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大南山
作者:吕晓蓉
2023年8月14日上午8时,初升的太阳已露出了山头,照射在广袤的山岭田野上。此时,一辆豪华的旅游大巴车满载着四十多位来自粤湘桂赣四省的乘客,正向着逶迤的城步南山公路上奔驰着……
车内这四十多位乘客中有12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城步南山哨所服役的老兵,他们分别来自粤、湘、桂、赣四省的各个城市,今天却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城步苗乡相聚在一起。现在他们年纪都已上七十多岁了,他们身着整洁的军装,虽然每个人都已鬓发苍白,却一个个体格健康,精神矍铄,容光焕发。这次他们由原武警中队队长宋先来(湘西溆浦人)组织,携带家属在建军节之际来一次老兵重逢,重回一次魂牵梦绕的大南山,重新体会下当年在南山哨所的战斗生活,再续当年的战友情。
此次老兵们相聚南山活动也受到了城步武警中队及城步退伍军人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武警中队范晨指导员热情接见了老兵,招待他们中餐,还安排了老兵参观了武警战士的寝室(寝室干净卫生,整齐划一),观看了武警战士们的军事科目表演(一个个战士英武雄健,军事本领过硬……)得到老兵们高度称赞!当天范晨指导员还派了十几个年轻英俊的武警战士乘两辆军用车护送老兵一路上南山,为老兵们保驾护航,陪同老兵们在老山界合影留念,重走当年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路线,参观高山红哨营房等活动。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城步南山哨所服役的一批批老兵退役后都分散到各地各行各业,离别南山已半个多世纪。当年的南山到处是荒山野岭,杂草丛生,萧瑟荒芜,未通公路……大南山经过了一代代、一批批开垦者(“知青城”的知青们和当地牧民)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已是换了天地。八十里大南山已是万顷碧浪,牛羊似金珠撒在辽阔的草地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旅游开发正风生水起……
老兵们一路开心地畅游,一路上指指点点,百感交织。八月的天气虽然艳阳高照,而在南山阳光是多么的柔和,风也还似二月的春风,透着清凉,弥漫着草原上花草的清香轻轻地吹拂着……望着眼前这茫茫草原,一群群牛羊,天空中悠悠飘浮的白云,一座座绵延不断的山峦及山峦上那一排排高大的风力发电器像风车一样转动着,又像英勇的卫士守护着这神圣的大南山!老兵们心旷神怡,心潮澎湃……他们赞叹南山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赞美这里风光如画,他们感叹时光匆匆流逝,不经意间自己已到暮年……他们为保卫南方的这方净土曾在这里吃过苦,受过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磨炼,他们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大南山!他们也为此而感到自豪!
五十多年的阔别,一次次梦回大南山,当老兵们再次见到南山的一草一木,当他们抚摸着高山红哨营房的一砖一石,当看到自己曾经用过的餐具,当来到当年战士们活动的蓝球场,战士们龙腾虎跃的身影又再次浮现眼前……似乎他们又回到了当年,回到了青春闪耀的年代,他们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老兵们一齐站在蓝球场上,由老班长带头还唱起了他们当年自编的《站在南山望北京》的歌:
站在南山望北京
高山顶上练红心
红心忠于毛主席
掏出红心为人民
老兵们一个个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在高山红哨上空萦绕,远处的山脉似乎传来了回声:“掏出红心为人民……为人民……”
当老兵们站在蓝球场地还沉浸在无边的遐思中,城步武警中队战士趁机来了几张摄影抓拍,把老兵们威武的形象永远的定格在以雄伟的高山红哨为背景的方寸中,他们就是高山红哨的第一批守卫者!共和国里南山的卫士!我们永远的不会忘记他们!
