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的困惑》( 原 创 )
作者/正大光明( 哈尔滨 )
无意间,立夏已过去一周。再过一周,就是小满了。初夏的天气,不如往年,极不稳定。时冷时热,时好时坏,时晴时阴,变幻莫测?风也变态,雨也无常,一切都出乎其意,都始料不及,都在仓促应对之中。
单说这初夏的气温,就有得说。既好像小时候,听邻居家阿姨斥责孩子,”总也没个正形”!又好像医说的,伤寒病人打摆子。说热,就热的进了盛夏,一身臭汗,立马脱衣,恨不能只穿个三角裤头?说冷,就冷的满街满巷,露腿、露肉、露肚皮的小衫短裤全都不见?纷纷捂上小棉袄,入了冬。 自己感觉,内加绒衣,外套既防风又防雨的冲锋衣,还觉着凉?可见温差之大! 这大开大合,又大起大落的任性跳跃?让不少人,染上了风寒感冒。真的超过了,人们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
初夏的风,一点不让初春的风。刮起来,昏天昏地,枯叶飞旋,尘埃弥漫。强劲到,推着我这个一米八六的壮汉,身不由己的往前跑?而且,一刮就是几天,其能量丝毫不减。
初夏的雨与风比,则是小巫见大巫,成了弱势群体,且不值一提。都说”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可这今夏的雨,真就比油贵! 预报了几次中雨,一次也没下?又报这几天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升级版!可这两日均是晴天,只在前天下午,阴了阴天。那点儿雨,就好比过去,主妇们抖搂,吃光了米的米袋。劲儿使的不小,只抖落出几粒米那样,抖落了几个点儿。
昨天下午稍好些,傍晚时分,下起了雨。可也是雨过地皮湿,小区内的甬道,步道砖都没湿透?雨量,那叫一个缩水。
亥时夜深,卧床休息时,透过纱帘,看到外面月光如水,心有疑问,觉得纳闷。雨夜,怎么会有月色?难道是雨歇、云散、月儿出吗?拉开窗帘探看,才发现,不见月光,仍云团密布。只是那凉亭下,大理石地面上积的水,折射了楼上投过来的灯光。凉凉的,犹如冷月,令人陡升几许凄凉。室内温度极低,手足不温,毛衣毛裤已不足以保暖,还得披上件薄棉服御寒。这入夏,怎么像是入冬了呢?
这个时刻,在三亚应该是穿着丅裇,拖鞋,大裤头,从海边归来。看完“海峡两岸”,冲个凉水澡,敝着窗子,悠然入梦。可这是夏天,那可是冬天?怎么这夏天,比冬天还冷还凉,还让人畏手畏脚的,想喝一杯热咖啡呢?看来,这冰城的夏,远不及那海南的冬。
今晨醒来,窗外,不再是暖暖的曙光。冷冰冰的灰幕下,打伞的人,却穿着厚厚的秋裤与宽宽的秋衫,一派浓浓的暮秋氛围,足不出户,都能感知气温的高低。 雨量呢,别说中到大雨,叫他小雨都十分的牵强?
雨,下的比读秒还慢,就像那些,在花园中步履蹒跚,徒步健身的老头老太太,1234数着数走那样,数着数下。 雨滴落到树的叶子上,就像用蒸汽熨斗熨衣服,只是一层薄薄的水雾。风起枝摇叶动,那些个叶片,很快便如那晾着的衣物,水汽散尽,只是潮乎乎罢了。
别说,有一样还是与夏匹配,不误时节。那就是,各种树木叶子繁茂,长得与往夏的叶子等大。栅栏边的野百合,不辱使命,已让节气催的盈尺,昂头挺胸,滋意舒展,可仍未让这夏味变浓。
案台上,养生杯中水花翻滚,白色的水汽,噗噗地喷出来,再散开去,倍觉温了许多。喝一杯枸杞大枣水,琥珀的色,烫烫的热,更让人觉得暖。 怎么搞的,这是夏吗? 没办法,调侃吧,正如群里群友发帖表达的那样,颇有笑料。两个穿着棉衣棉裤,还戴着棉帽子的孩子,挤坐在台阶上,认真的说:“大家多穿点,坚持一下,再过五个月,就来暖气了”。
搞笑归搞笑,这初夏的寒凉,还真得靠物理方式来驱散。似乎是季节接错,这春还真就跨越了夏,搭上了秋?要不怎么会有“春秋”一词?呵呵!见怪别怪,古而有之吗。
摘自未付梓的《拙文集注》第12集,第242篇。
2017.5.20 初稿
2023.10.20 发表
作者简介:李邦正,笔名正大光明,祖籍山东,哈尔滨市人,哲学专业,喜欢写作,曾在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及报刊媒体,发稿数百篇。有六首诗作,收入影响巨著《中外汉俳诗选》、六首诗作,入选《 二零二二年汉俳诗刊精选 》一书。现作品散见于,现代诗美学杂志、京津沪都市头条、中华文学社、清秋文轩、书香文学传承社、锦绣文学、中国爱情诗刊、中华汉俳诗社、当代汉俳、和风汉俳,华夏汉俳等网络平台。系《中国爱情诗刊》.【中国爱情诗社】在线诗人。 欲求 : 勤耕诗林,乐描百花,闲来落几笔,潇洒度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