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节,致父母(散文)
作者:卫颜波
秋意渐浓,又见重阳。
重阳节历史悠久,风俗颇多,如我们喜闻乐见的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后来还同时成为了尊老、爱老的“敬老节”,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老人节”。
年轻的时候,对重阳节特别是它的“敬老爱老”这一方面的认知和感悟不是太多。总觉得它离我们有点遥远,毕竟父母包括家里其它的老人在我看来都还是那么年轻,似乎都用不着过敬老节呢。
以前的重阳节,偶尔会和朋友们去踏秋赏景。今年的重阳,让我对敬老爱老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让我突然有了想写些文字的冲动,也想和我的父亲母亲说说心里话。
我的父亲今年74岁,母亲73岁。按如今的说法,他们还不算高龄,但他们都是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常年风吹日晒早出晚归的生活,一眼看去,他们有着甚至是超越了年龄的苍老。
我也到了半百人生,当白发渐渐爬上额头,每次回家我会发现父亲的背又弯了些,母亲的脚步也多了些蹒跚,回头才惊觉父母真的已经在岁月的洗礼中慢慢变老了。也许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只有我们真正地经历了生活的磨炼,才能感受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烙印吧。
说起父母的苍老,远的不多说,今年中秋回家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还在犹豫中秋要不要回家过节时,得知母亲因病住进了县医院,于是回家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我们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住了好几天院了。月圆之夜,母亲还没出院。好在不用一整天呆在医院里,打完针便可以回家。我们的中秋是在县城里的姐姐家一起度过的。老家离县城有十多公里,本来父亲也要来一起过节的,后来他说家里还有事,一下走不开就不来了。农村人的节日,仪式感往往会被一些事情耽搁。
陪母亲住院的日子,和她聊些家常。母亲的声音还是如往日那样宏亮,只是行动慢了许多,胃口也不如之前的好。记得以前她的记性特别好,好多年前的事情都会记忆犹新。这次我发现她记忆力有点下降,而且发现她下蹲已经有些吃力了,上厕所感觉不是特别的方便。此时的我才后知后觉地明白,一贯不喜欢马桶的母亲,为什么之前在家里安了马桶。自责之心油然而生,一向自以为细心的我,对父母的生活是多么的粗心呀!
回家看到父亲的时候,他刚从田里干活回来。吃饭时说起牙齿不好有点松,嚼不动东西。我不禁有些恍惚,上次回家,父亲的牙齿不是还好好的吗?在我的记忆中,他可是牙好胃口好吃什么都香的人,还记得他的牙以前是可以直接啃甘蔗吃的。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的牙齿就松脱了。原来人的苍老不仅是日子一点一滴的累积,有时候也可能是转眼之间的事情。世间万物都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也不例外。有一些别样的思绪在心里翻腾,久久不能平静。
父母平常还种着一些田地,最近正是忙碌的时候。父亲除了回家吃饭,一天到晚都是在田里忙着。因为在医院里陪母亲,这次回家陪父亲的时间相对就少了很多。只好叮嘱他多注意身体,忙完了早点去看看牙齿,不行就安颗假牙。母亲人在医院里,心里又担心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有时候早上打完针,下午又忙着赶回家去田里干活。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不愿意麻烦别人。和母亲说生病了就好好治疗,不要那么劳累,休息好了病才好得快,苦口婆心的和她说了好多话劝了很久也不管用。作为儿女,又不好和她太强硬的说话,心里多少不免生出一些无奈和无力之感。
我在节后回到了工作的地方,母亲前几天已经出院回家,父亲一样的早出晚归。打电话回家时,他们都说好好的,没事。生活似乎又回归日常,我的心里却多了些一时难以言表的情绪。
岁岁重阳,又是重阳。我想和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活是干不完的,田地里的活能干多少就干多少,该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一下。70多岁的人啦,要服老,不要再像年轻的时候一天奔波劳累了。有什么事情及时和我们说,不要总是报喜不报忧,什么事情都自己默默扛着。也不要总是想着说了会麻烦我们,一家人不就是要相互的经常“麻烦”一下,亲情才更有温度吗?什么都不说什么都自己扛,反而是把我们当外人了呢。生命生生不息,你们养我们小,我们养你们老是很正常的。这不是麻烦,是浓浓的亲情,是深深的爱意,是一个家的温暖,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九九重阳,岁岁重阳。我想和父母说,爸爸妈妈,节日快乐!身体安康!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你们能健康幸福的生活着,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往后的日子,我们也会经常回家来看你们的,如果你们愿意,也随时可以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爸爸妈妈,我们父母子女一场,愿岁月静好不负情深,愿我们久久相伴一直到老!

作者简介:
卫颜波,女,笔名卫卫,文学爱好者,云南石屏人。平常喜欢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文字,在部分纸媒、网站、微信公众号发表过诗歌和散文若干。

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节即将到来。古人登高饮酒,赏菊赋诗,思乡怀亲,对重阳节非常重视,而且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诗篇。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为宣传中国重阳节,弘扬社会新风尚,展现新时代文艺风采,继续推出"重阳节“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成功举办八届引起强烈反响的全国“重阳节”笔会后,现经研究,由《华语经典文学》编辑部、《国际文艺家》编辑部、《中外文学艺术》编辑部、《中诗刊》编辑部、《中外诗典》编辑部、《国际诗人》编辑部、《世界笔会》编辑部、《世界诗人联合大会》等微刊编辑部;《中国精英文艺》都市头条编辑部;世界文艺图书馆、中国作家图书馆、中国名人名家档案馆、中国文学研究馆四大馆编辑部联合举办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并面向海内外华语作者公开征稿:
征稿要求
1、围绕重阳节登高赏秋、怀念亲友、感恩敬老为主题,体裁为现代诗、散文诗、旧体诗词赋、散文、短篇小说;
2、征文邮箱:2785865840@qq.com
或投稿至总编室微信:a13720085131
邮件主题注明“重阳节笔会”,投稿作品后附作者100字简介、近照1张、微信昵称,邮件格式:作品、作者照片、作者简介、微信昵称;
为了入选通知链接能传给作者,保证有效参与资格,投稿作者需添加总编室办公微信;
3、单首(篇)作品标题请加《》,投稿内容放在一个文档中附件发送;
4、每位作者限一种体裁一次投稿机会,凡重复投稿、变换名称反复投稿一律无效;
5、作品数量:现代诗1-5首;旧体诗词2-10首;散文诗、辞赋1-3章,单章1000字以内;散文、小说限1篇5000字;
6、为确保作品质量,作者在投稿前请仔细检查定稿后再投稿,凡投稿即视为定稿作品不得修改、更换、撤销;
7、禁止抄袭作者文责自负,主办单位不承担因作品版权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
作者待遇
1、来稿经严格审核,择优录取发表至“重阳节笔会”重点栏目;成绩优秀的专栏复选入”全国第九届重阳节笔会入围名单“;
2、成绩优秀,优先申请签约作家、签约诗人、会员、文学院院士、研究员、认证金牌作家;
3、成绩优秀,有参加编辑部举办的采风诗会、创作论坛、颁奖典礼的机会;
4、活动结束,编辑部将组织专家评委会权威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5、征稿期限:即日起至10月23日,逾期不候。
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
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