早已易主带院子的两层小楼重现。两扇窗帘挂在此时此地,也垂挂在过去的时空里。
这如同你喜欢的词语,在纸面安放它们,带有你投射的情感与记忆,留下的印痕与体温;辞章的生成组织中,它们参与经历了你的生活;你拭擦它们上面的灰垢,小心安放。作为一个意象,诗性空间添加了情味,营造一种氛围;不可或少的元素效力于作品。一个写作者协调理这些元素,所有的词语参与作品的组织。
窗画
落地玻璃窗像一个画框。外在的山虚化收缩延伸入室内。自然之山经过窗框和人的视线合作生成幽深的空灵感,这可是自然与人的共创;山尖不高不矮正好处在窗框内;自然的山不是外在于我们的了,纳入了我们的室内;各自独立又以共在的方式相融;窗外的楸树和苞茅和山体一并汇入这落地玻璃的画框间。
坐在两把藤椅上,正好见到山体含融窗框内。你还要挂什么油画国画什么的呢。本居宣长提及知物哀,就是能感知“物之心”和“事之心”。靠近自然,融入自然。你把对美的理解融入这幅“窗画”的营建。山房轮廓渐渐显现时,从城里回到工地,看见夏日青山从祼露的砖石框了进来,怦然心动,即兴将朝北的一面墙改变成落地窗,把山岭含融进室内。落地窗择选半透明的竹质卷帘;屋顶的原木屋梁和木板隐约在幽暗空间,抵销白日的强光。没有竹帘透出的光影蒙胧,就没有幽暗中的美的观感;一种难以言喻的阴翳之美,潜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波光和明暗;窗竹帘折射出的逆光;玻璃中的山影不再是一览无余的形态,也透显出一种秘光。玻璃窗中锥形山体仿佛罩上淡淡山月光。
正是你要的效果,当携着书本走过大厅,望它一眼,神秘隐有禅味,那种空寂而深远的静默美感,正是物哀中幽玄的境地。默然中退而求进,隐而求知。有时,停在那里静静地凝视“窗画”。窗含西岭千秋雪。东方的物哀在诗性情景中呈现。
甜菜园
今天,从菜园将成熟的西瓜含笑搬回院子中央,小心奕奕剖开它:一声脆响,红瓤显现。味蕾传达久违的甘甜,弥留在你的口腔和身心,汇入对它的记忆。哦,这菜园是甜的。
有了这甜菜园,你可以不入市场;山居可以足不出庭院。顺天而食,感受上天的配给。践行古老的不施肥不用农药的自然农法;真正的真善美在自然中发生。你像日本人福冈正信那样追求什么也不做;菜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植物显露自然神的禀赋,随四季流转。身土不二。随着季节流转,享用山地时令菜蔬,这才是轻省的生活方式。
你从书房跑向菜地。拎着竹篮,从那里摘菜准备午餐。从山坡弯路下来,进入池塘旁的菜地;打开木棍支撑的菜园门扉,进入菜畦,弯腰摘取低垂的紫色发亮的茄子;棚间如面条亦如诗行挂在那儿的豆角;转弯处,苦瓜藏于叶片之下;西红柿如早年一样在光阴里变红了,将它们一件件摘取移往厨房。你能吃了多少就摘取多少。鹅眉豆隐在簇拥的叶片之中,层出不穷,以为摘光了,从另一个角度惊喜地发现另一丛;没完没了的,从任何角度获取它,一直供给你吃到初冬。
你坐在餐桌前食用它们觉得可口,尝到儿时的味道;翠绿山峰列于窗口;菜园在大门前。
这日子过得安足。农民不弃乡土,不入可疑的市场,因为他们有亘古至今的菜园。你成了一个地主,或半个山民,顽固地保有早年的生活形态。南瓜贴地生长,根系牵连着土地,开出喇叭形的黄花,渐渐由绿变黄由拳头般大小长成长形,躺卧地面;红薯出现山房坡地。你是看不见它生长的;以为藤蔓下面的黄土不会出现果实,甚至怀疑贫脊黄土它们能有生长的可能么。它们确实在成长;田垄在膨胀,田垄隆了起来;顺着一根藤刨下去,一根根须牵连着一个个惊奇的红苕。
某日。不小心断南瓜的根系;很快那爬在地上的藤曼萎黄了。人的生命不可失去与土地的联系;这样深入地里的根系,不可被伤害和中断。巡视菜园,你如一介山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在山里返早年的生活形式,如同花零入土,叶落归根,万物回到它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说过,循环的圆是最完美的运动;它的终点与起点合一。你在平原水边长大,靠水吃水;到近晚年居山,靠山吃山。当你从山民手中接过以泉水灌溉养育的大米;吃到从树上落到岩石的亮柿子;拾回落入草丛的板栗剥壳煮食,你体悟着靠山吃山这句俗语。
