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
游颐和园之画中游景观
郭青保
亭廊错落竞风流,
四面轩窗眼底收。
殿阁楼堂皆古韵,
栏杆星斗挂檐头。
云漂宝塔玉峰影,
雾锁西山黛岭幽。
三下江南梦此境,
天缘有份画中游。
2023.10.19.
於北京


颐和园知名景区“画中游”其倚山而筑,视野开阔,漫游于此,循廊观景,仿佛置身于画中。乾隆皇帝曾赋诗赞曰:
“层楼雅号画中游,
四面云窗万景收。
只有昆明太空阔,
破烟几点下闲鸥。”
“画中游”出自乾隆帝梦境:
据《颐和园志》载:“画中游”位于听鹂馆北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建筑高低错落,风景如画。建筑群由画中游楼(堂)、澄辉阁、爱山楼、借秋楼及石牌楼、游廊等组成。此处地势高敞,视野宽广,既可观景,又可得景。建筑群以楼阁为重点,陪衬亭台,以爬山游廊连通上下,布局对称,互不遮挡,景观空间层次变化分明,景区大量堆叠山石,围植松柏,构成山地小园林特色。
置身于此,向南、向西都有宽广的视野,南可俯瞰昆明湖景,西可远眺玉泉、西山之山色,是万寿山前山一组重要的观景建筑群。由于建筑倚山而建,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中,故名“画中游”。
有关“画中游”的来历,《颐和园趣闻》中记有一段掌故。
乾隆十五年(1750年),弘历为了筹备崇庆皇太后60大寿庆典,以京西瓮山及山前水泊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大兴土木,修建清漪园(今颐和园)。
一天,他乘舟在昆明湖上寻游,发现佛香阁西面有一处山坡空着,没有什么建筑,便想在此修建一组景观,遂令样式房工匠制作烫样(模型)。几日后烫样便制作好了,可乾隆帝御览后很不满意。
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须老者带二使女前来。使女手中各持一画轴,打开后是两幅画着楼台亭阁的图画,美妙绝伦。老者邀乾隆去画中一游,乾隆便随老者徜徉于画卷中,那真是一步一景,看得他龙颜大悦,不由得吟道:
“金山竹影几千秋,
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
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
天缘有份画中游。”
梦醒之后,乾隆还想着梦中的迷人景致。上完早朝之后,便急忙让画师把梦中所见景致画了下来。但见画面上亭、台、楼、阁、廊、堂错落有致,松柏、翠竹相植其间,美如画境,乾隆越看越喜欢,即兴赐名“画中游”。随后令工部以此画卷为蓝本,在万寿山上造景。
“画中游”景区建成后,乾隆帝多次寻游于此,从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五十八年(1793年),共在此题诗16首,赞美这里的优美景致。
“画中游”倚山而建,诗意盎然充分利用地形起伏变化,高低相依,为“园中园”。主要建筑有四座:澄辉阁、画中游楼、爱山楼与借秋楼等景观。









作者简介
郭青保,网名雅逸随缘,籍贯黑龙江,工作生活于河南焦作,现退休。爱好诗词,散文,美术,音乐,摄影,书法,旅游及中医针灸推拿和武术登山运动等,曾有若干诗词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网,老年诗词网,香港诗词网,今日头条网,都市头条网,美篇网,中国微信作家协会经典文坛网等各地网站微刊。




