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走进全新的“中共一大”纪念馆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昨天10月20日,初秋的上海,清晨微洒了几滴秋雨,依旧难掩全城浓郁金桂的芳馨,随着雨后阳光冲破云层,我们驱车大巴自动导航,顺着摩都车流人往的繁华大道,一边沿途赏景大上海的“春华秋实”,一边心心向往“更新拓展”的“中共一大”纪念馆!
笔者志清,深情感谢好友、居家所在的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漕溪四村党总支部书记张皓杰等,事先盛情预约邀请赴“中共一大”纪念馆参加一次特别的党课。作为一名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在上海入党,在上海事业拼博的老党员,笔者志清有幸出生在临近“中共一大”原址兴业路边上的崇德路,从小至大,无数次随老党员父亲、随中小学老师、随单位党组织亲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沐浴党的阳光、铭记党的初心。但,昨天10月20日,走进“全新”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更有“全新”的观感!
笔者之所以強调此次赴“中共一大”参加“全新”党课,是鉴于走进全新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一一“中共一大”会址一一上海黄浦区兴业路1号依旧。但,“中共一大”会址及新建的纪念馆,从原址修缮、修旧如旧;周边拓展、建湖应景;地面旧址、地下新馆;历史资料、新媒展示;让人追思先辈开天辟地、让吾坚定不忘初心、励志中华复兴!
昨天10月20日,笔者重游“中共一大”会址,但见,位于上海黄浦区兴业路1号的新建“中共一大”纪念馆,滨临大上海繁华闹市中心新辟的“太平湖”碧水湖畔,鲜花草坪衬托着“一大会址”的青红砖瓦、迎风招展的鲜红党旗。步入其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位于上海黄浦区兴业路1号,与一大会址隔街相望,并延续了青红砖的石库门风格。
尤其是纪念馆展厅面积由原址的地面1000平米,扩展到乘自动电梯直达原址地下十多半深的3700平米宽畅、明亮的巨大展厅。相比以前的陈列,纪念馆在主题内容、文物运用、空间形式三个方面都有了跨越式“全新”提升。
同时,“中共一大”纪念馆“全新”的基本陈列主题为《伟大的开端》。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聚焦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实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笔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序厅“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依次参观:
第一部分“前仆后继 救亡图存”
第二部分“民众觉醒 主义抉择”
第三部分“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
第四部分“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
第五部分“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
尾厅“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7个板块。
笔者感受:在展陈方式上,“中共一大”纪念馆充分利用高大敞亮的展示空间,创新展陈设计,精雕细琢,提升展览观赏性。展览精心设计了30多处重点展项,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讲述建党故事。其中,融合声、光、电效果的多媒体声像展示就达到20多项。
比如,展陈“真理的味道”便将馆藏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的72种版本全部展出,与背景LED屏幕结合,形成三组互为呼应的故事场景。其中,融合声、光、电效果的多媒体声像展示就达到20多项。
比如,展陈“真理的味道”便将馆藏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的72种版本全部展出,与背景LED屏幕结合,形成三组互为呼应的故事场景。大有“历史与现实”的“全新”交融观感。
……。
历时近二小时的细仔参观,令笔者对此次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全新”党课。意犹未尽,初心使命,感慨万千!特赋《贺圣朝》为评为纪。
开天辟地瞻原址。
重温党史。
救亡图福,
选优旗帜,
起程终始。
峥嵘岁月,
前波后继,
火薪燎势。
传承双百,
中华复兴,
初心酬志。
一一2023年10月2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