大自然给予人的回馈难以想象。天地无言,万物无言生长。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念念有词入书房;菜园之甜传移到书房,含味默咏古诗词,汉语之甜也是来自土地的启迪馈赠。
山民
牛铃铛系在黄牛的脖子发出银器般的声音。山民顺着它能找到放养的牛吃草的位置;声音是一根线索,把牛和山民牵连在一起;在你和山民身上也系上了一根无形的线索;他们是我的邻居,我也是他们的,比邻而居。你一下子融入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是我的穷亲戚;你们都长着一双朴素贫穷的面容;他们在你的面前写着歪斜的汉字;不识字符也不影响他们智慧的显露;他们和身处的山体的水源一样,感情和心灵未曾受到染污;原初的人性和本能情感、伦理道德被其保有,从岁月长河流传到他们这一代未曾丢弃;如同他们的木工雕刻手艺生活方式和方言被承继;他们的肤色保留山野阳光的痕迹;如同高更抵达塔西堤,那里的土地风俗处在原生状态,未被所谓新时代风化一如挖掘机到达不了陡峻山崖;你和他们说话就是一种教育,有着回到童年的恍然隔世;童年养成的对人的情感态度:人与人之间要有狗一样的忠诚和信任感;你迁徙到这山地,就是为了成为他们的邻居。你知道他们住在哪个山坡;他们的房子前有几棵樟树或柿树;房子背面有几片竹林;猪圈里的猪是黑猪还是白猪;他们一生遭遇的灾变和喜庆;家庭人口以及分散地图都在了解中;他们从山下如履平地登临扣响你舍的后门,进入院庭,送来每年的新米:自加工不施化肥以泉水灌溉的大米;他们站在草丛照射的太阳逆光中从散养羊群的叫声辨其位置,和它们训话。大崎山野容纳他们的牛羊和你的避难;你回访他们的家门不用佩戴口罩;他们散养的牛羊不用核酸检测结伴逐食于返青的山岭;书房内,时常放下书卷聆听牛铃叮当,你和它们吞食山野的寂静;溪涧跳荡流白的巨石旁和它们相遇,以凝视另一个自我的目光瞅着它,直到它调头转向远山——
燕子于飞
山民尹少权为我的山居生活顾问。他是捕蛇者驯狗师曾经的山木商打工返乡者半个猎人有上海户口和房子的儿子的父亲,享有美妻烧饭的丈夫银行有储蓄的不汲汲于富豪的山民有着酱色黑的非洲人健康的脸,这是山中在他脸上的着色(他不戴帽子的结果)。因了他的这一张脸,让他代替我料理山房。
2018年5月6月5日,在汉口的书房看见他从山里发来视屏,他说燕子飞来了,来到了山房里巡视似的;在房子砌到二层时,五只燕子来探看,在山房上空画了一个孤线,在半月形的水池边绕过就离开了。哦,燕子最早的客人,山房还未形成,它们就来参观。它们的来访在你的心里形成涟漪,就像它们从池塘上掠过泛出微波。令人百感交集的燕子,它是我的,我是它的,我的燕子啊。
二十年前,江汉平原单位分配的房子的阳台上,看见燕子停在楼房前的电话线上;抬头看见阳台一角,出现了泥丸。燕子来我们家阳台筑窠了。你和母亲女儿在房间窥视它们,飞来飞去,衔来草丝泥丸,燕子抖动尾翼,以尖喙和口水将泥丸细密粘结,垒成皿状的巢。当它们的巢完成,呼朋唤友,燕子排列成行在弹跳的电话线上,六个跳动的黑色音符;即兴演奏它们夕光中的晚会;我开始写我的燕子诗。
燕子的唧唧声,渗入谈话的缝隙(人可不能总想着失败的生活)夜里,你为妻子擦去泪水;燕子在叫唤。它的赤足被白色丝幔困缚,身子倒悬;另一只焦急不安地声援。你用一根细小木棍将丝幔折断。燕子飞离。你出门,拎着一只漂泊的箱子,到了北京。
一日,在筒子楼过道内走动。当安置好租房,来到阳台,闲望灰蒙蒙的天空下的灰色建筑群。忽然,一只燕子飞过来了,飞到你面前绕了一个圈后飞走了。下意识抬头看看楼顶上,发现在一个破损的顶灯四周围成的一个燕巢。
也是五楼。忽然想到南方家中阳台上的那个燕巢;燕子呢喃声中的母亲妻女。——燕子啊,飞来飞去伴随我的迁移流浪;在不同的地方建造自己的巢,生息,养育,然后冒着危险,不断的迁徙。
