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学蛟(山东临沂)
家父兄弟四人,排行老三。在我还记事不清的年龄段,父亲就结伴邻村的一帮“热血青年”去“闯关东”了。你别说,家父竟然当上了林区工人,晚年享受到了退休待遇。
家父出去闯荡的时候,四叔家和我们家为邻,朝夕相处。加之父亲每年只有过春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所以我和四叔接触的机会远远多于和父亲的接触。直到我去公社(就是今天所说的乡镇)驻地读中学了,才和老叔家分开,改成和大伯家成为邻居了。因此可以说我是老叔看着长大的。
老叔长的眉清目秀,加之读了几年小学,本来就聪颖的老叔就显得知书达礼,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无形中就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现在老叔对我的教诲仍然是记忆犹新!
“老不欺少不瞒”,“在家不打人,出外沒人打”;“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话从口出病从口入言多必失”;“三人行必有我师”……,全是老叔在我幼年时的谆谆教诲。
老叔在村里面德高望重,加之几十年管理着村里的经济命脉(担任大队会计)。大凡三老四少,有点烦心的事都喜欢让老叔出个主意。每每此时,老叔都会教育我:别人越抬举我们,我们就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别高傲自大,不知道自己吃几个地瓜了(那时不会说低调一词)!
如今老叔快九十岁了,我也近古稀了。因为在孩子家看娃的缘故,很少回农村老家了!每次回家时必和老叔畅聊,只要我们爷俩在一起,老叔总是深情的唤响我的乳名。那一刻,是那么的真实,是那么的暖心……。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老叔骂我时的严厉,还有老叔带我赶集的情景。记得有次去江苏的一个集镇(故乡和江苏省接壤),中午饭的时候到了,老叔问我吃什么?我说我想吃面饼(那时卖饼的都偷偷的把饼藏在怀里),结果我就吃到了大锅猪肉汤泡的面饼。老叔你知道吗?那是侄儿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顿饱餐!直到现在,没有一顿饭超过那碗汤那张饼的味道呀!
老叔虽然老了,但是还是耳聪目明,还能对侄儿嘱咐这那,你不是还在写回忆录嘛,老叔真棒!
知道老叔非常幸福,老有所养,儿孙满堂,我还知道老叔特爱吃侄儿买的“猪大肠炖豆腐”。我更知道,老叔爱叫侄儿的乳名。
侄儿无所求,只求老叔一直叫着侄儿的乳名。
侄儿想听爱听……!
2023九九重阳时想念老叔而随笔于济南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