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网络)
前天,女儿告诉我,她通过顺丰快递给我寄来了一箱大闸蟹。当快递人员通知我取回时,由那箱大闸蟹引发的万千情思,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女儿在高校做老师,工作节奏快,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当我空闲时间想找她聊天时,她总是用“我在忙,有空聊”六个字来回答我。作为母亲,我尽量不去打扰她的生活,只有在思念难以抑制时,才会约她进行微信视频通话。我与其他母亲相比,对于女儿的关爱方面,可能显得不够热情、甚至有些冷淡和漠视。
双节期间,女儿因忙碌未能回家,给我寄来了一箱大闸蟹。
我非常钦佩快递公司和经销商的尽心尽责,从包装上就能看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打开塑封,里面是纸箱,纸箱里套着泡沫箱,揭开泡沫箱,才能看到主角——大闸蟹。
陪同大闸蟹的还有两瓶清水、一小瓶蟹醋、一把白色剪刀和用于挖蟹黄的白色长勺。这箱大闸蟹每只上都套着一个小牌牌,这是它们的身份证。想到这些即将被肢解、剖腹、惨遭厄运的生命,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听人说,杀死螃蟹,只需用筷子一类的硬物,从蟹眼处一戳,蟹便完全死亡了。
吃螃蟹,最简单的办法是蒸蟹。先用牙刷刷净蟹身上的污垢,放入笼屉上蒸15分钟,蟹就可以享用了。虽然我很期待享用美味佳肴,对于看到杀戮活生生的它们,才去吃它感到很矛盾。一方面是我抗拒不了的那种对美味的诱惑,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扼杀它太过残忍。
对于屠宰可食用的动物,我从未曾涉及过,但我对餐桌上的肉品食物并不排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人类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屠宰动物的行为是否过于残忍?现在我开始理解了佛教徒所秉持的不杀生、不吃肉的观念了。
然而,也有人这样说,人生在世就是受苦的,赤条条的来,又毫无牵挂的离开,带不走任何东西。而动物被人养殖的目的就是被人类食用,这是它们的宿命。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生存法则和归宿。
回忆起过去在老家捉螃蟹的经历,那时的我充满欢乐和憧憬。而在今天看来,当时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那些小生命的可贵之处。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慈悲的观念,只是没有到合适的时候被激发出来而已。当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时,或许出于对生命的珍视,或许出于其他原因,总是会尝试去爱护万物。如果不能亲自去做,也会尽量不去伤害它们。
故乡那片曾经丰茂的苇子沟也早已不见踪影。那些让人心驰神往的螃蟹已成为往事,只在回忆中闪现。尽管时隔多年后,我才开始感悟到这一点,但我仍希望家乡的那片苇子沟能重拾生机,重现曾经的辉煌景象。
那箱大闸蟹,在我的盆里生存着时,在它拥有生命最后的时刻,它们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不断传进我的耳膜,我提议给盆里加水,缓解它们生命的煎熬。我得到的答复是,加水会使蟹变瘦肉少。于是我的怜悯之情,只能就此作罢。
中午饭后,大闸蟹被蒸熟了,每人一只。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海鲜一直是我的短板,相对于吃猪牛羊肉来说,这种剪剪,捅捅,吸吸的吃法,一直不被我所习惯,感动于女儿的孝心、和儿媳妇的辛苦劳作,我只能硬着头皮吃了几口,只是一直吃不出海鲜的美味之处,只有手上浓浓的腥味至今还未散去。
如果是我个人行为的话,我宁愿永远不去扼杀那些小动物们,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相安无事的存在下去,我相信因果报应,也许有一天,它们会成为人类的食物,也许有一天,它们会成为人类的朋友,让我们对生命更加尊重,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一箱大闸蟹,万千情思起,知者,言我善,不知我者,叹我愚。若是你看了,是什么想法?

作者简介:张红粉,洛宁河底人,挚爱文学,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