十年后,在武汉三角湖的校园,忽然发现模拟湖水波浪屋顶下水泥瓦与钢筋支撑的地方,一个燕巢。燕子飞入,穿过这里的空荡荡。燕子,亲爱的燕子,它们就像你的身影。
当你住山多月,冬天过去,春又到来;收拾院子,归掇图书,在读书缝隙,听到熟悉的声音,你跑出大厅,来到回廊上,看见了燕子的身影:尖长的双翅尾羽展开的叉状;腹部那撮熟悉的乳白色;这山中的的燕子,和去年的和多年的那只相互辨认。它们在庭院前水塘的上面飞,画着它的弧线,唧唧叫唤,它们迎着栏前站立的你,也不回避。
这是平原阳台筑巢的燕子;跟随你迁徙到北京筒子楼的那只两;是母亲临终前在阳台上唧唧呻吟的燕子——现在回返山居,选中书房窗前回廊一角筑它们的窠,像多年前,它们飞行鸣叫衔泥掺合自身的唾液,一点点将泥丸点琢到回廊一角;翻飞穿梭在山间柱廊,它们参与了你一生的流徙。
燕子啊,你是我的我是你的,那首从江汉平原写到北京又写回武汉,现在到了最后改写燕子诗的时候了。燕子在山间飞来飞去,这里有足够大的空间让你们回旋伸展;这是你们曾经拥有的家园,长途迁徙,也不忘回返。

寂静之地
老木工打电话来说来看我。问他有什么事也不说。这个协助我装修山房的老木工可能有求我,参与他的营销活动。他是茶庄的会员,他想把我纳入他说服的对象,加入他们的阵营。当我为他开门(找开门栓),让他进入院子打来也是他制作的客房的门,坐在他打制的入仙桌上。他的来意印证了我的揣测。
他在说明来意时,随我在院子里转了转。然后进入平房内的茶屋里用茶说话,围着八仙桌。进入石阶掀开门帘,落在条凳上时,望着室内的竹子编成的隔断;本地椿树打制的春台,降红色的纹理耐看,忽然发现了这里的安静,没有一丝声音,屋子的摆设在这里各位其位,无声地停在那由草丝黄土白石灰混合而成的地面。
这寂静有一丝的贮存的阴晾意。门帘和走廊将窗外的阳光给过滤掉了,让这房子里的东西处在阴性之中,透出它们阴处的宁静,传递给你内心的恬喜。你打量这里的寂静,用发现者的眼光看着这里的一切,寂静之地本身是有几何形状的地方,也是被需要被理解和再发现的地方,你在探究这里,你是这寂静的测量师。
木工在你身边忽然不在了似的;他也不言语。似乎一个人瞬间落在这寂静里,过了很久,老木工才说,说这里好安静。你看着他,才知道我们在一起,从那寂静脱离出来。
心里忽然念及伊壁鸠鲁。他在雅典城外盖了一个能望见大海的院子。他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份沉静;那个1959 年退休的海德格尔,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他揭示关于生活的简单朴素的事实,以及这个时代的弊病和通往自由的途径。
你没有和这个老木工说这些。想着给他送上一杯茶,从冰柜的冷藏室取出茶叶,用瓢从缸内取出存储的泉水,将它装入铁器的水壶;将没有使用过杯子洗子洗,让水煮沸,缓慢地递给他一杯茶。你对他说,只用这本地采摘的野茶在自家大铁锅以手工炒制。你说你不入市场,不相信也不依赖它。还对他说,他参与的是传销,对这种经营模式你知晓;有亲戚曾陷入里面。你没有时间参加他们的活动,劝他也不要套了进去。
继续做你的木工手艺吧,带一个徒弟,把古老的技艺传递给他。你这样劝告他,无声地向你笑了笑。你们看了看他帮你打制的窗棂,带有风钩的木窗;山风正从那纱窗渗入这黑瓦檐下的房子,传递着凉爽。朝你笑笑没有辨说什么,似乎默认你的看法;送他出门前,对他说,手头购买的黑茶,届时从他手头买点;以后山房有木工活再请他过来。他应承。你将他送出院门;他将摩托车的引擎踩响,转身坐骑在上面,摩托车沿山路消隐了。不一会儿,山房恢复了它本有的沉静。
凉风暂至