我有幸与吴松明老兵在省城长沙相遇,我们相遇在老年大学里,相遇在2019年金桂飘香的季节。四年前的那次偶遇,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吴松明兵哥与我同报了长沙一所老年大学的声乐课程班学习。在一次歌咏活动中,我与松明兵哥刚好站在左右一排位置,我的城步家乡语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主动地问我:“雨露同学你是城步人吧?”我惊讶的回答:“是的!”我立刻又反问他:“您也是城步的吗?”松明兵哥憨厚地笑着说:“我是你半个老乡,1971至73年我在城步南山哨所服役。”啊,真是缘分呀!
从此,吴松明兵哥这半个老乡就像我的亲哥哥一样跟我保存着亲密的交往,兵嫂子也视我小妹一样的关心,他乡遇老乡(知音)是多么幸福之事。
在日后的交流中得知吴松明兵哥是湘西花垣县人,在幼年时父母就双双病故。他是吃集体(生产队)饭长大的,到了青年时,他根正苗红,当地政府保送他参军入伍,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几十年风雨人生,无论他到哪里都彰显着军人的正能量。
自从与吴松明兵哥相识后,他与我有道不完的南山话题,他把许多的他当年在南山哨所故事分享给我:
当年他们是背着军包步行八十里崎岖山路上南山
南山哨所所需的生活用品也都要步行到县城里购买
每到挑粮食时,战士们争气恐后的报名往返四十多里路程去南山脚下金兰粮店用箩筐挑上去
南山哨所岗台白天黑夜三人轮流站岗,战士们紧握钢枪,眼望茫茫草原,心系祖国安宁,寒来暑往,冰天雪地不动摇
南山终年气温低,蔬菜不宜生长,战士们生活清苦,终年吃的是萝卜丝、萝卜丁伴饭
每到农历八九月,哨所战士就要到深山老林砍柴烤炭,准备柴火过寒冬
星期天,战士们纷纷下到各生产队帮助牧民搞生产,为牧民们盖草房,修理农具,为老人小孩剪头发……
南山哨所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们践行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光荣传统作风,和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
啊,南山!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经过此地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这里是红色的土地,这里有着悠久的红色文化。1969年10月1日南山哨所代表周宜珍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哨所因此被中央军委誉为“高山红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湖南日报》等各大报刊都增大版面报道其模范事迹。1975年,为宣传和表彰哨所的突出贡献,广州军区与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纪实片《高山红哨》在全国各地放映。之后以“高山红哨”为题村的话剧、歌剧在各地久演不衰,“高山红哨”也因此在全国家喻户晓。1978年3月,哨所被撤消。2003年7月,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高山红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前来“高山红哨”参观的游客特别是省内外广大青少年游客不断增长。广州军区对此也十分关心,为了进一步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军区于2007年先后批文,赠送退役62式轻型坦克一辆和54式122榴弹炮一门为哨所再添神威。在此基础上,南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又投资20余万元,在此建成电影放映室、兵器展览广场、陈列室、休息室、餐厅,旨在为游客再现哨所战士的勃勃英姿和朴素艰苦的生活情形。
“高山红哨”闪耀的光辉会永远的映照在时代的天幕上,永远的熠熠生辉!
此次,六七十年代的12位高山红哨老兵再回大南山,重走红军走过的路,重温当年的战斗生活,再聚当年战友情,是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活动!为广大青少年上了一次现实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我为老兵们一个个健康的体魄,矍铄的精神而高兴!向保卫南山做出贡献的兵哥哥们致以崇高的敬礼!感谢吴松明兵哥把他们重回南山故事分享给我(电话口述),我感动着他们的感动而欣然提笔写下此文,也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把他们的精神传给大家!把南山情沿袭下去!
2023年10月15日原稿,19日第二次稿
【作者简介】
吕晓蓉,笔名雨露。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中学语文教师,县作协会员。平时喜欢用细腻的文字记录生活,感悟人生,近几年来有近百篇散文及现代诗歌发表在全国各大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多篇散文获奖,并著有电子文集《悠悠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