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保健医生”
文/画马翁

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又要到了,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所以“九九”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谈起健康长寿,我不得不说说我的家庭保健医生。
我的家庭保健医生是谁?可能有人猜到了,她就是我的老伴。
我老伴退休前在山东最大的医院一一齐鲁医院住院部干财务工作。她虽然不是医生,但她求知好学。每天办理病人出院手续时,她都要认真看病人的病历。这个人是什么病入院?医生是怎么诊断的?用的什么药?入院什么样?出院什么样?一些常见病她都不放过,她都仔细看,并记在心里,有的还记在小本本上。医院什么病都有,而且教授专家也很多,日久天长,她边工作边学习,还真积累了不少医疗知识。
退休后,她让我帮她订了《益寿文摘》(合订本)、《生命时报》等报刊杂志,一定十多年至今未停,每期她都认真阅读,并把认为有用的文章剪报粘贴在大书本上,已经贴了好几本。平时看手机,也专门看医学专家讲座。这可以说是她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和精神寄托。
就这样,我老伴懂得了很多医学知识,在家庭中严然当起了保健医生,对病故前的老父母,对我和弟弟妹妹,还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我试举几个例子吧:
例一:我岳母在世时,因年轻时忙持家务,饥一顿饱一顿,得了慢性胃炎,天天胃酸胃涨,十分难受。医生给她开了一种西药片,她一天不吃就难受,必须天天服药。而这种药(药名我忘了)副作用很大,长期吃对肝脾都有伤害。我老伴作主,让岳母逐步减少用量,先从4片,减成3片,过半个月,又减成2片半,再过半个月,又减成2片。这样一直减到每天四分之一片。连续十几年,胃病即可控制,而且也没引起其他问题。有一次岳母因心脏病住院,病房科主任一听老人每天只吃这么少药而胃病未犯,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他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例二:新冠没来之前,有一年冬天,老伴感冒咳嗽,她从积累的资料中,给自己配一副中药。连续吃了几天,居然痊愈了。正巧,她的一个表外甥女也感冒咳嗽,吃了很多药,一个多月也没好。老伴把这个方告诉她,这个外甥女吃了几天,也完全好了。老伴又听说二弟和他儿子也咳嗽好些天而治不好。她马上把这个方告诉他们。结果也治好了。于是,他们都称赞说我老伴,真是个了不起的家庭医生!二弟还把这个方收藏到手机上。
例三,前几年,新冠还没来,我老伴嗓子总不舒服,憋气,有痰。去省中医找了一个专家,吃了药也治不好。又去另一个省级医院,找一个知名专家,那个人看了看,张嘴就让住院。老伴说不住,所谓专家开了500多元中药,还不给药方。老伴一气走之,回家自己查资料,还真找到一个古方。她依方吃了几付中药,居然又治好了。她妹妹也是这个病,用她这个方也治好了,你说奇不奇?
例四,前不久我眼睛不好,左眼发红,磨疼。当时不知是白内障。她说你这是肝火旺盛,眼睛炎症。她自己出了三味药,让我吃了几天,眼睛还真有好转,不那么难受了。她从网上一查,她岀的方在古代还是一个名方,医书里有记载。她自豪的说,怎么样?我的方还是个古方呢,不是瞎撞的吧?
例五,三年新冠疾情期间,她让我和她一起,经常喝药食两用的中药汤,如“清脉饮”“玉屏风”等,这些可以增强免疫力,也对防止新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除疫情放开后阳了一次外,没有二阳,三阳过。平时,老伴调理我的饮食起居,严格控油控盐控糖,作菜基本上是用橄榄油,而且多是煮菜,很少炒菜。这样,我的血压,血糖都正常,血脂(甘油三酯)略高一点。这已很不容易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们都叫他妈是“王教授”,而弟弟妹妹都说我,哥哥,你今天这么健康,二姐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她严格管理你的生活,限制你的饮食,你不可能没有“三高”!我笑着说,她是我家一宝,是我的护理专家和保健医生。这是我和全家的福气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