在回廊的躺椅上闲着。山中凉风吹走暑热,云在面前移动变化。山色青碧。心情忽然变得欣悦,忆起陶潜《与子俨等疏》中的句子:“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自入山居,总是情不自禁地重温他的诗。“池鱼思故渊”(当你把鱼放入水池);“鸡鸣桑树颠”(你养的鸡站在院落内的树头过夜)。他的诗文书写了你的生活与性灵。陶潜的文字是在他的生活中自然呈现的;他的写作和日常生活他的天然性情是融在一起的。他往往从日常提取诗学材料,你现在山中读他总是情景交融,可以说,你是在被感化下隐在地受到了你的身世阅读修养的支配来到山里的,这条道路与古典文学发生关系。你这个幽人是文化的副产品。你在书房里挂上草书的陶潜诗:“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在你的生活复现他的高山与深谷;陶潜并非所谓的隐士,沉醉于自己的隐退耕读饮酒和亲朋的相聚中,与亲戚、朋友交往保持来去自由。写他者的死亡,也是自祭文。他活着时用汉语写下自己的遗嘱。几乎刻意留下为后人解读他的线索;为其后人对他的阅读提供旁证。
前贤
黑塞在堤契诺山间耕读写作三十五年。他把每一天的时间分配给书房和园事。以为后者适合沉思默想,是他读写的延续,有助于心智的融合贯通,引导一个孤独地去做。他将堤契诺视为注定的生命中的故乡;以为所有的住处都比不上堤契诺山房的美。他有着对堤契诺的忠诚,他和那里的居民维持着和平、友善的关系;对堤契诺充满了感谢。是的,诗人是世界是最知足的生物;在另一些方面,很苛刻,宁死也不愿放弃某些要求。我们无法接受生活周遭缺乏根本的内涵及真实的风景;无法忍受住在现代化都市里,住在那实用光秃秃的建筑中,无法生活在充满替代品和失望之中。在我居住的山舍,开门见山;野山羊叫唤。荧火虫不是在想象中真实地出没在周围;你过着及物的生活。燕子就是燕子,也从过往的岁月飞来;置身连结着数千年来的文化和传统日常中,如同你使用的雕花木床和依靠的那块亘古的褐色花冈岩石头。你坐在黑瓦下的走廊望见傍时青山,“满目青山夕照明”;“山雨欲来风满楼”,确实如此,当山中刮起南风,雨水很快就会落在院子;这些诗句因了山间自然恒久的物事而保有持久的生命力。如同黑塞的《堤契诺之歌》中散文诗画作品让你重拾对古老居住艺术的感动与温习。
雅各泰可以说参与了我的生活与写作。这个异域的诗人生活在法国德龙省的小村庄格里昂,我像他一样也找到了渴望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喜欢步行,在山间。是这样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意味抵达写作的可能性。我们把生活方式当作孕育写作的源泉。困难的不在于写作本身,而在于用什么方式生活。写作是从土壤里自然萌生出来的;他的受现象学影响也让我有同感,也影响了我的写作。或者说,我们在诗学里的相遇:叙说又是抒情;选择意象刪繁就简,经过内心过虑;真正的简洁。内敛与幽秘。面向事物本身,关注具体细微;用迅猛精确的方式把握事物,用即刻的深邃捕捉;对时间的体验有着某种类似的倾向;从早期的话语诗进向后期的瞬间诗,让诗接纳现实本身的宽广多样和深度。写作的俳句式的断片,局限于零散笔记的书写,诗意的瞬间透着悖论式的明澈;人的缺席让位于生动盎然的风景。东方式的空白与无墨,隐与显相成的美学达成你们的共识。
一夜
夜里突然雷电交作。不懈地在房子四周轰炸。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你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君子坦荡荡,雷声何以惧?而激动人心的雷声让你失眠。让你念起过往的充满激情的生活。你没有恐惧感和在世的不安,反而是欣悦的回忆,一个人在空的山房里,在一张床上,每一次的闪电瞬间的出现不重复,如同你在世的一次次的经历的唯一。你就是闪电,就是雷声,像闪电一样充满能量,迅疾而短促,像这雷声充满活力,度过了你的一夜和一生。
三个瞬间
心有些慌张,无法安坐在办公室和城中公寓的书房。你无声地对自己说,安静些再安静些,你发现身体有很多条腿在跑动,心早已脱离了这身子,早已到达才分别几日的山房。你的身和心此时已分离;你在城中不得安静,慌慌张张的,这里的一切都在你推脱的范围,你要回到山房,全身心地陷在那里。这里的会议室广场广场上的偶尔的行人和你无关,你的视界只有你的山居;它的大门等你去打开院子后面的山路久违多时要你去丈量;园中菜蔬已挂果让茎杆弯垂无人采摘;鸟似的珍珠鸡叫唤着跑动啄食青草;楼上的书卷等候你去取下,读取其中尚未读完的片断;山风吹动着大门前花地间的美人蕉的红花落了一地;山月啊蛙鸣啊全被虚掷了。你羁留在这里。归山的欲望压迫着你,分身为多个自我在城里逃奔,朝向山房的方向。
家人在城里,在空调房子不出门,街道上行人稀少,地面暑热蒸腾。他们打来电话,想念山居的风和清凉。你和他们处在不同的气候。你最大的愿望:不住在有空调的房子。这山房足可以对付武汉的暑热。城里越火热;这里过得越清净。写作可以不受外在的打扰。当太阳从西边的山头消隐;山间植物很快收尽太阳的热能。凉风从栗树、芭茅的枝条花序间吹拂入山房。在夜色中的回廊闲坐,看星空密布,凉风抚摸身心。远离都市的房子个人的空间,即便和人在一起,也不在一个空间,你有隐妙的词语空间,让你在世得以依恃,得以归从。
送家人回城从小镇车站返回山舍。一种挣脱束缚后的喜悦浸透身心。汽车如同身子变得轻安,再次感受涌向身心的对孤寂的喜爱,独处的愿望和激情。一个人和自己建造的房子在一起,乐意独自摸索自己的饮食。空空的院子,仿佛无人,像死者一样在这里无声无息。这是你最后的领地。当车转过熟悉的山头,看见在另一个山头的房子,山房翻动路边的芭茅;瞬间想见自己的死,一丝满足的喜悦满浸身心;你没有不甘和无奈,坦然无悔。你想象和山房的分离。身边没有人;对人世淡然无牵连;在这里,安静无声地离开,当你做完手中的事情。陪伴你晚年的房子空在这里,在星光下风雨雪的包围中;你使用过的衣物、图书、家具、楼道遗留在这里。饲养的珍珠鸡可能飞走寻找别的主人。荒草侵上台阶。书房的挂放的油画掉落于地,发出无人听闻的一声闷响。
连结字里行间的山路
这条荒寂的羊肠山道是山民们走出来的,闲置在那里。窃喜于自筑的山房紧邻其山道,可以用来晨昏的散步。从电脑前离开或放下书卷,打开北边的院门,它蜿蜒在那里,一年四季,好象是为你晚年的读写生活准备的。这条山路在未识之前就在这里等候多年。这些年的南北迁徙原来就是通向它
僻静的侧向山脚草茎中的路,有时芭茅侵占它,你拔开草叶前行;有时停在荒山野岭,听到麂子的叫声,嘶哑粗短。吠叫着在山岭游动;它听到你的脚步,隐遁于另一个山头。你和它共处大崎山岭。这里没有集体人力的介入,没有挖掘机的身影。是的,路是走出来的,不是事先修理出来的;走在有草茎或树木枝叶蔓延于此的山道,隐约想到大半生走过的人世,似乎经历的道路也交汇于此。每个人有着其隐约的路径,唯一的属于一个人世间不可复现的路径。
你嗅闻到本地草木花香和无名鸟鸣;把沿途所见和内心所思糅进一个个词语。它展示有限的生存场景,又披露内心无限的风景。你在写作中途离开伏案已久的书桌,出门,朝向这山路;思绪从字里行间漫涉到这里;写作似乎中断了,但它们还在继续,于山路延续;无名的鸟雀在啼叫;远处山尖的曲线曼妙涌动。你收听到心里跳跃出来的词句,匆匆回返书房,改写或增补到纸上。
身体在山居,精神游走在平原,北方,武汉,在不同的时空窜掇。你的经历交错通向这里,奔赴这山地高处;或在不同的空间自我打量,个人时间中呈现的意象在呼应交织,如本地的野菊和燕子,原乡与异地,河流与山石。回望你的词语生涯,余生用来开掘和丰富它。你写下的片断式的文字,看似互不关联,各自独立,却隐在沟通。它是生命的呼吸与运动;语词有着它自身的生命;写作不只是把字词排列在纸面上;语词有着其行动力,作用于写作者的身体意识和生命的择选;一个写作者也将其语气语调甚至经历与思悟融于语言的组织之中,这是他和语言之间的合作。或者说,生命如何被语词所改变,相互促进生成,归宿于语言的劳作。
野花依附于那块石头摇晃;一株褐色的以为死去的老李树居然爆出一树花朵。你进入写作的晚期。它并非年纪的产物;一种天赋被注入到写作者身上,随着年岁增长而成熟,在死亡来临前达到繁盛,达到新的层次。你匆匆归山,似乎迎向这个时刻;写作风格的晚期或颓废与内容的原始风格奇异地结合,与山野风物混和一起;你重新改写早年的作品,自我颠覆或自我修正,成为自己早期美学的反对者,冲撞自我的局限。写作现场的转换来自于语言自身变革的要求;你的自我放逐也用在你纸面的语词的排列组织;晚期的遗嘱性的作品渴望被写出。
你孤单地有点悲剧性地站在孤立的巨石上,观望山脉的走势,那线条是神造的美妙,如何也相望不厌。真理往往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所谓的伟大存在于不起眼与被人忽视的细微;低头细察山桐子树花落在无人出现的坡地,从平常甚至卑陋中探求物美;你越向山野深处走,那应接不暇的景观像山涧溪水向你涌现;山野的宁静既不是挥霍也不是多余的,恰如其分地沉寂累积,化成一种伟大的无言之境——
可以说,你的词语生涯走向这孤寂的人没有人烟却充满生机的原始自然,这无意识存在的全部。如阿多诺所言,你也是一个山民,在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层层叠叠的山岭将你提升到宇宙整体的高峰;通向它的山路与你书写的字里行间紧紧相连。
(节选自柳宗宣新著《语词地理》)
柳宗宣,1961年出生于湖北省国营后湖农场。 27岁开始写诗。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杂志诗歌编辑多年。现供职于武汉某大学新诗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过诗集《柳宗宣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21世纪诗丛);《河流简史》(北岳文艺出版社-天星诗库);《笛音和语音》(上海文艺出版社);诗学专著《叙事诗学:当代诗文本阅读》;随笔集《语词居住的山冈》等。散文集《漂泊的旅行箱》《语词地理》现居武汉和大崎山舍。

识别二维码,可购柳宗宣《语词地理》签名本
“未来诗学”专栏往期文章目录

申明:刊头配图如未注明作者,均取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涉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元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二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三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四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五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六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七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八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九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十月目录
“未来诗学”:冯强|文明论“文学性”发微
勾勾:月光月光,一地冷冷的咒语
骆家:荒年好年都往黑夜撒一把葱花
“他山诗石”:吉庆 译|芭芭拉.格斯特 诗五首
欧阳关雪:我为内心的蓝色知更鸟包扎了伤口
阿鲁:天空越来越沉默
杨镇瑜:喊不醒一块透明的铁
蔡建旺:此刻,他的手可以抵达天空吗?
“品鉴”:王之峰|诗的尊严就是人的尊严——读木郎诗札记
卢文悦:骑着青芒果去旅行(修订版)
吕布布:当太阳无法胜任,雨便沸腾而来
轻鸣:我知道宇宙比沙粒还多的秘密
梁威:月光下洒满翩翩飞翔的歉意
远洋:航标灯(组诗)
“诗访谈”:诗人就是星辰大海|黄礼孩答冯娜
刘振周:光明的地址
“香樟木诗学”:赵野|诗就是一种语言的玄学——答敬文东
谢天鹏:我有杀不死的天真
诗讯:厄瓜多尔诗歌节邀请五位中国诗人参加
任相君:应该给风留下退路
“黄金台”杯第二届南方诗歌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